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3,(3):45-4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管理水平较低,自动化,信息化基础薄弱,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山东省莱州粮食收储中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采用信息系统,改善了原有业务模式与流程,促进了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的形成,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粮食企业从计划主渠道走向市场主渠道的轨道,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流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自1997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扬州市邗江区粮食局对基层国有企业全面进行财务、账务清理,改变经营  相似文献   

3.
新华书店有近70年的历史,一直是国内图书发行业的龙头老大. 多年来,新华书店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过.从1982年的"三多一少"(多流通渠道,多经济成分,多购销形式,少流通环节),到1986年的"一主三多一少"(以国有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通环节);从1988年的"三放一联"(放权承包,搞活国有书店;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批发折扣,搞活购销机制;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到1996年的"三建一转"(建立图书批销中心,建立代理制,建立发行企业集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在通辽市粮食工作会议上,一张字条悄悄传到副市长布仁特古斯手中。“布市长:请在会议上强调加强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档案管理工作。市档案局王淑芬”。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一次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题是研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问题。 表面上好像是编排的巧合,其实是特别的新闻策划——这一天人民日报的一版头条,发的就是一篇《河南农民高高兴兴卖夏粮》的消息。编者还为这篇消息配了短评,短评的旗帜很鲜明——《粮食不怕多种粮不吃亏》。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看了报道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6.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当前粮食购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这三项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关系到粮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当前农村和农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夏征即将开始之际,报社编辑部就陆续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了粮食购销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公布了今年我省定购粮价格和余粮保护价,特设了夏粮收购投诉热线。  相似文献   

7.
呼玛县原有小型国有、集体企业34户,1996年按照上级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变国有、集体企业为股份制企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成后,组成股份制企业36户,企业资产均在200万元以下,职工100人左右。为了解转制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笔者对其中23户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会计档案外,其他类别档案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着实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8.
国有发行企业试行股份制的思考方咏歌国营发行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转换经营机制,机制要转换得好,必须寻求理想的转换机制的形式。近几年来企业改革普遍采取承包制的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对国有发行企业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它本身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它无力解决改革实...  相似文献   

9.
舟山是个千岛新城,地处祖国东海,除了做好正常的粮食工作外,军供、战略任务十分繁重.建国以来已逐步形成了目前政企不分、国有专营粮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抗战全面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掌握粮源,支持抗战,在全国实施粮食统制政策。西康民族地区由于粮食产量不足及交通落后,实施粮食管制调剂倍感困难。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西康省改组粮食管理机构,颁布一系列粮食政策,并实行了以田赋征实征购为核心的统购政策和以军公粮统一供应的统供政策,以及市场管制、粮情调查、价格管制、调剂民食的统销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稳定了西康粮食价格,解决了粮食供给的缺乏,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中,为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一些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使原有机制下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转制后的工业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新机制。于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应引起档案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粮食短缺,粮价飞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表的<世界粮食形势报告>指出,粮食供应紧张和粮价飞涨已造成全球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其中有些国家已发生动乱.  相似文献   

13.
加快购销形式的改革步伐──黑龙江省书店系统转换机制的调查思考之三李保中,滕晓峰,齐新民,李忠孝改革购销形式,是转换经营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组成部分,它甚至处于检验新机制是否成功、见效的重要地位。因此,不建立灵活、先进的购销形式,经营机制的转换就很...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陈云同志对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30多次到浙江视察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提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一个事关国家大局的战略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农民顾全大局","政府不能失信于民.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对超产的要奖励"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为缓解粮食产需矛盾,保持粮食形势的长期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赵立 《浙江档案》2007,(3):29-29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保障粮食供求平衡而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1953年10月16日、11月1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标志着粮食流通体制从此进入统购统销时期。从1953年到1985年,粮食统购统销前后共持续了31年。这项离我们远去的政策,曾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我国银行企业集团的思考王家庭(东北财经大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注人了活力。企业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国有专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正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在这个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7.
咸同之际,全国多个省份爆发了会党起义,粮食在其间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起义前,粮食问题成为一些地区会党发动起义的直接诱因,而在会党起义过程中,粮食又成为交战双方消灭对手的重要工具。清军通过切断会党的粮食供给,有效地镇压了会党起义。而会党也在部分地区对清军实施了围困,使其遇到了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清军在多处地区攻防不利。不仅如此,民众的粮食供应更是因为战事而受到极大影响,成为战事的最大受害者。学术界对于咸同之际的会党起义已有诸多论述,但对于粮食对会党起义影响的问题,则鲜有论著论及。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从粮食这样一个微观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咸同之际的会党起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至5月间,在加勒比海沿岸国家、非洲、东南亚以及南亚,许多人由于粮食短缺而面临生存危机,一些人甚至在粮食暴动中死亡,海地总理也因此而下台。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读完了周立、刘永好编译的《粮食战争》,你会从中明白许多道理。一方面我们庆幸自己吃的是粮食,而不是一些国家的“泥饼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21世纪,靠谁来养活中国?答案是唯一的:靠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9.
<正>对东北农产品的掠夺,是日本侵华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侵略战争的持久与扩大,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粮食的掠夺,以保证侵略战争需要。为实现变东北为"大东亚粮谷兵站基地"的目的,将粮食购销由严格的"统制"变为强制购销,推行"粮谷出荷"政策,强迫农民售粮[1]372,对中国东北农产品的掠夺变本加厉,广大人民深受其殖民奴役之苦。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城市粮食供求矛盾尖锐,已成为影响政权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粮食危机,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初步建立国营粮食机构、开展粮食征收、加强粮食储运、开辟零售阵地以及集中力量打击投机行为等措施,平抑了粮价,保证了首都军需民食的粮食供应,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成功应对并有效缓解了粮食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