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2.
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哪有希望新闻单位不用的?可是,我曾要求新闻单位不要采用我寄去的一篇稿件。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谈谈这篇稿件的处理情况。我回家帮助种责任田,刚到田里,帮我家犁田的何广大就来了。何老的头发都白了,这使我激动不已。由于职业习惯,我和他攀谈起来。原来,何老还是个新犁手。一九八二年推行大包干责任制时,何老担心耕牛  相似文献   

3.
在外采访,在家编稿,向通讯员约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从什么角度采写新闻?用什么标准选择稿件?这就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新闻选择问题。那么,报纸究竟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新闻稿件呢?在实践中我们把它归纳为:量价值、选角度、提问题、找由头。概括地说就是新闻选择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4.
1985年,我被调到广东省江门市城建局搞宣传工作,采写新闻稿件的劲头也很高。据统计从1986年至1989年,我采写的稿件被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国家建设部、省建委办的报刊采用,每年达180篇以上。怎样才能多写一些有用的新闻稿件呢?通过近几年新闻采写的实践,我体会到首先要弄清楚新闻的源泉在哪里?找到了源泉,取得了新鲜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才能着手写新闻稿子。  相似文献   

5.
年终统计的时候,驻马店市人民医院说图书管理员郑志军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七十二篇。一个小小的县级医院,怎么出这么多新闻?我立即去核对。在小郑那小小的图书馆里,我细细翻看他的见报剪贴本,果然不错,有的稿子还被几家新闻单位转载或转播呢!我高兴地要求他谈谈在小天地里是怎样抓新闻的? 他笑笑说:其实,原来我也认为天地小,没啥新闻可抓。不过实践改变了我的看法。他谈起了开始写稿时的一件事:一次,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医疗科技新闻报道已有十多年了,在区内外新闻单位先后发表了300多篇稿件。根据自己的采写实践谈点体会。科技新闻应有科学性的鲜明特点,负有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新信息的使命。但它又不能像科普作品那样专业化。采写医疗科技新闻经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兼顾它的新闻性、科学性和群众性。首先要考虑医疗科技素材是否有新闻价值。此  相似文献   

7.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老记者阎吾擅长写战地情景新闻。他在多年的采访和写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阎吾在我国新闻界有“情景记者”之称。那末,研究一下阎吾采写的战地情景新闻,对我们今天采写现场短新闻,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呢? 首先,要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里去。写好现场短新闻,固然需要熟悉群众生活,懂得党的方针政策和具备必要的新闻业务素养,但还要深刻意识到记者的光荣使命,这样才能自觉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写好现场  相似文献   

9.
“调查采访”,不就是为新闻写作搜集素材吗?既然通过看文件、打电话、跑机关也可以为写作某一篇稿件得到足够的材料,又何必非要我劳神费力地跑到下面去呢?既然下去找几个人扯一扯、聊一聊就可以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某项工作的经验体会搞清楚,又何必非要我住到老百姓的炕头、工地的工棚、连队的集体宿舍里去呢?”——有些同志这样说。无可否认,新闻采访作为记者、通讯员必须不间断地进行的社会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情况,搜集材料,积累资料;也无可否认,有时候,看文件、打电话、跑机关也能得到新闻素材,甚至可以得到很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但是,新闻界有一句十分流行的名言:“涉深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抓住新闻呢?我搞通讯报道工作20多年来,最深刻的一点体会就是要有时间观念。新闻贵在新,一旦抓住新闻线索就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去分秒必争。我刚搞通讯报道那一阵儿,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好的一个新闻报道内容,刚刚采写完毕,或者是刚刚从邮局发出去,相似内容的稿件已经见报  相似文献   

11.
身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只要用心采写新闻稿件,对任何一起新闻事件能够做到有胆,有识,敢于揭丑的本领,这样采写出来的新闻稿件相对来说质量会高些。通讯《青山隐隐作痛》一稿,荣获98陕西新闻奖二等奖和西安新闻奖一等奖,并在全国环保好新闻评选中获奖。我觉得这篇稿子之所以能够多次获奖,得益于记者深入调查采访的工作作风;得益  相似文献   

12.
一些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常常感叹自己身居“小天地”,采写的稿件投到大报大台后往往是泥牛人海,杳无音讯。华能南通分公司宣传干事王忠南却似乎特别“幸运”:3年来,他采写的新闻稿有100多篇被10多家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他怎么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用他的话来说:“登高才能望远。”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从哪里来的呢?对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用几句话把它说清楚。这里只联系本人近年来采写新闻稿件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42岁的柴广平是峰峰矿务局九龙口矿的一名普通工人,15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采写各类体裁新闻稿件2000余篇,先后被中央、省、市、区、局多家新闻单位采用稿件927篇,成为峰峰地区一名小有  相似文献   

15.
在同一事件的采访中,由于记者捕捉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写出的新闻稿件的质量就会有很大差别。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一些人捕捉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按新闻规律准确及时地抓住埋藏在纷纭复杂的客观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能否冲破狭小的弧面。走向全圆。  相似文献   

16.
我刚到区委宣传部,开始为报社采写新闻稿件时,同一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朋友一样,也感觉没有多少新闻事件可采写。 后来,我在加强新闻报道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以腿勤、嘴勤、脑勤、手勤这“四勤”要求自己,主动深入基层农村和各企事业单位上门采访,得到大量的新闻信息,采写见报的新闻稿件逐渐增多。别人慢慢开始知道我是常给报社投稿的通讯员,不少人主动向我及时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扩大了我采写新闻稿件的耳目。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从事了十来年的报纸新闻采编工作,接触过很多通讯员,其中不乏文采飞扬者,但更多的通讯员则是在稿件采写上很勤奋,稿件的量也很大,但却往往因为刻意宣传的味道太重,提供不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好稿件。有时偶尔也会出现不错的题材,但因为采写者太急于表现单位领导在新闻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所以往往会导致稿件文字程式化,领导说的话似曾相识,并且以空话套话居多。虽然在编发过程中编辑也会努力去扭转,但因为这些稿件太过于生硬,所以即便有修改,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从1983年开始写稿。采写什么样的稿件容易被报纸、电台采用呢?我采写的标准是: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替人民说话和对发展生产有利。结果,县广播站用稿四百多篇,上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多篇,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县模范通讯员。有一次,我下乡搞调查时,发现邢岗乡冯寨村缝纫专业户张长明,举办家庭缝纫学习班,每期每人交学费十二元,已办三期,共收学费三百多元,该乡工商所的人说他是“剥削”,罚他六十元钱。这是不符合政策的,我就  相似文献   

20.
回顾自己20年的新闻实践,越发感到要保证采写稿件的真实,要有“绝知此事须躬行”的精神。在这方面,我是尝到过苦辣酸甜的。记得我刚到乡广播站做编辑正作不久,有一次,到一个生产大队采写“团结”用水的稿件。大队的一个同志介绍,这个大队的6队和7队曾因稻田用水发生过纠纷。我没有到6队和7队去做详细了解,就将这个情节写进了稿子里。结果,稿子在乡广播站播出后,6队队长找上门来,质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