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伽 《华章》2011,(30)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校园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的人格之中,以此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净化社会风气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矫治高校德育教育的“无效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当把文化育人当作“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新路径,结合自身实际,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及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大学精神文化教育、校园主题文化教育等为抓手,努力建设文化育人新高地,助力学校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构建民族传统文化教肓特色,离不开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把校园空竹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特色工作,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构建校园空竹文化特色的"应然"价值的基础上,总结构建校园空竹文化特色的"自然"方式,提出构建校园空竹文化教育特色的"必然"要领。旨在总结校园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特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概论”课中实施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在相关章节介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穿插一些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思想渊源的一些内容.在“概论”课中推进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概论”课教师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史学素养,并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在“概论”课考试中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内容的分值,并不断完善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远程开放大专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远程开放大专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入手,着重对“远程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开放情境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进行实践和探索,以期建构在远程开放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校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还不够完善。针对目前校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现状,课题组对学前到大学各阶段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教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目的是探索校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有序化衔接,加快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化进程,有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高职院校教育,论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促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学生素质等重要意义;探讨了优化尊重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强化体现传统文化的校园环境和加大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力度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族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水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目前水族文化保护、传承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水族地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深入持久地推行“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扭曲与异化、学生生命危机等现状严重地影响到了校园的和谐,这两个不和谐音符的出现缘于现代学制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伦调谐、着眼于人的生命本身,在调适这两个不和谐音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因此,要构建高校校园和谐必须回归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之长补现代学制之短.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的工匠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涵养“工匠精神”已成为师生共识。由于对工匠文化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工匠文化教育的主体较为单一、传统观念中对技工职业地位不够重视等原因,且存在着对“中华工匠文化”认知不够深入、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同中有异、工匠文化教育方式不够丰富等问题。为此,建议高职院校应做好“中华工匠文化”教育设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导,搭建共育平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丰富教育手段,转变职业观念,在高职校园里厚植“中华工匠文化”,培养“德技并修”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高职生承载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大任务,大学校园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建立终生学习习惯有着重要影响。而植物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植物也是学生可以每天亲密接触的生命。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植物不同的节气表现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党校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承担着党的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职能。但目前在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用传统文化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校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三方联动,以"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模式,做到"知行合一",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扎根、绽放!  相似文献   

14.
舞龙运动是一项在龙文化基础上诞生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表达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项仪式性行为。而校园是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圣地,在龙文化传播中,校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舞龙文化的内涵,舞龙文化在我国校园文化中的发展与传播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推动校园舞龙运动的开展,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一些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传授文化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大学生承担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浅之又浅,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上还有待提高。在培养大学生时,应专为大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学课程,改变教学策略,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使大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朱兆荣 《林区教学》2010,(11):102-104
论述了奥林匹克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和教育内容,提出校园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途径。在奥运的大环境下,校园奥林匹克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同时为校园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上具有同一性;“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上具有一致性。“概论”课是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把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的瑰宝,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中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部分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从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市民踊跃参观”现象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在中小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传统对“儒家文化圈”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垂壅庑┯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儒家文化圈”内各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样性的文化教育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着各国文化教育整体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尤其是儒家伦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影响力,经合理取舍,会成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利因素;创新是每个民族文化教育进步的灵魂,某种文化教育的接受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需要作出理性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转换,赋予合乎时代与国情的內涵;必须坚持民族文化教育本位的基本立场,善于保留本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之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莉娜  杨克  白地动  宋伯虎 《教师》2019,(17):17-20
文章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为例,深入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认知、正向影响、意义与作用,梳理了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提出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师生全员应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为平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传承特色“京商文化”,“诚信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深入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构建以财贸文化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