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景观水体的特点及当前水质污染状况,介绍了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结合实例阐述了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维持水体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婺江缓流水体的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生物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婺江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本文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以及婺江富营养化的特征,以水生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同时提出了以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水体治理的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遗爱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和叶绿素浓度,开展水体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磷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西湖和菱角湖不符合Ⅳ类水标准,水质较差;不同的水质指标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对而言,湖边水体污染较湖心严重;3个湖区均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其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东湖西湖菱角湖;最后,对遗爱湖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及水质的改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趋增高,城市中的景观性人工湖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多数人工湖现在却都面临着富营养化造成的污染现象.围绕治理城市景观人工湖污染问题,以微生物治理为主线提出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圆明园作为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参观游览。园区内水体主要由清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进行补给,景观水体的封闭的特性使水体极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可供观赏性,圆明园在防治富营养化上实施了多种生态修复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对水体长达八个月的监测,分析圆明园来水水质与圆区水环境水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并对园区水质做出评价。监测结果发现,水质在园区循环过程中得到提升,总磷,COD,氨氮都已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标准,但是总氮浓度过高使水质总体不达标。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对目前的水体富营养化中使用水生植物进行修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水葫芦为例,介绍了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蓝藻水华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蓝藻水华会严重阻隔空气与水中气体进行交换,并且死亡后的蓝藻会由于分解而消耗氧气,这样便会促使水中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便使得整个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甚至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由此可见,蓝藻水华与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应该要引起相关政府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理方式,促使水体生态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蓝藻水华与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5)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水体氮磷水平过量是其主要形成原因,目前对其形成具体机制,已有一些解释。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也存在具体的治理手段,本文就此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南京景观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丰水期(2017年7月)和枯水期(2018年1月)采集秦淮河和玄武湖的表层水样,对理化参数以及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湖枯水和丰水期均已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两类不同水体不同时期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枯水期水体理化参数均高于丰水期;秦淮河金属元素含量高于玄武湖水体。枯水期水环境质量整体差于丰水期,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15)
藻类及其副产物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本文论述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规模暴发带来的危害,比较了几种不同抑藻方法的优劣。结合我国水处理的现状,探讨了今后藻类治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在未来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联用可以有效防止藻类大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