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越来越高效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能力。因此,理论联系实践、更加重视实践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首要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教师发现案例教学是一种重引导、参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个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调整,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不例外。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方法单一、机械的问题,加之这门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种种原因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此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想构建高效率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广大教师必须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应该从课堂教学质量着手改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该秉持着"基础+特长"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配合起来,注重实践练习。计算机行业目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因此,中职院校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艳芹 《成才之路》2011,(32):88-88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让兴趣成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主题,用兴趣来引领学生学习。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相同性",教师授课时容易忽视学生的专业背景,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丧失活力与魅力,因而无法有效地完成提高学生能力的课程预设目标。笔者在教授旅游专业高一学生Word文档格式设置课时,尝试与专业课旅游文化相整合,通过设计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计算机教学项目,不同层次地显现两个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可增强自身计算机文档排版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才干,培养他们的旅游专业素养,以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中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中职学校教育中,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所以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呢?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从当前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去深入分析、总结,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实践和改进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针对当前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又要兼顾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需要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创新意识以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秉承"以人文本"的观念剖析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积极寻求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培养中职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剖析和阐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有针时性地提出要在教学中加入"创新"元素,以期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在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对中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当进行改革,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结合学生实际的文化水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项目教学法根据课堂创建的情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项目教学的开展是实现学生提高学习计算机速度、效率及质量的主要基础,教师应当要重视这一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性,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项目教学应用在中职计算机中出现的难题也要及时给予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项目教学的认识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为改变这种状况,从研究改革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结合“尝试教学”实践,就“尝试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中职计算机学科“尝试教学”的“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拓展尝试”的六步基本模式,并提出了在“尝试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想取得更好成效应注意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曾岩 《考试周刊》2010,(21):161-162
计算机课程不限于计算机专业,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作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中职计算机学科特点,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索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根据学科内容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于堂军 《考试周刊》2011,(67):140-141
作者针对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如何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涌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发生了根本上的变革。微课引入到中职计算机专业中不仅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了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微课的运用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廖兰花 《教师》2023,(15):111-113
文章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为研究主题,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中的应用意义,探索出了提升专业课教师信息化素养、中职教师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搭建课堂教学信息共享平台和建设专业实训教学资源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教师提供参考,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梁小芝 《考试周刊》2010,(49):159-160
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对于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师抓好课堂质量、增强计算机教育的时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信息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李云 《考试周刊》2016,(12):123
<正>中职学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究其原因是专业教师能力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调,硬件条件和功能不完善所致。在此,我就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计算机专业课如何适应就业的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一)中职学校学生生源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生生源差,整体素质低,对学习缺乏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是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求。当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主动倡导产教融合的理念,教师课堂教学需要有机结合生产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有效整合与利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将来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满足就业单位的现实需求。本文先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再研究渗透产教融合理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04-205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特别对于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改变教学观念、确立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形式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杨杨 《教师》2012,(32):83-83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培养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吴华勋 《教师》2024,(4):123-125
“以赛促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应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基于此,文章将基于“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剖析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应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提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应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策略,旨在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