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为了顺利地构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不仅要求参与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都要遵循法律规定,同时也必须用法律来规范和控制政府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活动都不得违背法律或者和法律相冲突。 盖得斯鸠说,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任何一种权力都存在产生腐败和被滥用的危险,行政权则更是如此。所以,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也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依法行政之监督的主体和途径、方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其中,舆论监督以其自身特点而在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上发挥了有效作用。首先,在我国的舆论机关中,党报、党刊及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媒体机构是主体。他们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能直接体现人民的意志,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为己任,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权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得到较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是一种最广泛、最经常和最直接涉及公民权益的公共权力。作为一种相当活跃的公共权力,行政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膨胀性。而公权力的扩大容易产生乱用、滥用,极易滋生腐败。实践证明,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媒介的作用及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它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于督促和支持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法制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必须坚持以法制的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法制的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指导.因此,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工作,必须坚持法定原则,全面梳理档案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4.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关键在管好政府的权力之手。2015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目的就是管好政府的权力之手,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保障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做好行政决策过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管好政府权力之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管好档案就是管好政府权力之手的重要帮手。  相似文献   

5.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的战略部署,核心要求就是将行政权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限定在法治框架内。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档案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和坚强支撑。档案部门深刻认识到,"管好档案就是管好政府权力之手的重要帮手"。因此,在完善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制度、服务政府权力清单制  相似文献   

6.
话语     
《青年记者》2009,(14):4-4
权力祛魅,打造“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就得从承认政府丑闻开始。承认权力机构也有丑闻,表明权力也能谦卑地低头。  相似文献   

7.
任何政府权力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给民众带来福祉,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被恣意滥用侵犯民众利益,"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①司法权是从国家主权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权力,它同立法权、行政权一样都有滥用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对它们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与行政权的健康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1]行政权是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行政权运行是指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意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政经资讯     
话语权力祛魅,打造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就得从承认政府丑闻开始。承认权力机构也有丑闻,表明权力也能谦卑地低头。——评论写手李晓亮评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痛斥六连号事件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10.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本质是通过权力清单式列举的档案行政行为宣示档案行政权力与责任.“局馆合一”模式下的行政权力清单具有行政权与管理档案事权融合,行政主体包含管理档案事务主体,模糊了档案行政权与管理档案事权的界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制政府,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其核心要求就是将行政权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限定在法治框架内,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档案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和坚强支持,“管好档案就是管好政府权力之手的重要帮手”.因此在助力法制政府建设上,档案部门主动服务,积极作为,推动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档案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2.
一个正常的政权必然同时行使几种性质不同的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要保证权力运转之正常,防止权力的败坏和滥用,几个权力之间必须相互制衡。司法机关透过个案,在民众提起诉讼之后,对行政权的行使进行审查、监督。然而,这种关系之健全性,有赖于双方各守其道:行政权不去蛮横地干预司法过程,司法权也审慎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行政权是一种最广泛、最经常和最直接涉及公民 权益的公共权力,作为一种相当活跃的公共权力,行政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膨胀性,尤其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带有容易被滥用的潜在可能。相对于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且现行法律法规约有80%依靠行政机关执行。因而,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制约依法治国进程的“瓶颈”。实践证明,新闻监督对于督促和支持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在这个传媒发达的资讯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监督与依法行政的有机结合,这个课题亟待新闻法学…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我国一个特有的概念。其本意应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政府机构或公共组织或知名人士行为的评论和监督。但实际上,媒体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甚至许多人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看作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相并列的第四权力。这使得舆论监督处在一种既容易被敌视、干扰又可能使用过当的境地,这使得许多记者宁愿放弃批评报道的发表,也要避开麻烦。因此弱化了新闻媒体正当的舆论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5.
法治,标志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重大方略,举国上下已达成共识。法治,还意味着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把政府及公民的全部行为纳入法治运行的轨道。法治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对国家权力的约束,离不开监督机制的保障,监督制度越健全,法治也就越完备。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舆论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数名官员引咎辞职或被罢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新闻传媒第一时间传达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对负面事件的有关责任官员开展行政问责、反映舆论、调控舆论,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行政权属于公权力中重要的施行权力,是新闻舆情监督的重点对象。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认为,政府的权力务必受到公众的监督,以遏制其迈入腐败,而公众监督政府通常是运用报纸来实现的。我国的报纸先行者梁启超把监督政府作为报刊的重要作用,新闻专家徐宝璜也曾经提出报刊能够"代理人民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而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不良现象关注;对权力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揭露;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必须承认"深喉"在公民舆论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一种延伸。"深喉"与新闻记者;公民舆论监督权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是一种特殊的监督模式。本文从法治新闻的角度,深度论证"深喉"的法律地位和"主权在民","以权利制约权力"分权制衡的法律关系;旨在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即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要受到民众的监督,公民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浙江等地区.地方人大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格局,似乎发生了一些的变化,正在向着宪法和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组织法所规定的状态靠近。人大扩大其权力,有利于推动整个政府照法治规则运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行政权过大和滥用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检察权和审判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正是为了抑制行政权力过大和防范其不受监督。因此,检察改革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颇受社会关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智辉坦承,"应该在落实宪法规定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一个硕果.就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法治所蕴涵的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自由,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等价值理念,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程序正义和权利救济等诸方面的制度设计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