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宁 《兰台内外》2013,(3):13-15
近日,笔者在北京一个军队干休所,采访了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被毛泽东称为"红军大管家"的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长子杨子江大校。他说,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与父亲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我父亲杨至成将军,1903年出生在贵州省三穗县的一个侗族家庭。1919年,父亲考入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到了重庆,在滇黔联  相似文献   

2.
张振波 《档案天地》2009,(9):61-62,60
我的父亲张志杰.1924年出生在深泽县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过解放保定、定州、高阳等战斗。后眼睛负伤,转业到安平县工作。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安平县邮电局工会主席.1962年回到原籍深泽县工作。2000年因病去世。到明年正月初四.是父亲去世十周年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祖籍在江苏盐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家里,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祖母和一位残疾的叔叔同我们生活在一起,大家庭全靠父母种地为生。父亲患了肺结核病,又没钱得到很好的医治,40岁就去世了,那年我才11岁。父亲去世后,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到了母亲的身上,虽然我和姐姐都帮着母亲干农活,但毕竟不是强劳力,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除了贫穷,我们还要逃难,日本鬼子经常到我的家乡  相似文献   

4.
杨茜 《档案天地》2005,(4):29-31
蒋百里,名方震,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九月初二出生。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分不收,从此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  相似文献   

5.
每当看到家庭档案中的这两张毕业证书,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我1937年农历十一月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贫困农户家庭,世代以耕种为生。从我刚刚懂事就背起粪筐捡粪、打柴火。每天跟着爷爷、父亲到农田干活,春种  相似文献   

6.
<正>林觉民烈士,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1887年生于福建闽县。在他成长的年代,我国正经受着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朝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人民正处于空前的灾难和痛苦之中。林觉民从小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八岁那年母亲过世,从此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是一位颇有学问的人,亲自教授林觉民,没有让他到私塾读四书五经。林天资聪颖,又刻苦用功,读过的书过目不忘,尤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那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与新闻写作吴贤德 我出生在豫南最贫穷的固始县南部偏僻山村,人多地少,过去曾是个吃粮靠上级,花钱靠救济的穷地方。男孩子十几岁还穿着开裆裤满村子跑,教育十分落后。1979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是我们家最痛苦的日子,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日于,就在这一天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42岁)。从此,17岁的我便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大队党支部书记安排我在生产队当民兵排长。我每次到大队开会,回来时还能借来一大摞报刊,劳动之余的晚上,我都会点上昏暗的煤油灯仔细翻阅借…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在战乱的年代里1931年出生的。出生后妈妈带我非常不容易,因为我父亲就没有管过我和母亲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很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亲。为此,母亲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到处折腾。抱我到过母亲的同学家住过,后来又到叔伯叔叔、婶婶家呆过。母亲是很要强的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久母亲遇到一位学过助产工作的郭姨,她的丈夫死了,不愿意在封建的大家庭里坐守。母亲也是在盛京医院学过助产工作,就这样两个人合开了一个小诊所,自己心情好多了。孩子仅一周岁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把  相似文献   

9.
文学故乡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一位老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相似文献   

10.
我的叔父童润夫,是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先驱之一,也是一位爱国纺织科技专家。他于1896年出生在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11.
<正>从反对"大清华主义"到跟共产党走1900年,施滉出生在云南省洱源县一个小学教师家庭。父亲赵少甫因出身贫苦,入赘施家。后来,施家贫穷了,靠父亲做小学教员的微薄收入已养不活一家数口,母亲就在赶集的时候去卖豆腐来补助家用。5岁时,施滉随父亲到昆明读小学,后来又就读于云南省中等军医学校。1917年,施滉考入清华学校,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2.
刀弓 《新闻天地》2004,(5):11-13
邹恒春,1953年2月出生在衡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去世,家里的生计全靠母亲支撑,这使他经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也使他磨练出了比一般人更为吃苦耐劳的性格。他1968年高中毕业后干过农活,在小镇上拉过板车,后来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在当时的中南海矿冶学院(即中南大学)学采矿专业。1976毕业分配到水口山矿务局后,邹恒春从井下技术员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庭我的家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移民家庭、革命家庭、黑五类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我的父亲1914年出生,1935年2月从朝鲜移民到当时的延吉县磨盘山,当上了一名铁路扳道工,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到图们市铁路局,在运输部当上了主要负责人,是当初延边铁路建设的创建人之一。1945年,父亲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老头沟镇进行改造。我的哥哥太元奎当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文革"时期被诬陷为特务,含冤而死。在最困难的时候,父亲始终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出生在河北省怀柔县一个穷苦的雇农家庭里。五岁那年,因大灾荒实在活不下去了,被迫四处逃亡。我父亲拿根扁担,一头挑着破铺盖,一头挑着我,带着一家人逃荒到丰宁县定居。我从小要饭,给地主放牛。16岁跟着父亲学做木匠活。我们父子俩成天在外打短工、耍手艺,盖起了许多房屋,可都是地主老财的,我家却房无一间,地无一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中国新闻周刊》2003,(12):75-75
萨达姆·侯赛因,于1937年4月28日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提克里特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出生前,父亲就因贫穷和疾病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他的叔叔。清苦的家境和不幸的命运塑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江西人,出生在峡江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祖父和父亲都非常热爱收藏,但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们的收藏也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生活用品.耳濡目染下,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我当过18年的兵,1974年入伍后,当时部队的政治学习让我对毛主席的热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除去必需的日常开支外,我将部队发放的微薄津贴开始全部用于收藏毛主席像章、著作等红色档案.改革开放后,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为了有更多的资金支撑收藏,我辞职下海办了从事高速公路护栏修建工作的企业,基本上是护栏修到哪里,我的红色档案收藏工作就做到哪里.为了搞红色档案收藏,我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我的收藏热情都出自于内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伟人的热爱与崇敬,还有对为新中国成立奉献终身的革命前辈的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17.
周礼 《湖北档案》2013,(9):43-43
林徽因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奇女子,她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还是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生活更像是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林徽因出生名门望族,其父林长民是民国初年的名士和政客,其叔父林觉民、林尹民、林文都是革命烈士。林徽因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从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到解放全中国,我的父亲刘荣辉亲历了这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父亲是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人,1908年出生,从小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天书。父亲参加革命的经历,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的一个缩影,随着农民运动的起落而起落。  相似文献   

19.
1913年除夕,贺炳炎出生在湖北省宜都县江家湾村的一间茅屋里.虽然生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但这个后来成为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1955年就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孩子,并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父亲贺学文原是宜都县九道河人,因生活所迫,常年在外帮工度日,后到江家湾背煤.贺炳炎原随祖姓,取名向明言,后改随父姓,更名贺炳炎.贺炳炎6岁时母亲病故,姐姐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哥哥过继他人,贺炳炎由婶娘收养.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一个早春二月,在当时苏联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出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所以,男孩一出生,他艰辛的童年就开始了。男孩的家里有6口人,他们全家挤在一起,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男孩的家里除了农庄里分的一头奶牛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值钱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