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楚天周末》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周末报纸。 近两三年来,全国众多的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并新生了不少类似“周末版”性质的报纸。这种被称为“周末版现象”的出现,适应和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和符合了广大报纸读者的新需求,也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许多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文摘版”,报界统称为“周末版现象”。报纸“周末版”的出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大多数报纸的周末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也有不少报纸的周末版存在格调不高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提高质量。进一步办好周末  相似文献   

3.
我国报纸近几年来出现的周末版热,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综观办得好的周末版,他们在接近性与高品位二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但毋庸讳言,有些报纸的周末版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失之偏颇,注重了接近性,忽视了高品位,“接近”变成了媚俗,周末版变成了“自由版”,格调低下,品位平庸,偏离了办报宗旨。 追求接近性与高品位的和谐统一,努力“近”中求“高” 周末版是在增强报纸的接近性的强烈呼声中问世的,也以其“接近”令读者耳目一新。所谓接近性,是指报纸宣传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生活中存在着新闻报道的“矿藏”,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基本、人们最关心的东西。周末版具有接近的优势,因而赢得了读者。但是,人们对周末版高品位的要求也不容忽视。高品位  相似文献   

4.
报纸周末版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如何使周末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新课题。结合《邢台晨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想谈点认识和感受。周末版方兴未艾我国报业中何时出现了周末版?据说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办“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极大关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相继“引进”效仿,逐渐开办周末版或出版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星期刊),是指报纸上区别  相似文献   

5.
周末版(星期刊)报纸现在成了热点。自去年以来,创办周末版的报纸数量迅速上升。目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一批全国性报纸,全国2/3的省市委机关报和1/3的中央部委机关报,都办有各种形式的周末版(星期刊)。广大读者欢迎周末版。常听说有人把周末版锁在办公室抽屉里,下班后带回家仔细品读;经常有群众给报社写信,称赞周末版办得好;更常见过路行人在报摊上自己掏钱购买周末版。这种“读者爱看周末版,各报争办周末版”的现象,引起了新闻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6.
周末版(星期刊)报纸现在成了热点。自去年以来,创办周末版的报纸数量迅速上升。目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一批全国性报纸,全国2/3的省市委机关报和1/3的中央部委机关报,都办有各种形式的周末版(星期刊)。广大读者欢迎周末版。常听说有人把周末版锁在办公室抽屉里,下班后带回家仔细品读;经常有群众给报社写信,称赞周末版办得好;更常见过路行人在报摊上自己掏钱购买周末版。这种“读者爱看周末版,各报争办周末版”的现  相似文献   

7.
时下,我国报界的周末版潮席卷东西南北,周末版成为一枝新鲜的花朵,越来越受到办报人和读者的青睐。时代的呼唤读者的需要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周末版的产生,适应了时代和读者的需要,是新闻改革的产物,是新闻传播媒介竞争的结果,是报纸开放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受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新闻报道常常从一些部门的指令性计划和目标出发。或唱“四季歌”或是刮“阵风”,读者需要的信息少,可读性差,报纸在读者眼中是官气不小,吸引力不大。社会经济在发展,生活节奏在加快,人们已  相似文献   

8.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入,我国新闻媒体出现了一股周末版热潮,并且不断升温,在90年代中期形成了高潮。中央级报纸、省市日报、乃至地县报纸以及部分行业报,纷纷开办周末版。周末版成为了我国新闻界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对改变我国报纸比较死板的面貌、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进入90年代末期,这股热潮开始式微。随着一轮一轮的改版,周末版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湖北武汉地区三家大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的周末版,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同时谢幕。目前七大综合性日报,没有…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大街小巷之报刊零售点,到处可见品种繁多、版面活泼的报纸周末版、星期天刊、月末刊等等(以下简称周末版)。报纸周末版方兴未艾,她伴随其日益深远的影响,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同时也在书报市场占有着相当大的领地。 据1993年底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已达2039种,是1978年105种的5.17倍,这些报纸至今已有半数办有自己的周末版或星期天版等等。有的报社甚至直言不讳地把周末版称为“报纸走向市场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0.
据说全国2000多家报纸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出了周末版、星期刊或月末版。这些报纸以其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在一哄而起的一部分周末版、星期刊中,使副刊这块高雅圣洁的“精神家园”在新闻导向、文化导向、价值导向方面出现某些偏差。时至今日,随着众多读者鉴赏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迫切要求办出高品位、有特色、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的周末版和星期刊。 《新疆军垦报·星期刊》创办于1991年。笔者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实践使自己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报纸办“周末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不仅综合性日报办“周末版”,一些周三四刊的专业性报纸也办“周末版”;已办“周末版”的报纸扩大了版面,没有办的报纸也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辽宁日报今年办起了旨在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周末版。从今年1月4日出刊第一期,至8月底,已办了三十二期。从八个月的情况看,周末版颇受读者欢迎。许多读者来信称赞周末版是“读者休息时的伙伴,生活上的益友”。这个周末版,不是另起炉灶单独办的,也不是加页,而是七天报纸中的一天。不同的是,这天报纸登载的东西,要比平日登的轻松一些,生活气息浓一些,靠读者近一些。从一版到四版都强化信息性、知识性、趣味性,意在满足读者休息和娱乐的需要。周末版的主要特点是: 接近生活,靠近读者。这是我们办周末版的一个努力目标,一张报纸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和读者关系密切,是否接近生活。因为接近生活、靠近读者,及时地回答读者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读者才能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10)
陕西主要报纸周末版月末版扫描文/赵德铭在报刊大战愈演愈烈的时下,陕西省许多公开发行的报纸,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都相继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这对扩大报纸的知名度,争取更多的读者群,必是大有好处的。然而,就笔者所接触到的一些周末版...  相似文献   

15.
对周末版的估计 周末版的出现是近年来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个新鲜事物,它可以说明三点: 1、周末版本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我们新闻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来有的有利条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周末版。 2、周末版是新闻改革的最新成果。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的新闻改革也与之相适应而得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些成果当中也包括周末版的出现。 3、周末版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在新的任务面前,要求我们的新闻具有更大的贴近性。一张报纸如果不去贴近生活,那就会脱离读者,脱离群众,脱离党的中心工作,那就不会取得什么优异的成绩。有利于我们新闻报道贴近生活的东西的出现,是新闻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周末版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的报纸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局面,竞相扩大版面,增加周末版,千方百计地提高可读性、知名度。这种现象的实质,说到底是一场“抓读者”的竞争。在这场“抓读者”的竞争中,报纸的“读者来信”(以下  相似文献   

17.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家推出了“星期刊”。这是建国以来最早的“周末版”。近2年来,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全国已有近百家大报纷纷扩版和增版,陆续推出了周末版、月末版、扩大版副刊(统称周末版)。这些专版、专刊大多内容新颖,编排手段灵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报纸的信息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推动了报业的竞争和发展。但是,有些“周末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偏离了既定的办报方针,使“周末版”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黄色化倾向。 一、“周末版”黄色化是报业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报业日趋商业化、企业化,报纸之间的竞争也就相应地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官办、官订、官看”的办报方针是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报纸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进入家庭。于是,有的报纸为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追求经济效益,置报纸的个性于不顾,片面热衷于猎取影视、体育名星的私生活,争先恐后地“炒明星”,用一些品味不高的琐闻轶事来招徕读者,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从而使一部分“周末版”成了无品位、无特色、无个性的报纸,遭到一大批正直读者的指责。这一倾向值得很好地正视。  相似文献   

18.
在报业市场竞争中,开办周末版是各家报纸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1999年5月起,《武汉晚报》对其周末版作了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和变革,将原综合性周刊《武汉晚报周末》改造成为专业性周刊《武汉晚报·健康周末》。这一举动赢得了市场、受众、专家的广泛好评。《健康周末》的诞生,报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周末版当初能迅速崛起,为各家报纸所采用并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在于,它实际是顺应和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成为日常报纸的重要补充。随着报纸种类的逐渐增多,各报纷纷创办了自己的周末版,以求尽可能多地占…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起通川日报从1997年元月开始,办起了“周末版”。办“周末版”的目的,就是要在坚持党报性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把报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大报纸的零售量,以赢得更多的读者。那么,“周末版”怎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才能占...  相似文献   

20.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版”,不能不说是出了新。新在哪儿?新在观念上。以前办报,口头上也讲贴近读者,但实际上贴得并不那么近,大报小报,都是一样地搞“新闻灌输”,读者爱不爱看我不管,反正报纸是照样出。“周末版”何以会一呼百应,并且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具有了空前强烈的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唯一空间,这个简单的常识,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很大代价才慢慢弄懂了它。“周末版”源于读者的需求,自然为读者所容纳。那么,“周末版”的社会效应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周末版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