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作为类存在物,人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劳动的主体.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自由,创造了人类财富,缔造了世界文明.劳动锻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人的高尚道德.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数字劳动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但没有改变劳动的本质。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化时代的劳动,它是用户消耗在数字平台上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数据商品化、产消一体化、算法优化的特征;数字劳动仍然符合劳动价值论,它同样具有劳动二重性,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并实现了劳动形态的创造性飞跃;数字劳动表现出一种自由自愿的劳动形式,使生产与消费趋于统一,劳动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了现实可能。在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对数字劳动的本质及价值进行探析,推动数字劳动为数字经济服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论断进行了辨析与探讨,指出“创造了人本身”的“劳动”并非真正意义上人类的劳动,而只能是人类劳动的萌芽。教育起源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类个体之间进行的生存经验和技能的模仿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期关于生产劳动论述的研究,提出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认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关系的观点.认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生产劳动是人类劳动中对人类社会起基础性作用的劳动,非生产劳动是人类劳动中反过来失去生产劳动继续发展的那部分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与价值创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体现的是一种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价格的基础,是一个历史范畴。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并且是生产物质产品劳动。  相似文献   

6.
有道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了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达·芬奇曾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足见,吃苦耐劳是最快乐而高尚的事情。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人,吃苦耐劳都是安身立命之基,是身心健康之本,也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浅析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当代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两代人看护一个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了许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大有人在,学校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家长应改变鄙视体力劳动的偏见,让中小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相似文献   

8.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存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具体包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劳动也是个人生命生产的形式,二、人在社会合作中生存。主要体现:社会合作是人类自我保存的方式;社会合作是人类劳动的方式;社会合作是满足个人多方面生活需要的方式。三、人在社会环境中发展。1.人类意识和智力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个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文明成果向个人的内化与转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业,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今天,由于我们的教育仍然未能跳出应试教育的羁绊,劳动教育实际上被淡化了,会劳动、乐吃苦的同学越来越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不再是笑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油瓶倒了不去扶”的现象,也绝不是个别。今天我们举行“劳动创造世界”的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性,体味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做手脑并用、能文能“武”的现代青少年。第一部分: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劳动观念慢慢淡化三个连贯的小品:(也可以制成动画课件)几个小学生唱着《…  相似文献   

11.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好逸恶劳这种现象在不断地滋生.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同样光荣,同等重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相似文献   

12.
在智能化时代,劳动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人类劳动过程的解放。从解放体力到解放脑力,劳动过程中“观念改造”实现了智能化;为人类进行想象与创造提供更多优选方案,提高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类自由劳动时间增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实现可能。与此同时,人类劳动形态亦发生了系统变革:重复性、程序性的劳动逐渐为智能机器所取代;多种过渡性非典型劳动形态大量存在;对知识、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检视劳动的主要侧面。相应地,智能时代劳动关系的逻辑走向亦发生变化:人机关系一体化的智能创造要求人类与机器实现优势互补;市场用工形式愈发灵活;传统产业工人面临一系列困境与挑战,要自觉主动实现劳动技能转型升级以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美学的劳动范围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增加财富的生产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个劳动范畴的内涵包括人的一切感性,对象性活动。马克思美学认为劳动的本质在于人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生成创造了人自身,审美感官与审美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和全部人类劳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先进的高新科技本身并不会也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能创造新价值的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后所具有的高效率的活劳动,价值的源泉仍然是人的活劳动。  相似文献   

15.
简论社会主义劳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劳动观。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尊重劳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社会主义劳动观在今天有着突出的时代意义,全社会要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环境,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劳动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或许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从劳动创造了人及人类社会的角度看,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非生产劳动不过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满足人类的新增需求的劳动。二者是层次不同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重要论断,它指出劳动作为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不仅创造出生物学意义的人,还创造着人类社会,这一论断对体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重大启示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青年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在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塑造时代新人,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发扬奋斗精神、助推实现中国梦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普遍的思路是从劳动教育对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养所能发挥作用的视角去论证劳动教育的价值,这一逻辑进路并不能真正揭示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和具体的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之为人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一个"整全人"的素养结构应包括"成人"和"成事"两大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本体价值,理应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件。劳动教育的独立价值不依赖于德、智、体、美各育,其他各育不直接面向劳动,而且与其他各育相比,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优势。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充实劳动教育的内涵准备了现实条件。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是确证其本体价值的根本路径。当下,可以从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尝试恢复劳动教育课程的独立地位、基于劳动对学科课程进行改造、推进普职融通等方面夯实劳动教育,凸显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不纯粹是社会主义性质,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不能根据有没有财产和财产多少,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剥削和劳动,社会主义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于资本的存在,剩余劳动也表现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占有并非都是剥削。市场竞争的结果,平等的劳动权力并非都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并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但是,只生产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要分清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