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喻毅 《体育科技》2007,28(1):71-73
通过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普通教师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多在1~2次,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min,选择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足篮排三大球、游泳等。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充分时间;对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认识不足;体育知识欠缺,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没有体育活动空间;高校不重视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等。  相似文献   

2.
全球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身体活动不足,每天参加足够量的身体活动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儿童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大大减少,体育课成为了唯一能促使学生参与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场所。通过SOFIT工具对上海市黄浦区5所小学的217节体育课的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能够达到50%以上时间进行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课时比率非常少。教师用于课堂管理和知识讲解的时间过多,且对促进学生进行MVPA的语言干预不够,这些均影响了学生的课内身体活动水平。建议除对学生的活动时间高度重视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课内身体活动强度;体育教师应做到“精讲多练”,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注重开发优质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使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对296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三次以上和累计达到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与31~5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主力军的健身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矛盾;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农民开始接受城市体育文化和健身手段;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从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移;大部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自发进行的,农村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农村体育的发展表现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健身行为发展的非同步性;30岁以下青年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生活方式,青年农民静态活动时间少于身体活动时间;农民体育消费表现出滞后于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行为发展的矛盾;农民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契合,并影响健身手段选择。  相似文献   

5.
所谓体育活动障碍: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及身体行为方面的消极反映。它表现在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或是害怕参加体育活动。这种现象不仅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对体育意识的形成,特别是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学生的体育活动障碍,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每个体育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近几年在体育课中的观察、分析发现:造成学生体育活动障碍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参与不同体育活动的肢残人与正常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主观身体健康、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2名肢残青年和51名健全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全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的影响效果显著,对生活满意感变量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体育活动对肢残人的身体自尊水平影响不显著,但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变量的影响显著.肢残者参加体育活动能显著提升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周建伟 《体育科学》2004,24(10):56-59
通过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宁波市大、中学生的体质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1)宁波市大、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增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他们的身体形态指标,大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基本相近,少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差异。身体机能指标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身体素质指标,少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基本相近,大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差异。2)宁波市大、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活动的时间以白天为主;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8,(10):933-936
目的探索和分析湖南省幼儿体质的综合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增强幼儿体质,加强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湖南省13地市的城乡幼儿园,对9 822名3~6岁幼儿进行体质指标监测及幼儿监护人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南省3~6岁幼儿体质达标率为87.5%。单因素分析发现,城乡、出生身高、出生体重、是否参加体育类特长班、是否参加歌舞类特长班、是否参加绘画书法类特长班、动态活动时间、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对幼儿体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幼儿是否参加歌舞特长班、幼儿出生身长、动态活动时间、是否参加体育特长班四个因子对幼儿体质水平的影响相对大。结论幼儿应适当多参加动态活动,还有歌舞、体育等特长班活动,通过身体活动锻炼以达到提高幼儿身体体质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出生身高等遗传因素也是决定幼儿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2400名40~59岁普通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场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40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04%),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提供了以下调查数据:1.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活动人数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统计显示,40~59岁成年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有益健康的体育…  相似文献   

10.
就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这一问题对中美两国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比较 ,发现影响中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业的压力 ,而影响美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的参与体育的情况。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家庭多给孩子一些体育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大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的调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当前宁波市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 :宁波市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与全国同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宁波市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的时段以清晨为主 ,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 ,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 课间休息参加剧烈运动,体力消耗较多,而不少学生早餐的热量往往不足,如过多消耗热量(特别是上午),容易出现低血糖,发生疲劳、头晕、眼花等,影响下节课的学习效果。课间休息时间剧烈运动后,立即坐下来上课,突然由运动转为静止,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容易失去平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约有84%的大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16%的大学生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我国90%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明确的动机,身体健康、娱乐身心、达标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没时间、无器材、无场地、无兴趣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宿舍;球类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以个人锻炼形式为主。建议通过建章立制,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宣传、辅导以及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显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的安排。既定的目标决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努力程度,指引并规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体育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努力和动员其能量,促进学生为完成目标而主动执行和设计最合适的策略和手段等;不恰当的目标设置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水平,增加认知焦虑,减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努力程度,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通过实验在游泳教学中应用目标设置理论,以期来改进游泳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生每天参加的体育锻炼时间总体低于一小时标准,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每天运动水平呈下降趋势。影响和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很多,不但有外在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人为的因素,还存在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提高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师资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体育锻炼,让校外身体活动成为学生体力活动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次数、时间、形式、场所、项目选择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有87.36%的大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12.64%的大学生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73.97%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明确的动机,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应付考试是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学业负担偏重、场地器材不足、学校组织不力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湖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免费体育场(馆)和校内空地;三大球是湖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以与同学(朋友)一起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7.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中小学课堂教学时间一般设置为45分钟,根据教学安排,大部分体育教师会把准备活动时间设定在1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主要安排一些运动量不大的活动,使学生能从身体和心理上,由相对安静逐渐转化为相对紧张的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推理分析等方法,对珠三角中职体育教师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了解珠三角中职教师休闲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对生活质量存在正向相关影响,尤其对中职教师业余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增加积极情感、提高身体活动能力等因子的相关性较为密切。休闲体育活动是一种提高珠三角中职教师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项目、次数与时间、主要场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强,但锻炼时间少,活动频度不足;课外体育活动主要项目以球类为主,舞蹈、健身操在女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场地器材缺乏和无人组织指导等客观原因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玉兰  丁璐  春永进 《精武》2012,(16):4-4,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疆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次数、频度、强度、消费情况及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等,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促进新疆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