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2.
广播需要戏曲,戏曲更需要广播;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赏的“广播戏曲”。探讨广播戏曲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戏曲的社会作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广播戏曲,繁荣戏曲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探索广播文艺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道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音机作为传播戏曲的载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体的繁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曲自身发展出现了“低潮”,戏曲广播的光环暗淡了,依靠曲戏本身发展的戏曲广播走入了低谷。如何使戏曲广播节目走出低谷一直是广播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戏曲广播是再度创作的艺术,它在能动反映以艺术实践方面存在极大的潜力。作为广播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戏曲故事是广播文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叙事为主兼容对白、唱词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戏曲艺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把舞台艺术转换为广播艺术,以适应广播特点的一门全新的听觉艺术。 下面从听众的欣赏心理和戏曲故事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戏曲故事  相似文献   

5.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6.
戏曲广播剧(或称广播戏曲)是近年来出现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个新的品种。它把戏曲和广播剧两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了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艺术效果。我们在中央台和各省、市兄弟台制作戏曲广播剧的启发和借鉴下,也作了初步的尝试。由于我们对这一新的品种从实践到理论还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因此,在学步的道路上,想选择一条较为方便的捷径。于是,想到了先从较成熟的作品中进行改编。这就是我们选择川剧《火红的云霞》改为戏曲广播剧的动机。然而,实践证明:这也并非一条便捷之路,只不过较新起炉灶,减少了一些组织工作上的环节,同样经历了戏曲广播剧制作的思索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广播戏曲,因其传播方式广泛便捷以及广播与戏曲都具有受体主要以听觉来完成传播过程这一共同特征历来为听众所欢迎。今天的广播戏曲,已不仅仅是戏曲本体在广播中纯客观的、被动的反映,而应是对戏曲本体渗透着广播意识,对戏曲本体进行积极的、能动的艺术再现。新时期广播戏曲的特点表现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扩展与延伸的趋势,对戏曲本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表现与宣传,深入到戏曲本体的各个不同领域,涉及到过去从未涉及到的方面。就现实中广播戏曲节目所采取的形式和反映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大致可分以下几类。欣赏…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这几年戏曲广播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了。节目布局,节目内容乃至编辑手法的创新,使戏曲广播逐渐走出“危机”的谷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对戏曲广播创新的理论探讨,也随着戏曲广播创新实践的深入,愈来愈活跃。可是,有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戏曲广播创新究竟有何属性,它是靠彻底推倒原先的框架,而重塑自我形象,还是只能固守其特有的模式,做些修修补补。有时候,我们确实很难分清这其中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不断涌现,广播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同样,面对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广播中的戏曲节目更是可危.为此,有些电台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放弃广播戏曲节目创新的尝试,曾经辉煌很长一段时间的广播戏曲节目也随之跃入低谷.如何重振广播戏曲节目的。雄风,再现昔日辉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迎接广播戏曲艺术的第二个春天?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戏曲编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工作实践,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创出了广播戏曲节目的新形式──戏曲故事.所谓戏曲故事,就是在原舞台戏的基…  相似文献   

10.
戏曲广播剧是戏曲和广播剧的结合,是一个新的广播艺术品种。促进这一艺术式样的健康成长,不仅有利于发挥广播文艺的教育、认识、欣赏等作用,而且对于舞台戏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来,从艺术范畴看,“任何艺术实践就是同时探索内容和探索适合此种内容的形式的过程。”但  相似文献   

11.
戏曲广播指的是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就整个戏曲艺术实践来看,舞台戏曲肯定是主阵地,它代表着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水平。戏曲广播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舞台戏曲创作实践的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戏曲广播是无能为力的,它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就是它美化、突出、筛选、利用戏曲可听性因素,能动反映整个戏曲艺术实践的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现在不景气,受众群也在逐步减少。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推广普及中华戏曲艺术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今当我们打开广播,发现娱乐节目播放的几乎清一色是流行音乐,好不容易有戏曲节目,也是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制作简单粗糙。作为一位广播戏曲节目主持人,通过电台举办的培养名牌节目活动,我感到一个节目要想得到大家的欢迎,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戏曲节目同样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戏匣子”——这曾是人们对收音机的爱称,足见戏曲广播在广播发展史上和人们心目中有过多么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百种千家、源远流长,又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给我们的戏曲广播编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大概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我们较多地注意了戏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注意体味它的专业特点,而忽略了对不同层次听众的不同的接受方式的深入研究,以至于当我们发现当代青年疏远了我们时,又感到是那样突然和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戏曲广播作为戏曲艺术与广播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戏曲不景气,一个是广播的降温。这种局面的形成给戏曲广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听众的减少。听众是广播的对象,假若没有听众,广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全国各电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行们都以时代的紧迫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对戏曲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重新认识戏曲、重新认识广播、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七月,北京广播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对于“广播戏曲”这个提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现出有明显的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肯定“广播戏曲”这个提法。河南台的同志提出:我们日常广播的戏曲节目,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而是广播化了的戏曲节目。广播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早已出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但现如今,随着各种艺术行为或大众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加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的广泛介入,人们审美意识发生变化,戏曲艺术逐渐被湮没,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一方的艺术结晶,它最集中最鲜明地呈现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性格、韵味和情趣美。广播戏曲随着戏曲艺术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目前正面临着当代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抉择。广播戏曲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固定样式与新内容之间出现哲理矛盾,必须从美的本质进行思辨方能认清主流与支流。广播戏曲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文艺的欣赏情趣和审美意识发生了急剧变化。古老的戏曲艺术面临众多艺术形式的严峻挑战。广大青年朋友热衷于通俗歌曲以及其它艺术样式而疏远戏曲。人们在为戏曲的前景忧虑。当代,各种通俗艺术正朝着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我们戏曲广播工作者能否解放一下思想,在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助一下歌曲的优势,架起一座使青年朋友能够接近戏曲殿堂的  相似文献   

19.
秦姜 《声屏世界》2009,(9):30-32
面对新的时代,戏曲广播在戏曲艺术本体的不景气和电影、电视、新媒体等新兴艺术形式及娱乐方式的严峻挑战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广播节目受到强烈的冲击而逐步边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播戏曲节目的衰落。一、广播戏曲节目的困境与当今戏曲艺术的整体现状相关联,但最大的原因是广播戏曲节目目前尚未寻找到适合当代都市氛围的话语,在普及与推广戏曲艺术的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在传统广播中,戏曲节目曾占广播文艺的半分天下,这与上个世纪50年代戏曲艺术的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戏曲艺术作为人民群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内容之一,广播戏曲节目也受到大众的欢迎。从8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