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吴建芬 《海南教育》2014,(12):39-39
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似乎有所顿悟。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再是"技艺展示",更多的是"风格追求"——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去自我评价;让课堂充满成长的热望,让教与学成为师生体现和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因而,我心目中的好课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好课应有"自然"的风。好课需要设计,但设计不等于作秀。  相似文献   

2.
想喝酸奶     
飞机起飞后,乘务员问一乘客:"你喝点什么?" 乘客:“有牛奶吗?” 乘务员:“有。” 乘客:“有酸奶吗?” 乘务员:“……哪只有等牛奶过期了。”  相似文献   

3.
"比的意义"的教学,如何从"两数相除"自然地引出"两个数的比"?如何让学生自主感悟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如何让学生感受比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些问题正是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所要思考的。为此,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此课作了以下尝试与改进。  相似文献   

4.
不管在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层次﹑哪个具体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设计,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站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达那里?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参加了无锡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替换的策略"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卢火秀 《学子》2012,(9):26-26
一、初述"天堂":以"灌"为主,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第一次执教"鸟的天堂"是在1993年。当时的教学设计摘要如下。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问: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幅挂图的景色?(1)理解"不计其数",体会榕树的美丽。设计的问题,一是"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枝上又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说明了什么?二是"这...  相似文献   

6.
相同的教学环境,一样的老师,为什么成绩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带着这个疑惑和遵照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就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2013年2月5日晴近几天,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谈论,街上新开了一家"绿色网吧",生意非常红火,很想过去玩一玩。我一听,感到奇怪:什么是绿色网吧?有绿色蔬菜、绿色食品,还有绿色环保……但是"绿色网吧"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带着这份好奇,我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去破解其中的秘密。星期天上午8点整,我来到了"绿色网吧"店。刚到门口,就发现已经有好多自行车停在了门前。我想:这些"网虫"这么早就来上网了,真是荒废学业啊!说不定里面还会有我的同学呢。  相似文献   

8.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 "按比例分配"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分配方法,是"比的应用"的一种。对于这种典型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学目标该如何定位?学生通过这节课要收获什么?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他们究竟要有怎样的不同?跳出典型应用题的框架,我希望能够在更为一般的层面上去解读它,即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会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小数的含义是"告知"还是"发现"?教材的编排让学生产生了"既然不足1可以用分数表示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的疑惑。因此,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教师应从尊重儿童思维的视角去设计教学,顺学而导,应从学生已有的旧知经验、生活经验出发,去提炼寻求小数的本质,利用可视化的"形"认识抽象的"数",于是有了对"认识小数"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能促进教师的教。二者互相作用,为实现有效数学教学目标发挥着整体功能。但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大多教者存在着重教轻学,这是制约数学教学改革的因素之一。从教的角度看,不是"授人以渔",而是"授人以鱼"。教师往往带着问题去面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去面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晏廷飞  林铃 《师道》2012,(5):28-29
一次家访,德育处主任和我一起去,最后去的是一个品行、学习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家,她哥哥刚从我校毕业不久,快结束家访时,德育处主任问他:对学校有没有什么建议?他回答:"学校活动太多,希望少一点。"我们校园活动真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其它学生对这个问题又是如何看的?  相似文献   

13.
和学生一起生活六年,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一件小事,我一直记忆犹新。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样,带着学生们准备升旗。仪式结束后,只见朱校长很严肃地走上主席台,问:"同学们,刚才你们唱国歌了吗?"  相似文献   

14.
沈修峰 《考试周刊》2010,(34):55-55
《虞初续志·郭猫儿》一文中有这么一句:"群鸡乱鸣,其声种种各别。"学生们大惑不解:不就是鸡叫嘛,怎么还"种种各别"?看着一个个紧皱的眉头,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很难有闲暇去留意"鸡啼",生活中的种种乐趣也随之消弭了,留下的只有学习的苦楚,不可怜么?高考后有学生撕书泄愤不就是教育的悲哀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字是鲜活的,可为何到了课堂上却变得枯燥了、乏味了?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几种方法。一、阅读感悟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如教读《羚羊木雕》前,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感悟探究以下问题:(1)文章是如何描述妈妈、爸爸逼"我"去取回羚羊木雕的?(2)"我"爸爸送给"我"的木雕,"我"又把它转送给好朋友万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出版的四部教育专著中,有三部涉及"问题学生"转化。因此,有不少老师问我:"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班级管理忙都忙不过来,并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要命的考试分数,您哪有时间去转化问题学生呢?再说,您把时间都花在问题学生的转化上了,哪有时间管理班级呢?  相似文献   

17.
一 "数学综合训练"是高考冲刺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做了很多模拟练习,而且每次老师都认真批改、评讲,可是学生解题能力却没有大大提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上好高三数学评卷课呢? 评卷课,顾名思义就是指对试卷进行讲评的课,因此改进评卷课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首先,必须明确评卷课的特点,如果说新授课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的话,那么评卷课就应该以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换言之,如果说新授课是老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话,那么评卷课就应该是老师带着答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走向学生.换言之,如果说新授课是"以本为本"的话,那么评卷课就应该是"以人为本",这就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学中,我采取如下几种小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还不错。1.疑问式。即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时,下课前我出示这样一道题:"小明6岁了,可他才过两次生日,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一般来说,他应过六次生日才对,可为什么才过两次呢?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回忆当天所学新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何雨航 《新作文》2011,(7):28-28
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苦恼:为什么一定要考试呢?不能不考试吗?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妈妈,妈妈却说:"想不考试?如果太阳从西边升起,我就同意你不考试!"于是,我就非常盼望太阳从西边升起。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在河南科技大学,提起管理学院的闫梅老师,熟悉她的人常会用低调、敬业、有水平来概括。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的闫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啊?带着好奇,记者采访了她。听着她娓娓道来的人生感悟和对工作的挚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