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黄、蓝三只箱子的某一只中,放有一个苹果。只见红箱盖上写着:“苹果在这箱子里”;黄箱盖上写着:“苹果不在这箱子里”;蓝箱盖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已知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正确的。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出苹果在哪只箱子里吗?如果判断对了,这个苹果就奖给你。  相似文献   

2.
生活的出口     
此文用“三自”给标题中的“出口”定位,开启全文。前三段说“为么么”,此后回答“怎么样”——从三个侧面作答。但是,此文可将其主旨写得更集中点——从“怎么样”的三个侧面中选取一个侧面来写。文章主旨升格的途径是,将宽泛的论题窄做——或写“相信自己的力量”,或写“要做到顺境下的节制,逆境下的坚韧”,或写“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一篇作文     
“现在,孩子们,”老师说,“我要你们写篇没有主题的作文——肚子里有什么就写什么。”十分钟后,吉米交上来这样一篇东西:“我肚子里有心、肺和肠子。还有一个胃,里面有两片面包和黄油,一个苹果和五块奶糖。”  相似文献   

4.
绿色评语     
我父亲是果农,为了苹果好出售,当苹果还在枝头上时,就把“喜”“、福”“、寿”等字样的剪纸贴在苹果上,由于贴有剪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就留下了这些字样,结果我家苹果被抢购一空。第二年,父亲又把原来的单个字设计成一句句祝福的话,如“祝幸福甜蜜”“、祝您快乐”“、恭喜发财”等,这种人情味的苹果更加畅销。由此我想到:给学生写的评语能不能也像这些人情味的苹果呢?假期里我接到学生林凡的电话“:宋老师,我看了你给我写的评语非常感动。”林凡本来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学生,只是惰性越来越大,我几次找他谈话,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没…  相似文献   

5.
智斗大灰狼     
施晨丰 《新作文》2010,(1):14-15
“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感受和一种感受交换就有两种感受。”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把感受写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机会。比如学生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就要及时让他们畅谈感受。然后写出来,进行讲评或将写话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孩子们自由阅读。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双语学习》2013,(5):20-20
学生们在餐厅等着吃午饭。在桌子的一头有许多苹果。苹果盘子旁边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每人只能拿一个,上帝在看着你们。”在桌子的另一头有许多巧克力曲奇,旁边也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因为上帝在看着苹果那边。”  相似文献   

7.
传媒失真     
从小我妈妈就教我学英语,她会说:“来,这个单词跟我读:阿——破——苹果的意思!”我看着我妈的大嘴巴,我当然相信这是全世界中发音最标准的大嘴巴啦,所以我就跟着读:“阿——破——苹果!”后来我上初中以后才发现,苹果根本不是“阿破”,而是“爱破”,我开始埋怨了我老妈  相似文献   

8.
笑弹X枚     
看守苹果的上帝天主教小学里的孩子们正在自助餐厅内排队进午餐。一张桌子的一端摆放着一大堆苹果,修女在苹果托盘上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每人只准拿一个,上帝在注视着。”桌子的另一端放着一堆巧克力棒,一个孩子也写了一张纸条:“想拿多少就拿多少,上帝在那边看着苹果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像……”写一句话,或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孩子们时常会写:“我长得像妈妈(爸爸)”,虽说用“……像……”写一句话不能算错,但违背设计练习的初衷,写的不是比喻句;再就是“妹妹的脸蛋像苹果”,虽说是打比方的句子,但毕竟不够生动,  相似文献   

10.
这是大豪公司的老总说的一件陈年旧事—— 我读初三时,学校决定:将各班成绩差的学生剔出来,组成一个“差班”。据说此举是“弃卒保马”、“丢车保帅”,避免几个“烂苹果”带坏整筐“好苹果”,确保学校明年达到应有的升学率。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有一篇十分著名的短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的面前,“爸爸,看呐,里面有颗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有一篇著名的短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我认为他切错了。我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递到我面前“:爸爸,看呐,里面有颗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  相似文献   

13.
写唐僧对三个徒弟作评价,既能写出其异,又能写出其同——出于私心,用人唯亲——针砭对象集中。此文还需要升格:将“沙僧……出于公心,待人友善”展开写,用沙僧“出于公心”批判唐僧“出于私心”;用“出于公心”诠释“潜力”中的“潜”字。  相似文献   

14.
有特色的文章是“我”用心写就的——“我开始留意教室和走廊,尽量多收集瓶子,帮她装在另一个袋子里”。此句还要锦上添花,将其中的“留意”“收集”和“装”的细节写出来,将遇到的矛盾写出来,将背景材料写出来。此文升格后可变格用于“投桃报李”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强化“相互帮助”,替换“知足的微笑”及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15.
A-P-P-L     
一只苹果——“A P P L E”=?Achievement(成绩) Patience(忍耐) Panents(父母) Lessons(课程) Enjoyment(快乐)一只苹果,一只残缺的苹果,一只因被咬去一口而残缺的苹果=?二“A P P L”没有了“E”,唯独缺了最后的也是最好的“Enjoyment”。  相似文献   

16.
张伊娜 《江苏教育》2023,(16):22-23
<正>自从浙江省将“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的新题型以来,“读后续写”已然成为一线英语教师热切关注的话题。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将注意力投向了“写”,将研究重点放在打造“写”的模式和程序上,以期实现对学生“写”的速成训练。笔者认为,这种做法背离了“读后续写”进入高考的初衷,更是与“读后续写”的理论基础——王初明先生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学习理论“续论”大相径庭。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读后续写’,功夫应在写外”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肖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肖伯纳的话对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课堂交流”有很大的启发。教师要关注课堂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倾听、启发、分享、赞赏……1.平等对话——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老爸跟我谈“学习”谈“未来”的时候,我的手中正握着一枚苹果。是它媚红的颜色激起了我的食欲,但将它拿在手中的时候我却丧失了几乎大半的兴趣——那是一枚干涸的苹果,那些柔软的皱纹让人感到很舒服但绝不会轻易想到要将它吃掉。  相似文献   

19.
“啊——!”那个可怕的妖怪咆哮了一声。 整个苹果谷都战栗了。居民们都害怕那个妖怪,因为它曾威胁他们说,如果他们不每天送给它一块苹果饼,它就将他们全都吃掉。  相似文献   

20.
“将一个苹果切开.可以很容易地数出里面有几粒种子。然而,当一粒种子发芽后,很少有人能够预知长成的大树日后会结出多少苹果。” ——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