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翻开中国西部版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外连接着众多著名的石窟,从新疆龟兹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再到陇南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丝路西去,佛教东传,印度佛教正是沿着这些由石窟构成的宗教驿站走向东方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巴蜀地区石刻造像之中体育遗迹的文化内涵,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等地的石刻造像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得出了巴蜀石刻造像之中的体育遗迹是受到了唐宋时期军事战争、宗教文化、统治阶级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四个方面的重要影响而形成的。巴蜀石刻造像中的体育遗迹是古时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3.
裴晓军 《收藏》2010,(1):108-112
唐卡的产生 藏传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门类的宗教艺术,而“唐卡”是其中最具藏民族特点的绘画艺术。“唐卡”是藏语,没有准确的语源,目前流行的解释是绘在棉布上的宗教绘画,通俗的解释是以藏传佛教人物造像和佛典故事为题材的卷轴画。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是一条贯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在其1 500多年的历史中,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而且也对丝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以丝路文明为背景,通过对丝路与西棍的文化解析,归纳出丝路文明对西棍的影响,从而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西棍的文化基础理论,而且有助于拓展丝绸之路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洛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已被学术界所公认。在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的中国丝绸之路首批申遗的24个项目名单中,洛阳就占了3个。在已经发行的有关洛阳和河洛文化题材的邮票中,有些票图就是经过丝绸之路留下来的文化遗迹,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开始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同时促发了道教在东汉末年的诞生。从此佛道二教开始了不断的接触、融合、交流、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最能反映二教教理、教义的造像层出不穷,异彩纷呈,成为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往相当频繁。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和外交方面的往来,东西方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这在汉画像石中多有反映。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刀剑兵戈等武器传到东亚的日本、朝鲜,甚至远在欧洲的大秦;一些体育项目如角抵、蹴鞠、马球、养生术等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不仅如此,丝路沿线诸国的瑜伽、杂技、养生术等也传播到中国。秦汉时期,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是互动和双向的,这种交流与互动不仅加强了双方政治、经济、外交往来,更是促进了双方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原始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建 《体育科技》2005,26(2):1-3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共同创造出许多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体系,也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起源及体育文化形成发展过程当中,原始宗教有着重要的影响。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观念、巫术、禁忌、宗教节日以及民间传说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与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宗教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断的相互交织、渗透,使得中国武术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宗教文化为中国武术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源泉和借鉴,同时也为中国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武术也以其独特的形式传承着各宗教文化的理念,从而推动了各宗教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生活着哈萨克、维吾尔、回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独特、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体育活动,受人文背景、居住环境影响在其体育活动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神圣性宗教文化。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性传统体育活动进行解读和剖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多与崇拜、祭祀、节庆、丧葬等宗教文化有关,对各民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方面有着深刻影响。不过,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始性及宗教文化内涵开始受到冲击,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及宗教文化发掘,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奥运宗教文化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宗教起源、我国民族与宗教现状、北京市民族和宗教方面的基本情况。建议要通过尽快建立奥运会民族宗教专家库、充分利用北京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在奥运志愿者中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和各种宗教信徒、细致考虑宗教活动场所的利用和建设、根据不同宗教的活动场所的特点设立宗教场所等手段和方法,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的宗教工作,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奥林匹克文化转型的流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奥林匹克文化萌芽时期,特点是具有宗教文化色彩;奥林匹克文化成形时期,具有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奥林匹克文化完善与自觉时期,体现了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特征。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完成了去宗教化转型;现阶段处于由西方一元体育文化向多元全球体育文化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奥林匹克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为消除文化差异、建立文化信任提供了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高山族是生活在我国台湾省的少数民族。高山族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文化由于特殊的人文背景和居住环境,呈现出独特而原始的一面,而且各族群都各有特色,呈现多彩多姿的多样性,这其中包括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同时,高山族的传统体育中包含了各种民族文化因素,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天水麦积山石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胜地之一。据有关碑碣记载,麦积山石窟始创凿于公元三八四年到四一七年的十六国后秦时间,后经两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几个朝代不断开凿和扩建,逐渐成为中外驰名的我国主要大型石窟群之一。麦积山石窟,现有194个洞窟。保存了我国从四世纪宋代到十九世纪初一千三百余年间的七千八百多件泥塑。石雕造像和一千多平方米壁画。它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外友好(?)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我国传统体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陕西体育文化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使用专家调查、问卷调查和模型研究等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体育文化发展模型进行探讨,在综合模型中,陕西体育文化从4个维度进行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从6个维度进行测度。综合结构模型适配良好,陕西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路径系数为0.84。陕西应该弘扬热情豪迈、礼仪重教、兼容并蓄等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将健康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体育物质文化传播至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与国家。体育与旅游相关的国际品牌项目开发与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重要。  相似文献   

16.
剑父 《武当》2000,(6):63-64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既具有世界宗教所必备的一般宗教特征,又有不同于三大世界宗教的民族文化特点。它是在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自然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较强的巫术色彩。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它以当时盛行的黄帝、老子信仰为基础,以  相似文献   

17.
陈儒斌 《收藏》2013,(3):120-127
每提及流落海外的中华珍宝,总让我们的内心隐隐作痛。位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建造于北齐时期,其精美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当时艺匠高超的艺术造型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但由于近代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一些造像流落海外,散落在当今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流失的部分响堂山石窟造像在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举办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特展"中聚首,之后又各自飘零……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7,(1)
正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贸易交流的主要路线,形成了瑰丽奇绝的丝路文化,对所有涉及到的国家、民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是丝路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开放进取精神和包容胸襟的中华民族受丝路文化影响至深。中国当代赏石文化与丝路文化联系密切:赏石重视交流,赏石具有多样性,赏石必须思路开放,赏石就是发现美,赏石应当博采众长,笔者以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在  相似文献   

19.
万瑜 《体育学刊》2011,18(6):130-133
对宗教与武术的结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化的佛教为武术在佛教寺庙中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道教的思想理论深入武术文化内核,丰富了武术的理论体系;伊斯兰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民间秘密宗教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传播。但宗教对武术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辛友 《收藏界》2011,(3):135-135
"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去年年底在国内完成采风创作后,于今年1月7日至1月28日首赴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丝路沿线国家采风创作。首次国外采风创作受到我国驻外使领馆负责人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孙振勇在接见仪式上表示,今年是中土建交40周年,也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