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五四”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爬梳,然后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作了详细的比较。文章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催生了白话新文学,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象征主义结下血缘。“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是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结合的产物,但有别于西方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象征主义重主观轻现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审美轻功利,而中国“五四”时期的象征主义却与“五四”精神相一致,重社会功利,重思想内容,基调高昂,并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基础上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仍对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一股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与此同时,在欧美文坛上,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在它产生不久,即对我国有过影响。“五四”以来,它们中的一些流派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中国的社会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正在进行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阅读鉴赏准备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17年至1927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始于新文学革命,迄于五四落潮、大革命失败。其主导倾向体现了鲜明的五四精神,文学的主要部分被称之为“五四文学”,用文学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便是这一时期提出的响亮口号,“个性解放”“人的解放”也成为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如下:《呐喊》和《彷徨》是鲁迅这一时期的两部小说集,其中既包括了他于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包括《阿Q正传…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在奔腾汹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急剧变革的时代潮流的推动下,经历了一场继“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最大的变革。这场变革打破了“文革”期间文学的封闭系统和“样板化”、“统一化”的格局,开始了一个多边选择、多元探索的文学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作家们对文学的思考、对文学的探求、对文学的主张愈来愈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如,在创作方法上,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除了现实主义之外,还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荒诞派、感觉印象派、现代派(中国式的现代派)等,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也打破了以往固有的艺术模式。以小说而论,有的作家仍然倾心于从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入物。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经历了思想上的从倾向革命到主张改良,最后走上公开反对革命的道路.这是历史给他写下的结论。但是,他也曾是“五四”时期文化革命新军的“一个盟员”、“首举义旗”,主张文学改良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文学为开端的,所谓“五四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起始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而终于1927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开端,许多文学史家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而对五四文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却少有论述,然这功利主义的倾向却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断代与性质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曾提出不同意见,其中主要有如下四种: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文学的范围,从鸦片战争时期划至“五四”运动时期.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文学,应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诞生之前这一百余年的文学.第三种意见认为,从文学实际出发,中国的近代文学,应从戊戌变法时期开始,延伸到“五四”运动之后.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文学的范围,应包括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一百年的文学.  相似文献   

9.
自觉地移植、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中国现代派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一个有特殊贡献、特殊风格的流派。 最早把象征主义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1908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译介了俄国安特莱夫的小说《谩》和《默》。“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正象其它文学思潮和流派一样,纷纷介绍到中国来。鲁迅、沈雁冰、郭沫若、周作人等人或在理论上提倡,或在翻译中介绍的“新浪漫主义”,即西方现代主义。有关这方面的译介,先后发表在《新青年》、《新潮》、《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少年中国》等刊物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陶履恭的《法比二大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繁荣都有它的特别的际遇,那么“五四”时期便是中国新文学繁荣的黄金时代。翻阅现代文学这一段历史的人,都极为重视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结束了封建时代旧文学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现代文学的第一章。这个时期,不仅成为新文学的第一个收获期,而且孕育了中国整整一代新文艺工作者。下面,对于五四时期新文学的繁荣原因试作一些探索解释。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之所以解放,一是西方的各种思想、主义,蜂拥般地涌向中国,诸如: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达尔文主义、马列主义等等。它们都是在“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之下,反帝反封建”,打倒孔家店,建设一个新的强盛中国并为之奋斗的力器。当然在斗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主流和指导思想。一是与此同时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作品,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来。特别是到各国留学的一些青年学生回国之后身体力行,这一切都汇入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文新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洪流之中。“五四”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流派纷纭、百家争鸣的时代。使中国文学发展到古代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开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个人──人类的同一、“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的合致,是周作人五四时期伦理思想与文学思想的最根本的共同特征,前人研究周氏多强调其五四时期倡言“人生派文学”所包含的利他主义伦理倾向是对周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白话新诗兴起于光辉的“五四”时代。诗歌革命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诗歌革命的兴起,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原因。中国诗歌发展到“五四”前夜,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这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有着光辉诗歌传统的国家。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时代,而且中国诗歌毫无愧色地曾经达到了世界文学和世界诗歌的高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作为五四诗坛的异军,最早将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来。他给中国文坛开启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现代性视野,冲击了传统审美习惯,但又在创作中走向歧路,成为晦涩诗的始作俑者。本文通过分析他诗歌的象征主义主题和“审丑”的美学倾向,力图对李金发的诗歌做一番现代性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尽管有过五四时期的抒情时代,但从总体上讲,它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却是理性的张扬。不仅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的广大作家张扬着理性的大旗,就是五四文学主将鲁迅的小说也不乏理性因素,而真正集理性之大成功者却是茅盾。茅盾是在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的。创作活动可以看作是她政治活动的一种继续。这使他一开始便带有明显的理性化倾向。他自己曾说过,写作《幻  相似文献   

16.
<正> 从五四文学到三十年代文学,其间“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曾一度十分流行。开这一风气之先的是蒋光慈,这已成为文学史上公认的事实。长期以来,“归命加恋爱”的作品常常被冠以“光慈式”的定语,为人们所诟病。随着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探讨的逐步深入,一部分研究者似乎已经不满足于对这一文艺现象的简单否定。有人认为,“革命加恋爱”作品是五四文学到三十年代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了现代部分和当代部分。现代部分的文学指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着社会主义方向,有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内容,以无产阶级文学和处于无产阶级领导影响下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为主体的文学。它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揭开了它光辉的篇章。回顾现代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一,“五四”——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文学;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三,抗日战争前期文学;四,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文学语言的变迁了。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先驱们竭力提倡白话、废除文言的文学主张,采取全面摒弃古典文学传统、“全面西化”的文学策略,但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因矫枉过正出现的过于书面化、西洋化倾向,使现代文学语言成型的初级阶段将受到必然的否定。于是,同样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以赵树理为代表的独重口语、  相似文献   

19.
俄国十九世纪知识分子“到民间去”运动和中国本土的文论资源促生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五四”时期代表人物是李大钊。受此影响,毛泽东思想具有一定的民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我国“五四”思想大解放的年代,对我国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弗洛伊德文学观,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上,曾诱发出一种文学观念、文学技巧、文学情趣的变革。从而说明“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新文艺潮流接轨,其创作成果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