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柏高 《教师》2010,(16):126-127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审美起源的学说,来引发对审美的思考,通过对世界不同地方的原始资料的分析.找出共同点,科学地引出美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学价值论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后至今已成为我国文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它拓展了文学的研究视野。为了推动文学价值论的建设,本文就文学价值论的起源、文学的经济价值论、文学的审美价值论及文学审美价值的评价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7,(3):92-96
在比较视阈中研究格罗塞的艺术起源论,就其研究路径的合理性、理论前提的批判性及具体论证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梳理了格罗塞艺术起源理论的文化背景,并阐明了格罗塞功利主义的艺术起源论对于审美无功利理论的反拨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露露 《现代英语》2023,(18):91-95
翻译错误的判定基于译文评价,翻译错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翻译标准的研究,而且有助于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长期以来,翻译学科的研究普遍与翻译实践相关,对翻译错误的研究挖掘不足,缺乏系统性及整体性的研究。文章围绕20世纪翻译错误相关理论,对翻译错误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对常见的翻译错误类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翻译错误理论方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相比较“美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审美”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唯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走出审美迷宫》一书在审美原因的阐释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它撇开了传统的美学问题,从审美意识是如何起源的这个问题人手,把性动力作为美学研究的起点,认为人类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活动都是在性的推动下进行的,而美学研究的目的则是审美对人类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外部文化思想背景回溯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层面分析审美乌托邦的回忆特质,并追寻回忆对象,最终发现:审美乌托邦的源渊就是“奥斯维辛”对阿多诺的隐秘刺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美学中,刘师培的美学研究以学术取胜.他善于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结合我国文化学术传统,来创造性地阐释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材料.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美学研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但他在关于美学与征实之学的不同,环境对艺术的影响,艺术起源等问题上的观点,是完全有资格归入以启蒙为特征的中国近代美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审美起源的学说,来引发对审美的思考,通过对世界不同地方的原始资料的分析.找出共同点,科学地引出美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何新的《诸神的起源》,在中华神话传说的考证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人类起源的神话考证上,却明显表现出男权至上的文化倾向,因而导致他做出女神女娲从男神黄帝(即伏羲)身上分化出来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1.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文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始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相同原因,同一个东西,具有审美取向的人感到丑,探究真理的人感到假,实践家感到同目的不一致,因而无用而有害,在他们的意识中反映为恶,它们称作恶的过错并感到道德上的内疚;从而把理论错误和艺术丑陋的根源用哲学的深刻性移至道德的恶。——克罗齐  相似文献   

13.
青海少数民族的神话十分丰富。本文从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三种类别入手,对青海少数民族神话作了较为深入的审美阐释。  相似文献   

14.
巫术是由于错误联想而导致无效的、意在影响或改变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行为方式。巫术及其起源是人类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有关巫术起源问题,现有的各种说法纷纭不一,简单概括主要有天然存在说、“玛纳“说、臆症说、情感说、生产力低下说。我们认为,巫术因原始思维而产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和误区。本文揭示的种种说法,有的可以补充原始思维说,但有的是片面的,有的是错误的。文章对现有的各种说法加以介绍和评议。  相似文献   

15.
岩画释疑     
何新所著《诸神的起源》一书,以研究中国上古太阳神崇拜为纲,对中国原始神话,宗教及基本哲学观念追本溯源,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当中不乏创见卓识,读后颇多启发,但是,何新将中国古文化的渊源归入太阳神崇拜大纲的中心论点,在根本上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强调用社会效益检验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作为文艺作品的价值取向,并且追求审美价值载体内容和形式的完美性,追求审美形态的丰富多样性。只有用邓小平审美价值观作指导,才能创作出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要的富有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一切向钱”看的媚俗的创作倾向,横移现代主义的创作倾向,“表现自我”、“非英雄化”、“零度感情”等创作倾向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化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文化现象历史起源的考察,旨在寻求人类文化所依据的根。服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服之实用性与饰之审美性的双重性质,在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饰史,从一个侧面再现着人类文化进化史。因此,服饰的起源问题,一直是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哲学、实用美学与理论美学、宗教等学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几种不同的关于服饰起源的假说,然后从唯物史观与社会生物学相综合的角度,来说明服饰的起源与审美发生。  相似文献   

18.
当一语言项由于错误或不完整学习而被使用时,学习便被认为是犯了错误。错误分析,是指对错误的研究与分析,并且仅仅局限于语言学习。然而,这里的“错误”通常是指学习对目的语的误用或误解,不论是语法的或语用方面的。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口语错误分析进行探索,会给第二语言的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告示是在太平天国传播活动的演进过程中随着其力量的不断壮大而产生和广泛使用的。它产生于1847年10月,广泛使用于金田起义前后。张德坚在太平天国告示起源问题上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在他编撰《贼情汇纂》之前太平天国告示没有流向民间所致。太平天国告示的产生与广泛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标志着拜上帝会活动逐渐由隐秘转向公开,二是太平天国的信息传播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图腾和图腾崇拜息息相关,而图腾与审美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图腾艺术是早期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多种以巫术形式表现的图腾崇拜,激发并培养了人类的情感判断,催发了人类的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