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地震期间电离层异常来进行地震前兆研究是当前地震前兆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格网地图资料对3次Ms7.0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研究。结果发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10天以内;从空间变化上看,昆仑山口西地震震前第6天电离层TEC正异常变化幅度超过100%,其余几处震前电离层TEC异常的相对变化幅度约为20%~30%;3个震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站点多分布在震中东南方向。该研究可为地震前兆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球电离层数据分析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W9.0级地震前的电离层变化,选取了震中网格震前70天的电离层数据,采用移动平均值法计算得到TEC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上限和下限,超出上下限阈值的认为是异常,然后利用DST指数排除掉由地磁活动引起的电离层异常,认为震前3天即3月8日的电离层异常增强有可能和地震相关.通过分析3月8日与7日06时的电离层空间变化,发现电离层增强区域主要集中在震中南部几千千米范围内.而后计算了震中周边10个网格的电离层变化值,发现在震中周边几千千米范围内,只有震中网格的变幅最大,为推测发震地点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震前会有异常反应的动物有80多种,其中鸽子是重要成员。大地震前一两天,鸽子会出现惊恐的视听反应,颈直立,头僵直地运动,好像看见什么危险东西一样突然地惊飞,不回巢,甚至深夜也会从巢里惊飞,震后一两天才返巢。震前,动物为什么会有异常反应呢?大多数地震的发生,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震前会有异常反应的动物有"#多种!其中鸽子是重要成员。大地震前一两天,鸽子会出现惊恐的视听反应,颈直立,头僵直地运动,好像看见什么危险东西一样突然地惊飞,不回巢,甚至深夜也会从巢里惊飞,震后一两天才返巢。震前,动物为什么会有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4.
首次组合运用卫星云异常和长波辐射热异常方法,依据2012年10月四川西部地区的云异常和热异常,较为成功地对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7.0级地震做出了中期预测,并于2012年10月22日向中国地震局提交了正式预测卡片.2013年1月18日在紧邻理塘的白玉县发生5.4级地震,4月20日在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事实证明,这次预测震级准确,时间推迟了3个月,距离误差若按中心点计算为250 km,若按边缘计算为50 km.若能结合其他观测数据,则有可能进一步缩小误差.8月份在我们划定的区域周边又发生了迪庆5.9级地震和西藏6.1级地震.雅安7.0级地震的日期和2012年10月19日雅安4.2级小震的发震日期呈明显的对应关系,显示其可能受某种天文因素的控制.以上发现有利于对今后的地震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正>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行为,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但人们也许不太知道,某些植物在地震前也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这些地震发生前,许多植物就出现了异常现象: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1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公里的隆德县的蒲公英在初冬时节开花;1972年长江口地区  相似文献   

6.
依据卫星热异常和仪器观测数据异常,于2013年11月做出东经102°~104°,北纬25°~27°附近将发生6~7级地震,时间在3个月内的预测.2014年4月根据卫星热异常和云异常,继续确认了震级和地点,但是对地震的时间预测上不好把握.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证实我们预测的震级和地点准确,时间在上年度正确,短期月份错误.通过分析地震日期,发现鲁甸地震和汶川地震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010年10月24日周口4.7级地震前的电离层总电子浓度变化以及向外长波辐射变化,认为电离层变化异常值出现在6月17日,在河南南部出现一个电离层低值区,向外长波辐射异常值出现在10月22日至23日,表现为震中区附近的向外长波辐射值为全国最高值,同时稳定分布在该区两天时间.研究认为向外长波辐射异常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震中位置,与电离层异常相结合,二者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震级和震中,但是对于时间的预测还存在有困难.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的热异常大多是使用极轨卫星数据来研究,例如AVHRR和MODIS数据,其时间分辨率为一天2次.由于观测时间间隔约12小时,有可能会漏掉一些异常信息.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卫星数据,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M s6.2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首次精细地刻画了该热异常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月5日夜间热异常出现在北京西北部,随后逐渐向东南方向扩展,整体覆盖在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上,到1月6日凌晨消失;其温度高出周边地表温度4 K~5 K;热异常的扩张与风速、风向有关,在卫星云图上表现出明显的随风摆动现象;该异常带之下的地表的温度与周边地表温度相同,据此推断该异常出现在空中,而不是地表,这是与前人完全不同的新结论.综合以上特征,推断认为该异常可能与地下气体溢出或者异常电磁场有关,而不是岩石受力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大地震发生之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变形,地球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一、动物提前感知地震功能的原因实验和实际观测数据表明,地震的孕育过程是地壳应力不断积累、传递、集中,直至超过地壳的承受能力而失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下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经过均匀破裂、破裂加速和失稳加速的发展过程直至快速破裂发震。研究发现,地震前的声波发射等机械刺激、气味等化学刺激和震前电场、电磁波、地温、地下水和空气离子等因素都会发生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动物之所以能够预先感知地震的到来,是因为它们有许多超人类的特异功能。鱼:前苏联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某些鱼类能够对地震前地球电磁场的微弱变化作出反应,震前数小时就会有异常现象。因为鱼类的耳朵和侧线器官对高频和低频振动的反应十分灵敏,因此鱼类能够首先感觉到地震引起的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此外,任何地震均会排出有毒气体,或促使水体变暖甚至出现沸腾现象,鱼儿遇到这种大难临头的危机情况,便会本能地逃命。鲤鱼预报地震便是典型的事例。1989年3月,日本千叶县发生大地震前,东京一家中国餐馆的…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太阳也会像地球闹地震一样发生强烈的“日震”。前不久 ,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气象卫星发回的资料 ,捕捉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信息 :1996年 7月 9日 ,太阳在发生耀斑的同时 ,伴随着发生了太阳内部的强烈震动。而且 ,这种类似于地震的日震释放出的能量 ,地球上任何地震也相形见绌。科学家从资料上观察到 ,这次日震 ,在太阳的表面出现了就像人们向池塘里丢进石块引起涟漪的现象 ,震波竟高达 3千米 ,在向外扩展了 194 0 0亿千米的距离后 ,才逐渐消失。有关专家还对这次日震产生的能量进行了估算 ,认为差不多等于 190 6年美国旧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汶川地震所引发的滑坡对震区小流域水文响应过程的影响,推进震区洪水过程的准确预报。创新:评估汶川地震对碱坪沟流域的下垫面条件的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评估地震事件对小流域产汇流过程的影响。方法:1.选取四川省龙溪河地区的碱坪沟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数字高程数据获得滑坡区的分布以及高程变化情况;2.运用基于物理概念的综合水文模型(In HM)对该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精度验证;3.对滑坡发生前后的降雨产流过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在同样降雨条件下,由于滑坡所引起的下垫面特性变化对产流过程的影响。结论:1.震后滑坡灾害所带来的下垫面变化导致了流域内的山洪特性变化,且在流域内局部地区的表现更为明显,局部山洪危害增加;2.与震前相比,随着暴雨规模的增强,震后下垫面变化所致的流量峰值增量也随之增加,峰值的增加比例在6小时雨量达到235 mm时急剧增大,但降雨持续增强后趋近于稳定值(约87%)。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对地震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震前会有哪些预兆呢?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地震前,动物会出现反常现象:蛇在冬天会从洞里出来,青蛙会进行大规模迁移,狗和猫会变得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23日卫星云图上显示意大利地区上空出现了云异常.其特征表现为云的边界清晰,呈直线分布,并且云系不受风力影响,稳定不动,在整个欧洲地区只有意大利地区的云系表现出此类异常.因此认为该地区的地质活动增强。于是作出意大利在1个月内要发生5.5—6.0级地震的预测.2012年5月20日意大利北部发生6.0级地震.证实该预测是准确的.研究还表明,2012年5月6日意大利出现了同样的异常云系,这些异常的时空特征与Mogi Doughnut假说吻合.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2期“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一文,仔细拜读后受益非浅。但我觉得再作如下补充,可能就更加完美: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地震前动物表现异常是有地区分布特点的。在1975年海城地震发生前,动物表现异常分布在两条断裂带两侧;内蒙古古林格尔地震发生前,动物表现异常也发生在断裂带上。此外,地震前动物表现异常还有点状分布的特点,通常是在断裂带的交叉处和地壳运动剧烈活动释放出气味、物质的地方。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发生的前夜里,丰南县一个养鸡场的鸡群焦躁不安,人们在鸡场发现一个地方留出了难闻的硫磺气味。…  相似文献   

17.
以2010年为例:2010年1月12日至4月14日,地球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月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5级地震;2月7日,台湾发生6.3级地震;2月13日,汤加发生6.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发生6.9级地震;2月28日,巴基斯坦发生6.2级地震;3月2日,菲律宾发生6.1级地震,吉尔吉斯斯坦发生5.0级地震;3月4日,台湾发生6.7级地震;3月6日,唐山11分钟内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是4.2级;3月8日,土耳其发生6.0级地震;3月13日,印度发生5.6级地震,印度尼匹亚发生6.0级地震,阿根廷发生4.7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3月14日,日本又发生6.6级地震;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云异常我们成功预测了世界各地的多次地震,包括2012年5月意大利的6.0级地震,据此提出了"断层云"概念.本文对意大利断层云的研究时间扩展到3年(2011—2013年),3年内断层云总共出现了21次,然后筛选了意大利所有大于4.7级的地震共10次.最后通过假设各种不同的云异常和地震情况,分析了它们之间可能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当二者的时间间隔定在2345天时,10次地震中的8次地震可以通过云异常被预测出来.同时泊松随机分布模型也显示云异常出现率(AAR)与地震发生率(EOR)都要比偶然情况下的值高很多.该方法证明云异常现象与意大利地震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地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9,(5):51-54
结合S-变换和全卷积神经网络,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构建了6台站地震预警定位神经网络。选取了台湾地区2012至2018年间的272例地震事件,以台湾岛上固定的6个台站三分向波形记录经变换后的时频数据作为网络训练样本,使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测试震例进行定位,结果显示:震中定位平均误差约为19. 8km,震源深度平均误差约为4. 4km。研究表明:无需已知地壳波速结构和P波精确到时,时频域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可获取较高地震预警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
地震数据的观测是持续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些数据中隐藏着地震发生的前兆特征.科学地截取这些数据的有用片段,对数据进行合理地预处理,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来研究地震发生前的数量特征,用数学方法可以揭示地震前兆的某些数据特征.利用已采集到西安2005年至2009年按小时观测的9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地震发生时刻点前一定范围内,不同阶的差分曲线相交或近似相交为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