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梨梨 《文教资料》2011,(31):50-51
21世纪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时期.而且是科技、文化的全球化时期。我们不但要研究经济规律的特点,而且要研究语言和交际文化的态势。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认识和了解韩国文字是了解韩国人和韩国文化的必要手段。从教学、科研的角度来看.本文对韩国语专业领域知识的丰富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对韩国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韩国文字,了解韩民族的文化,从而把握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以及韩国社会的走向。对理解中韩、中朝及韩朝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的文化很多方面受中国影响,中国汉字很长时间内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朝鲜五科考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中国兵书传入朝鲜可能早于日本。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把孙子思想作为哲学来学习,如今这部世界第一兵书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在韩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影响一代又一代韩国人。韩国企业家崇拜孙武和毛泽东,用兵法创造"汉江奇迹",掀起了"孙子经营学"的热潮。韩国学者用孙子精髓诠释中韩军事关系,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与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对外贸易,我们与世界的距离逐渐缩小,我们与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汉语作为一项重要的交流工具其影响力正逐渐扩大,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中交流密切,韩国范围内也掀起了学习中文热潮,以在菲律宾游学的韩国人为例,韩国的汉语学习者逐渐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因此本文拟在研究赴菲律宾游学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和契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基督教在近代中、韩传播成败的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指出:基督教传入朝鲜半岛之时,不但与韩国的爱国独立运动相结合,而且还与韩国本土的萨满教在上帝观念上相互认同。当以理学为基础的韩国儒学陷入困境时,基督教就成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部分韩国人的精神支柱,从而创造了基督教传播的“奇迹”。儒学在近代中国也经历了危机,但其影响仍然很深,因此,与强权政治结合而进入中国的基督教就很难获得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的认同。基督教在近代中韩传播的不同境遇告诉人们: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不可采取把自己的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文化霸权主义态度,强势文化要强行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就会造成社会的对抗和不幸。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韩国剽窃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越演越烈,从申报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到追溯蚩尤为韩国人的祖先,最近又说韩寒的父亲是韩国人,要来认领韩寒,许多人都在网上抱怨韩国人无耻,但同时也只能麻木地接受事实。针对这类问题,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的家教观     
我作为一个韩国人,可能因为文化、习惯、风俗等方面的原因,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中国的父母有所不同。但,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洋文化圈,有一脉相承的儒教思想文化,而且我们共同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也会有相通之处。我现在从对子女教什么,怎么教,父母的作用三个方面来跟中国父母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7.
韩国是传统的东亚国家,其文化强调共性而非个性,韩国人的行为驱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外部而非内部,具有典型的"耻文化"特点。在这种文化环境下生活的韩国人倾向于追求体面生活、重视外表,语言表达也更加委婉。"耻文化"对韩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了解韩国的"耻文化",有助于理解韩国文化特点和韩国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兼职的韩语老师,正职是在一家中国公司当韩国客户主管。因为这两层关系,加上去韩国居住过一段时间,对于韩国、韩国人所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有一些了解。其实这个同我国一  相似文献   

9.
新华网消息,韩国汉阳大学文化创意系教授安昶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韩国人过去关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偏好历史演义和武侠传奇。但近年来随着中韩交往的日益密切,韩国人越来越渴望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了解中国人当下的想法和生活。余华等中国当代作家撰写的反映中国现实和时代变迁的小说,成为韩国出版界的新重点。在韩国最大的书店教保文库,当代中国文学已拥有一席之地。苏童的《碧奴》、王安忆的《长恨歌》等榜上有名,此外还有因影视作品而扬名的《山楂树之恋》《失恋三十三天》等。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科书肩负着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他的教育使命,是一个国家史学界主流研究成果的精华。在中韩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中,历史教科书的交流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记录在韩国初中和高中教科书里的中国历史内容作参考,探讨韩国教科书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叙述特点,在洞察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韩国人的中国观的同时,希望也能探求解决两国历史和文化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义民庙遍布台湾,代表台湾客家人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的义冢也不少,充分体现着韩国人的文化观念。此两者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都很相似。顾其行事脉络,反映了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但从后来的演进和如今的社会功能而看,两者之间又显得有差异。从对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比较中,足以看出客家人与韩国人的文化观念之一斑:客家人与韩国人同样保持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观念;相对而言,台湾客家人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韩国人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韩国人流于顽固;台湾客家人追求现实的功用,其文化观念为华杂,韩国人追求观念的理想,其文化观念为纯朴。  相似文献   

12.
孙梨梨 《考试周刊》2012,(79):18-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和推动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粹思想。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韩国的民族精神正是韩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韩国人的爱国互助、勤劳进取的特点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现代的韩民族精神是对古代或近代的韩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韩国人的“爱用国货”可谓由来已久,1443年朝鲜世宗大王创制的韩国文字便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3.
韩国人尊师重教、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共同体意识、优越感与自卑感并存、急性子的半岛性格等文化现象都在韩国影视剧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通过韩国影视剧可以更好地了解韩民族和韩国文化;而如果比较深入地了解韩国文化和韩民族的特点,就会相对轻松地理解韩国影视剧一些情节中反映的特殊文化现象。《大长今》、《头师父一体》和《媳妇的全盛时代》恰恰可以成为这一论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时下,韩国的电影、电视剧风靡整个亚洲。通过荧屏,人们不仅感受到了韩国人的浪漫,也同时感受到了韩国人对礼仪的讲究。让孩子学会礼仪,成为一个有礼貌、懂礼仪的好孩子,韩国在这方面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很严厉地教育我,要有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与哥哥姐姐、朋友们友好相处;见了老师一定要鞠90度躬才可以;头发要短,要给别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这些到现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韩国留学生在谈到儿时父母对自己的礼仪教育时这样说道。在与韩国人的交往中,我们被这个国家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礼貌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15.
我作为一个韩国人,可能因为文化、习惯、风俗等方面的原因,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中国的父母有所不同。但,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方文化圈,有一脉相承的儒教思想文化,而且我们共同生活在高度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4):98-99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把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生态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人文素养及民族风俗。因此,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民族文化与教材内容适时整合。  相似文献   

17.
韩国语中外来词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是与韩国历史密切相关的。通过对韩国语中的外来词词源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韩国语的发展历史、文化变迁,也可以通过对语言的研究进而了解大韩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韩国语中的外来词亦不会停滞不前,其会随着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而继续变化发展。韩国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家,其语言中外来词的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韩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两国间关系之密切,影响之深远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种影响在文化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韩国文学,从语言上看,可分为汉文文学,韩国国语文学。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文字传  相似文献   

19.
韩国在历史上跟中国的关系很密切 ,属于“汉文化圈”。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很多中国的影响。为了两国交流的需要 ,首先进行的是语言接触。古代韵书是为了学习语言或者科举考试时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书。在本文里主要考察的是中国韵书传入韩国的情况 ,一方面中韩两国汉字音对应得很有规律 ;另一方面 ,新罗时代起韩国实施了科举制度 ,后来创造训民正音时也参考了中国音韵学知识 ,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推测从古代起韩国就使用了中国韵书。但是在韩国关于中国韵书的记载并不多 ,所以我们首先考察最早从中国传入的小学典籍的记录 ,来了解一…  相似文献   

20.
边哲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5):437-438,455
韩国环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韩国人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世界观,实际上就是生态美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韩国环境设计意向的研究,有利于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着重强调人与自然之间、自然界各物种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学生在设计之初就确立健康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