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汉字“龙”作为一种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表意文字,体现了汉字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也直接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蕴涵。汉字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是融为一体的。对“龙”的字形字意考证,可以看出“龙”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与朝鲜半岛有着长达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国文化对朝鲜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使其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日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东亚世界"的"四个要素"包含"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佛教"([日]西嶋定生《东亚世界的形成》,载刘俊文《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3年88-92页),而"汉字文化"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汉字承载着中国文化,在"异域"大放光彩,对朝鲜的史学、文学等影响极大,由汉字写成的文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5.
"江湖"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方 《寻根》2004,(4):36-42
一 <书屋>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远山先生的<"江湖"的词源--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庄子〉>一文,在该文中,他指出陈平原先生未能找到"江湖"一词的源头,认为"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既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不是"三江"、"五湖"的简单相加,最后,将这一蕴涵着深厚文化密码之"语词"的知识产权归到庄子的名下,以此建构中国传统之与儒家政治人格相对立的道家文化人格.远山先生关于道家文化人格的论述我基本认同,不必赘言;关于"江湖"一词的语义溯源,就读书所见则似乎有进一步考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不同文化的诠释.传统观念中,翻译对文化的忠实与叛逆是各有其理,却又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忠实与叛逆的结合需要有"度"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考虑客观文化条件和译文读者倾向性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翻译对文化忠实与叛逆的度的问题,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7.
五粮液文化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实际载体,是一种竞争求变的强势文化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五粮液的文化精神本质上与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无法融合.相反,五粮液的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互有灵犀,可以融通.  相似文献   

8.
"福"字浅谈     
马福贞 《寻根》2007,(4):54-55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中国人最喜欢的是一个"福"字。"福"字的释义颇多。《老子》"福兮祸之所伏", 与祸相对。《左传·庄公十年》:  相似文献   

9.
汉字与汉语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一字一音的汉字不仅为适应单音节性的汉语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即就是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可以写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以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例如:天空、楼房、篮球场、现代化等等),其实与单音节词的表达法并无本质区别.事实昭然:汉字曾经很好地记录并扶持了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代汉语,现在同样也很好地记录并扶持了以双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0.
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语言文字研究已步入广袤的文化领域,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各层面。与社会文化的多边缘结合,使语言文字研究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获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拟从女部汉字入手,结合文献典籍,对其中三个颇引人关注的问题作一文化思考,以就教于方家。一有学者认为:凭汉字字形去证明女性文化中男女地位差异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至于现代汉字,它已基本丧失了象形的功能,其字形根本不能用于探讨女性文化①。是否真如是说,我们还得对汉字的性质、历史及现状作一番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应弄清汉字的属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符号可分为有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如何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五四"以来中国三次文化宣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甲申文化宣言>,其显主题是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问题,隐主题是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即有建设中国特色的本位文化问题.从文化心理来看,这三次文化宣言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觉"到真正确立"文化自信"的复杂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是特定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中探究出社会文化的种种信息。婚姻嫁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从汉字字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某个时期的婚姻形式。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文字材料考证来说明古代某个时期的婚俗文化状况。一、群婚形式据史学家研究,中国人的姓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有姓,姓是“自我”的重要标志。但是,人们一般都姓父亲的姓,为什么“姓”这个字却从“女”旁?让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解释:“姓,人所生…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4,(2):37-37
《100个汉字认识中国》是2013年由中国文化部出品的“认识中国”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精选了100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文化的汉字,针对大多数不了解汉字的外国群体,简明扼要地对汉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进行阐释,并辅以汉字字形的演变进程以及中国古诗词举例,通过地道的英语和国际化的装帧设计,呈现给大家一本集学习、欣赏与收藏为一体的双语书籍。  相似文献   

16.
服饰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化内容,服饰从遮羞御寒的实用功能逐渐发展为展现生命个体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服饰文化绚烂多彩。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很好地保留了很多跟服饰文化有关的信息,这是块活化石,通过汉字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能使我们很准确也很方便地把握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道家的"意于言外"风格   虽然老子在运用语言营造境界方面已经达到了至高妙的程度,但老子却深知,凭借语言是难以传道的,因此老子在<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认为言不能尽意,主张传道、悟道应当采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心传心、以神传神、境中悟道的方式.道家"意于言外"风格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白描手法、俭约传神,二是言隐于荣华,讲究创造含蓄深远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9.
"表象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声称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的精确表象,是一种去情境化和去局域化的理论体系."建构论"找到了传统科学观不对称之症结,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绝然区分的界限,进而实现了科学"社会研究的转向";"社会研究的再转向"则对社会研究本身进行了"反身性"、"对称性"等论题的责问,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对称性;"科学的文化研究"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对社会建构论的反思,力图使科学研究跳出社会建构论的传统.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连续地反思和批判中,科学知识观的范式从"一维"走向了"二维".  相似文献   

20.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