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真调,即周邦彦词.周邦彦乃北宋一代名家,但古今对其词的评价,都大相径庭.自南宋直至近代,词学界对他评价一直都很高.把他说成“集大成”、“词中老杜”;解放以后.在五、六十年代,周邦彦及其词作却遭到空前的批判和否定.论者或斥之为统治者的“御用文人”,甚至有的论者认为周邦彦在词史上起过反动作用.从艺术形式上肯定清真词成就和作用者也不多见.八十年代以来,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全面评价渐次展开、有的论者充分肯定了他在词史上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的格律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来了种种的非议。本以北宋后期的时代和创作倾向为背景,结合词的发展及周邦彦的具体创作,阐述了清真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于艺术形式追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对词的形式和写作技巧的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本文从《清真集》的音律、长调及小令的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周邦彦词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的词人,在中国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从他的小令入手,讨论了周邦彦词作中几个特点,如抒情形象、取事用典、结构艺术、以及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等,总结了周邦彦在小令创作方面的经验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北宋大家周邦彦的词作,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常为人们所诟病的,主要是其风月相思部分。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就说:“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宇,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当今一些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周邦彦“只能写些‘玉艳珠鲜’和‘柳歌花亸’的艳词,以娱乐当时的统治阶级。”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干脆把周邦彦指为“宫庭词人”。这些说法,都有以偏代全之疵。因为,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与音律的运用看清真词的审美取向潘裕民享有“集大成”之誉的周邦彦,其词作以独特的艺术成就,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并被南宋及后世婉约词人视为最高典范。对周邦彦在意境创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成就,笔者曾在《周邦彦词的美学特征》(《安庆师院学报》1993年...  相似文献   

8.
词至北宋逐渐走向成熟,进入词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中的用典也随之普及。北宋文人善于在词中以典故自况,并借此强化词中的自我身份意识,进而以文人惯用的典雅方式自抒情怀。这是词发展为与诗相似的自我抒怀性文学样式的一个重要体现,苏轼、贺铸、周邦彦、秦观等北宋著名词人都在各自的人生经历、词体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着探索性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钱塘才子周邦彦,是北宋继苏轼后震耀词坛的一位艺术大师,他的词清蔚圆融而又格律精严,集词律、词法之大成,在眼花缭乱的词坛上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标准,成为词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是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虽短小,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是北宋唯一的一位"集大成"词人.其之"集大成"主要表现为:师法柳永而胜于柳永;继承与超越贺铸等人取唐诗"以为诗词"的技法;吸取并发展秦观"语工而入律"的艺术优长;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自成特色等.这些"大成"的具体内容,是导致周邦彦清真词成为有宋一代"正宗"词及"词之圣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宋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轼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周邦彦的咏物词贬斥颇多:《清真集》“有许多是写景咏物之作.……说明了宫廷词人生活的空虚,只能把  相似文献   

12.
周邦彦作为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而其他文学作品则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本文对周邦彦的诗文从内容题材、艺术风格、思想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全面了解、评价周邦彦的生平、思想以及创作。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主韵".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将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同列为格律派.上述众人显然有共同之处;继承了北宋周邦彦的衣钵,重音律,重字句,语多深婉韵味.历来论家对姜夔和音乐的关系、词作辞藻方面的特色颇多研究,此更证明姜夔与周邦彦相亲.陈延焯在<白雨斋诗话>中拈出气体一词,认为"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笔者认为如果从气的角度切入,姜夔和周邦彦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4.
钱塘才子周邦彦,是北宋继苏轼后震耀词坛的一位艺术大师,他的词清蔚圆融而又格律精严,集词律、词法之大成,在眼花缭乱的词坛上提供了一种规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词人中 ,周邦彦是一位争议很大的词人。词学家张炎、刘熙载、王国维都对周词的主旨作出否定的结论 ,这导致了近世对周词的贬抑 ;新时期以来某些词学家以寄托论词 ,发掘周词的政治寓意 ,给周词以肯定的评价。这两种评价都脱离周词实际。其实 ,周词的主旨是表现美好情感失落的悲伤。这虽然是宋词艳科习见的内容 ,但有周邦彦个人的特点和时代的特色 ,使我们在富丽精工的形式里见到一种活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美成负一代词名"。周邦彦在宋代词坛享有崇高的声誉。清代词论家把最好的赞辞献给他,称他是词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称他为"词中老杜"。综观历代词论家对周词的评价,可以看出"浑"是周词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周邦彦词作的探讨,阐释其词的美学风格——"浑"。从内容来看,周词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北宋周邦彦与南宋吴文英二家词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如按一定的序列组接、首尾相衔、辩证统一,以及安排时空层次与意义层次等。这些作法与词中普遍习用的结撰方法结合运用,就造成了被称作“七宝楼台”式的结构。这种结构虽然见于张炎对吴文英词的讥评,实际上周邦彦已基本完成,并非吴文英背弃传统的全新创造,吴文英只是继承周邦彦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加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宋代政治历史状况论述了宋代怀古词的发展历程:从北宋初柳永创制慢词怀古发展到忧时忧世、忧生优己的二分路向,周邦彦则集其大成。而南渡后由于时代刺激,主要呈现为伤感、情激、悲慨、思论四种风神。宋亡之际,则以“哀以思”的怀古之作为主。  相似文献   

19.
自王国维在其《清真先生遗事》中谓周邦彦在《汴都赋》中“颇颂新法”之后,当代学者即以“清流”目周邦彦,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周邦彦是“新党代表人物”,受到蔡京集团的排挤倾轧。实则周邦彦为蔡京集团成员,所谓“流落十年”乃宋代官制及邦彦为母守丧所使然,与新旧党争无任何关系。周邦彦既为蔡京祝寿,又呼范纯粹为“奸臣”,是其投向蔡京集团的政治信风。  相似文献   

20.
勾勒·暗转·蓄势——周邦彦词艺术三题孙家政在宋词创作领域内,周邦彦无疑是一位大家。南宋后期的尹焕即有“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之说,清代常州派奉周词为圭臬,周济甚至称周邦彦为“集大成者”。周邦彦词只所以在后代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就在于周词本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