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骄傲,我自豪。我是兵团人,我是兵团的继承者!当你来到新疆,你才会真切地了解祖国的辽阔宽广。当你看到戈壁滩上的绿洲,你才能真正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伟大贡献。听爷爷说,50多年前的新疆有大片的戈壁荒漠,少有人烟。那时土匪出没,战乱纷飞,民不聊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我的爷爷就是那时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新疆兵团,从此担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重任。兵团人白手起家,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一铁锹,一镐头,把戈壁沙漠变成了片片绿洲。他们开垦荒地、兴建水利、发展工业……是他们,在万古荒原上创造了…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那儿,各种移民和种族群体学会了共同工作建设一个独特的民族。甚至那些“本土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几千年以前从亚洲经过陆桥来到北美洲的。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你想成为美国人,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会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份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件作品都像一个人,不可能是人人都承认它,也不可能人人都否定它。一部分人承认,另一部分人否定,这很正常。一切优秀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品格,它呈现了一件引起读者欲望(包括思考)、让读者愉快(满足)的事物(准确地说是“场”,有其不可言说性)。一件优秀的作品与读者一起共同发掘了一些独特的东西,并且强调了这个发掘的过程。这个独特的东西应该包括事实和观念,即基本生活的原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初20年内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中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省份的新疆,离这个目标差距有多远,能否如期实现,是每一个生活在新疆的人所关心的。文章根据有关专家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通过对新疆2002年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对比,提出新疆小康社会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混乱无序、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同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用手中的笔,公正地记录下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告诉人们事件的真相。有的时候,为了找真相,他们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的代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记者!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俄国对我国西北边疆侵略的步步深入,俄罗斯人迁入新疆,形成大漫布、小聚居的局面。十月革命后,又有大批俄罗斯人逃入新疆定居下来。这些俄罗斯人绝对数量不多,仅占新疆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积极地融入近代新疆的社会生活,最终形成新疆的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7.
顺水推舟     
张爱勤 《广东教育》2007,(12):64-65
我班有许多"友谊小群体"。他们三人一伙,五人一群,有的有共同兴趣爱好,有的是邻居邻座,有的以前是同一个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这种"友谊小群体",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非正式群体",即若干个有共同爱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吵吵国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人们。从国王到臣民,那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吵闹。他们整天把瓶子、罐子摔得乒乒响,把各种乐器奏得惊天动地,嘴里叽里哇啦地乱喊乱唱,他们永远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有一天,吵吵国里的一个孩子突发其想:如果每个人都静下来,世界会怎样呢?这个想法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吵吵国便静了下来。于是人们听到了最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吵吵国,我们应该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聆听的世界里。丁丁冬冬,那是泉水绕过竹林愉快的歌声;滴答滴答,那…  相似文献   

9.
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生命教育工作者边疆先生在《唤醒心目中的巨人》一文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一群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时,学校对他们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人生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人生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人生目标.以后的岁月里,他们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据调查发现:那3%的人在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商业领袖和社会精英;那10%的人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他们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那60%的人安稳地工作与生活着,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那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和社会,抱怨"不肯给他们机会的这个世界",当然,也抱怨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纵观美国历史,就可见这个国家经常被称为“一个熔炉”。在这个熔炉里,各种移民和种族团体都学会了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独特的国家。甚至那些“原有的”美国人——印第安人,也可能是数千年以前,从亚洲走过大陆桥来到北美洲的。所以,谁是真正的美国人?答案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国人!那么,无论你来自何处,如果想成为美国人,你就会成为美国人;你就能变成这个极其富有的“移民之国”的一个新分子。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前,爷爷奶奶从内地来到新疆,用汗水、青春在戈壁滩上浇灌出了一片绿洲。他们用双手唤醒沉睡了千年的土地。一座座新城在他们的不断奋斗下拔地而起。它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兵团!兵团是我的家。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老一辈兵团人居住的地方很简陋。在地上挖个坑,放几根木头,铺上草,盖个顶,就是住处了。到了冬天,爷爷要挖大渠,没有时间回家吃饭,便天天啃冻馒头、喝冰水。时间长了,两颗大门牙都歪了。奶奶每天在地里干活,身上出了汗都没有衣服换洗。棉花地里、沾满露水的玉米地里,都有奶奶忙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家公司招收新员工时的一道测试题: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一个车站。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做梦都想见到的梦中情人,也许错过这次机会你就再也见不到她了。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理由。有爱心的人,会选择救老人,因为老人快要死了;知恩图报的人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救过自己;注重情感的人会选择梦中情人,因为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就永远不能遇到做梦都…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那块遥远而神奇瑰丽的土地上,有一群人。他们可能是一名裁缝,可能是一名猎人,也可能是一名农夫。他们悄悄地写着生命的故事。因为地域的阻隔或者是他们本身的性情所致,始终不被更为广大的人群所重视。当初他们的作品只是在读者中静静流传,可以说是读者找到了他们。在传媒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时代,你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但如果你想要走得远,就必须一群人走。当一群有着共同成长愿景的教师集结成一个团队,彼此协作、相互分享时,他们每个人的发展都将是精彩的。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出现让很多一线教师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的减退,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教师成长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动力究竟在哪里呢?一、给予一点重视作为学校,应非常清楚团队的成长有多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共同体的发展,虽不必大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家公司招收新员工时的一道测试题: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一个车站。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做梦都想见到的梦中情人,也许错过这次机会你就再也见不到她了。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理由。有爱心的人,会选择救老人,因为老人快要死了;知恩图报的人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救过自己;注重情感的人会选择梦中情人,因为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就永远不能遇到做梦…  相似文献   

16.
泡泡的两个问号远远的,看见一群学生在校园里上体育课。一位老大爷指着对我说,那就是新疆钢铁公司第二小学。走进去,很整洁的一个校园,有花有草有树,校园由一圈不高的铁栅栏围成,通透,敞亮,舒心。有老师主动过来问我找谁,然后热情地给我指了路。突然想笑,第一次来,我怎么就有了熟悉的、宾至如归的感觉呢?采访归来后好几天还在想这个问题,1600多名民汉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地方,给人以恬静、舒适、美好的感觉,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泡泡的回忆在学校的教学楼中,楼道的墙壁上、楼梯口的墙壁上,都贴了一些学习、生活等的文明用语。王春玲老师让记…  相似文献   

17.
豫东战役也称开封睢杞战役,是1948年6——7月间我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与国民党反对派军队在河南省东部地区进行的一次大兵团作战。这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攻打省城开封的攻坚战,后一阶段则是歼敌于睢杞地区的运动战。经过开封、睢杞两个阶段共20个昼夜的连续作战.我军歼灭敌人“一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部。四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一个正规团和三个保安团,并歼灭其他援敌一部,共九万余人”。豫东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粟裕同志。他凭籍中原战场这个大舞台,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导演了一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这是电影《军垦战歌》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的前两句。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影片反映的乐观自信的兵团精神所打动。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走过了五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一片片的沙漠变成了绿洲,不毛之地变成了沃野良田。在兵团人的手里建起了一大批现代水利工程,形成了灌溉、防洪、供水、水力发电和水土保持等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然而,兵团人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他们创造和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正在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性…  相似文献   

19.
分粥和分奖     
前些日子读报,发现一篇关于制度的文章,感受颇多,说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  相似文献   

20.
三人行     
说到三人行,我一下子想到“众”字,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稳定而美观。我不知是哪位圣人发明了这个“众”字,但也不妨假想一下他发明这个字的经过。他一直想创造一个字来表现“多个人组成的集体”的这个含义。他住的地方有三个人关系十分好,总在一起工作,挣到的钱按劳分配,三个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因为他们总并肩行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