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所穿着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了最新的平板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据悉,这是OLED技术首次应用于航天飞行航天服。  相似文献   

2.
"依靠自主创新,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工艺技术集成实现OLED技术的产业化。"16年前,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的邱勇在清华大学启动了OLED项目;16年后,以该项目组为基础成立的维信诺公司,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产业化应用成果喜人。产业化应用是终极目标 2008年,神七飞天,举世瞩目。在航天员顺利出舱完成太空行走之时,清华大学、维信诺公司OLED项目团队的成员们比国人更多了几分激动和喜悦。因为,由他们研制的神七舱外航天服显示器正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OLED作为一项新兴的显示技术,是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今,OLED技术处于初期阶段,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中国目前在OLED技术上的技术水平,如果能够形成大批量的生产,中国将有可能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OLED行业鼎足而立。  相似文献   

4.
甘勃 《金秋科苑》2008,(21):32-32
“神七”任务圆满完成。“飞天”舱外航天服能顺利通过太空的严峻考验,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自然功不可没——它能为舱外航天服提供一个与空间在轨飞行相似的环境。2008年6月出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的《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研究人员是如何设计这种相似环境的。  相似文献   

5.
“神七”任务圆满完成。“飞天”舱外航天服能顺利通过太空的严峻考验,舱外航天服试验舱自然功不可没——它能为舱外航天服提供一个与空间在轨飞行相似的环境。2008年6月出版的《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上发表的《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研究人员是如何设计这种相似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20-221
长春应化所马东阁课题组最近在OLED界面材料、有机半导体掺杂技术、白光OLED的结构设计、白光OLED中载流子及激子的有效调控以及白光OLED的发光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太空救生服     
航天员进行太空飞行必须穿着使用特殊材料、选用特殊工艺、经过特殊加工和特殊技术制成的航天服,它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一般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靴子组成。其结构可分为软式、硬式和软硬混合式的,按用途航天服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服(space suit),也被称为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可分为三大类:舱内航天服(IVA spacesuit)、舱外航天服(EVA spacesuit)和舱内舱外航天服(IEVA spacesuit)。舱内航天服又被称为救生航天服、救生全压服、发射航天服或再入航天服,主要用于发射段和返回段,确保航天员在座舱失压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的主要用途是保障航天员在母航天器外进行工作,分为在零重力轨道出舱的舱外航天服和在星球表面出舱的舱外航天服。舱内舱外航天服同时具备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航天服(space suit),又称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可分为舱内航天服(IVA spacesuit)、舱外航天服(EVA spacesuit)和舱内舱外航天服(IEVA spacesuit)三大类。舱内航天服又称为救生航天服、救生全压服、发射航天服或再入航天服,主要用于发射段和返回段,保障航天员在座舱发生失压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主要用途是保障航天员在母航天器外的工作,可分为在零重力轨道出舱的舱外航天服和在星球表面出舱的舱外航天服。舱内舱外航天服同时兼具了舱外航天服和舱内航天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10,(4):9-9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效率提高两倍以上,这将有助于加速OLE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与舱内航天服只保证压力相比,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更多。总的来说.舱外航天服要为航天员提供三方面的保障:一是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的防护;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个适合人生存的气体和温度湿度环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能开展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具有独立生保系统的EVA航天服实际上是一个最小的载人航天器,其同时具备个人操作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个人通信系统。体现了极为紧密的人机系统技术,涉及多学科领域技术.系统结构极为紧凑、复杂度和可靠性要求高。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身着李潭秋设计的航天服走出神五飞船,顺利地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李潭秋的心里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件我们自主研制的航天服。现在,这套航天服已经被收藏到中国军事博物馆,成为记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的文物。当杨利伟的航天服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国宝后,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身穿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航天服出舱了,这标志着我国飞天舱外服整体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在用舱外服系统的先进水平,并具有多项独创性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核心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不久的将来.航天员将身穿这种类似紧身衣的轻薄高科技航天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28-30
衣——造价昂贵,功能齐全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两者差别很大。但要说明的是,飞船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一般说来,舱内的气压、湿度、空气质量都是适宜人生活的,舱内航天服只是在发射、上升、返回或座舱漏气时发挥作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8,(4):7-8
如果装修新房时能将含有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的不同颜色“墙纸”,随心所欲地剪成自己所需要的形状,贴在墙面或屋顶后再通上电,如此便拥有色彩艳丽、分布均匀的墙壁照明。据通用电气公司提供的消息,近期该公司宣布在OLED制造技术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将让这一想象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研发竞争态势以及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领域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提出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竞争态势分析模型,并以OLED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研发比较活跃,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但在专利开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在我国进行了长时间的OLED技术专利布局,成为我国OLED技术专利的重要持有者,并且一些专利是集中在我国OLED技术的空白领域,这将对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产生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7.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因其在显示领域内的巨大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OLED所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的专利保护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显示器市场曾是阴极射线管(CRT)的天下,而目前,CRT正在被平板显示装置取代——平板显示行业的销售额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平板显示领域中,等离子显示(PDP)、液晶显示(LCD)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并存,目前前两者技术相对成熟,但相比之下,OLED不需要背光,并且具有其他一些优点,例如,利用OLED制成的显示器,将不会有LCD那样不同角度的视图差异,而且比LCD色彩更艳丽,对比更鲜明,厚度也可以做得更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CNPAT数据库公开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OLED技术相关专利文献为基础,从专利申请量、申请类型、申请人以及国家、地区分布等方面对OLED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OLED技术研究和专利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在太空中活动,航天服必不可少。毕竟,穿着普通的衣服是无法在太空中活动的。航天服与普通衣服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个维生的系统。目前,我国航天员服装系列分为在轨系列、地面系列和服装配饰,共有10套。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在轨系列航天服啦!在轨系列航天服是保护航天员在太空不受低温、射线等侵害,并提供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和气压的个人装备系统。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它又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主要由服装、生保系统和通信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