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着,池莉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这种思索来自实实在在的现世生活,来自池莉自身对生活的反复咀嚼与不尽的体恤。通过不断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对人生此在的质询,池莉逐步在盘旋与嬗变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带着《北极村童话》的清新走上文坛,在近二十年的创作中,她不断地以暖性的叙述,苦心经营着纯美的意境,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写作姿态以丰富创作深度,并不断走向艺术的成熟。如果从她小说所显现的题材、女性地位、叙事背景等方面来看,其创作变化轨迹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作家们逐渐从一种“共同的话语”世界中分离出来,他们的写作立场、精神追求、艺术表现形式更趋于个性特征,各自营造着自己的写作空间,出现种种景观和思潮。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成长起来的一批新生代青春派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现象。以张悦然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青春派女作家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她们的写作充满了对青春,对生活的思索,并在对情感的表现中充满了女性意识。她们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新鲜的元素,尝试着对以往写作局限的突破,并以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深度,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已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作家废名在创作过程中坚持自己的个性,执著于幼时故乡的影子去编织自己梦的世界,找寻自己精神得以回归的家园和艺术寄托的方式,这种主体精神和艺术追求在他的小说中显而易见。他的小说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常被人们认为是作家“逃避现实”,然而社会现实人生却深蕴其中,并非真正“逃避现实”,实则是一种变相反映和有意的精神艺术超越。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废名在创作过程中坚持自己的个性,执著于幼时故乡的影子去编制自己梦的世界,找寻自己精神得以回归的家固和艺术寄托的方式,这种主体精神和艺术追求在他的小说中显而易见。他的小说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常被人们认为是作家“逃避现实”,然而社会现实人生却深蕴其中,并非真正“逃避现实”,实是一种变相反映和有意的精神艺术超越。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以追求精神维度为旨归的现实主义题材陷入困境而新潮小说也趋于疲软的情况下,以追求实利为内核的新写实小说腾空而起并蔚为大观。作为代表人物—池莉,正是在新的现实主义原则下,描摹出了市民社会的庸常生活与凡俗人生,并提炼出了新的市民精神。因此,新写实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与传承,是对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深化,并且其精神内核与写作风格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园地,并依然或隐或现地影响着当今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8.
铁凝是一位很有创作个性的女作家,今年才33岁,从其艺术才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看,她有着无穷的艺术创作潜能,时代、际遇以及她个人的自我追求、自我造就将使其创作达到怎样的境界,现在很难预料。她1988年的长篇《玫瑰门》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里论及的是她在此之前的小说创作。尽管这期间还没有写过长篇,但她善于观察生活、思索人生,现实生活的引力,感情直觉的敏捷,再加上扎实的艺术功力,造就了她创作上多初野的题材开拓,用自己的心灵唱出了与众不同的歌,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显示了鲜明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自觉追求独立小说意识的作家。早期王安忆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意识和年龄征候,她以少女的纯真感受作为艺术再现,在写作时还原为一种直觉经验。这种自发性直觉写作的小说意识在文本中表现为独语、写实和再现等特点,她的早期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顺应和接受,这表明作家的写作还处在一种公共意识状态之中,缺乏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带着<北极村童话>的清新走上文坛,在近二十年的创作中,她不断地以暖性的叙述,苦心经营着纯美的意境,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写作姿态以丰富创作深度,并不断走向艺术的成熟.如果从她小说所显现的题材、女性地位、叙事背景等方面来看,其创作变化轨迹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