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蒋丛星 《大观周刊》2010,(46):64-64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的方法是:积累生活,领悟语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语感。  相似文献   

3.
李刚 《大观周刊》2012,(50):242-242
语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应从语感实践、语感分析和整体感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道高 《大观周刊》2013,(4):135-135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起学生对未曾接触过的新材料的独立吸收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怎样使用语言”。这些目的的达成,在语文教学中倚重的并以之为突破口的便是语感的培养。新一代语文教育家努力以语感教学为核心,建立一整套语文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闫红云 《大观周刊》2012,(11):201-201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6.
杨军 《大观周刊》2012,(18):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7.
徐彩虹  李庆琴 《大观周刊》2013,(12):158-158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朗读习惯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美,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韩宪 《大观周刊》2012,(51):294-294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9.
蔡加培 《大观周刊》2011,(24):45-45,47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感情朗读、联系生活、品词析句、启迪想象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0.
王凤琴 《大观周刊》2011,(31):172-172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能力的转化。而语感中心说则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感。  相似文献   

11.
马苏蕊 《大观周刊》2012,(51):298-299
何为“语感”?“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应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敏和准确的良好品格。语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下,以语文知识为先导,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并作出理性分析,提高语感层次。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3,(1):133-133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主要通过语感能力的强弱来体现,因为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蒙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李蟠 《大观周刊》2013,(5):167-167
本文从优化语言环境、塑造优秀人格、强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大观周刊》2013,(12):142-142
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学生阅读教学与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秀娟 《大观周刊》2012,(39):253-253
语感教学是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言语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全方位、各层面的语感训练来实现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王国斌 《大观周刊》2013,(3):107-107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阅读动机。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给语文教学插上翱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和岩 《大观周刊》2012,(44):142-142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语感的形成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9.
高福祥 《大观周刊》2012,(15):188-18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够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心得文章的深层含义和美学特色,增强语感和思维能力。所以,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基本练习,运用好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朗读情趣。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优化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帅娟娟 《大观周刊》2012,(28):242-242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够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心得文章的深层含义和美学特色;增强语感和思维能力。所以,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基本练习,运用好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朗读情趣。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读准、读通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优化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