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丹爸带着丹丹从医院回来,手里提着一瓶人造补血药,进屋就对妻子说:“医生说,我们丹丹患的是缺铁性贫血病,这瓶药就是给孩子补血的,以后我要不在家,你可别忘了给她服药喽!”“好,知道了!”丹丹妈说,“孩子他爸,既然孩子贫血,我看还是给她订份牛奶,补充营养,作辅助治疗。”丹丹爸点点头。这以后,他们俩一个给孩子喂补血药,一个给孩子熬牛奶。心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喂养和药物  相似文献   

2.
童年     
今天,我呆坐在椅子上,无意间看见了放在我桌下的一个绿色小筐。它是塑料做的,边儿上还带着小毛刺,不精致也不美观。然而就是它让我记起了一件往事……我和小梅上同一所幼儿园,我们真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亲密无间。一天,爸爸带着我们到田野里去,我们非常高兴,就带着那个小筐,去采油菜花—那时正是春天,田野里开满了金灿灿、香喷喷的油菜花,连田埂上都是。我和小梅一下子扑进花的海洋,边走边采,不一会儿小筐就装满了。我们玩累了便回到了我家。爸爸看时间不早了,就叫我把花分给小梅一些,让她带回家去。我紧紧地抱着那一筐油菜花,非常舍不得。爸…  相似文献   

3.
亲子出游,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有太多家庭趁着节假日带着宝宝去接受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鲁强就是这样一位愿意在百忙中抽身客串"郊游领队"的小爸,他也是我们今天超级奶爸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体谅     
14岁的杨馨从山外回来了,她流着泪,在父母跟前哭诉着……“爸,妈,山外的孩子身穿名牌服装,是那么潇洒、那么洋气。他们还顿顿有肉吃……请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吧!我只能穿你们穿破后改做的衣裳,只能吃泡饭加咸菜……在山外孩子的面前,我抬不起头来,仿佛我们山里孩子低人一等似的。其实,山里孩子和山外孩子一样,都是人啊!为什么山里孩子吃穿住行都不及山外孩子?为什么山里孩子在山外孩子面前抬不起头?为什么你们就不体谅体谅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孩子她爸坐在一旁抽着闷烟,一口接着一口,烟是自家种的叶子烟。自从孩子到山外去读书以后,家…  相似文献   

5.
我曾去加拿大看外孙,在那里住了半年,顺便在外孙的学校听了四个星期的课,然后又跟踪了一个学期。 去加拿大时,我是带着很多疑问的,我们国内的孩子负担重,弃学、厌学比较严重,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困扰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也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加拿大,我发现那里的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4,(7)
我曾去加拿大看外孙,在那里住了半年,顺便在外孙的学校听了4个星期的课,然后又跟踪了一个学期。去加拿大时,我是带着很多疑问的,我们国内的孩子负担重,弃学、厌学比较严重,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困扰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也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加拿大,我发  相似文献   

7.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09,(13):3-3
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高考无疑成了社会、学校、老师、学生最关注的事件,我们这些家长也不能幸免。孩子一回家就带着不无凝重的表情对我说:“老师说明年就轮到我们了。”于是,饭桌上一片安静。作为家长,我希望孩子带着更加轻松的心情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但现实社会的压力又令我无法给自己满意的答案。看《上海教育》6B的社评,看到不同“高考综合征”的表现,我也希望自己在明年不会是其中的一分子,但这又不仅仅是我们家长能够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一张便条引发的思考 石老师: 你好,吴子徐说老师要家长到学校去一趟.本来我想亲自来学校的,可我岁数大了,耳朵背,怕和您交谈不方便.吴子徐的爸妈离婚了,他跟着他爸,可他爸工作忙,常出差、应酬,平常都是我带,周末才到他妈那边.这孩子在家就特别不听话,我说他几句,他就犟嘴,我实在拿他没办法.老师您就多费费心,狠狠批评他,等他爸回来我让他爸去见您.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从一所普通村镇上的中学考入毛坦厂中学的。之前一直听说毛中是个比较严格的学校,懒散惯了的我不太想去。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毛中已经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对于当地的家长们来讲,那就是金字招牌。所以我爸跟我讲,就去毛中。最后我妥协了,也是怕自己将来落后于去毛中的同学。接下来就是苦逼的三年生活了。毛中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不多。毛中的学生很多,我们那一届新生  相似文献   

11.
叫爸爸     
妻子真好,一开始就教孩子叫“爸爸”。爸——爸。快跟我说:“爸——爸。”夜里……哇……哇……爸——爸,哇……哇……爸——哇……爸——哎,老婆!孩子在叫我呢……那就对了!孩子可能尿床了……你去呀!快跟我说:一爸哇一爸哇(233000安徽省蚌埠市实验二小六(5)班陈一帆)叫爸爸@陈一帆!233000$安徽省蚌埠市实验二小六<5>班  相似文献   

12.
一位初一学生的家长来咨询:儿子今年13岁,在小学时他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在家里也是有说有笑的,学校里有什么事常回来说给爸爸妈妈听但是近一年来,特别是上中学后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长高了许多,而且人也变得怪怪的了回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说话父母问他也不愿多讲,多问几句就显得不耐烦,动不动就说:“烦死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批评他时不是顶嘴就是掉眼泪,昨天他爸气得打他,没想到他竟然跟他爸对打起来!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要怎样去教育他?这位母亲的困惑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  相似文献   

13.
过节     
Mothers Group(妈妈小组)有专门为来自海外的妈妈和孩子组织的活动,我带丹尼尔参加了。我们这组有来自中国、法国、德国、印度等不同国家的移民。除了负责人外,另外的工作人员都是义工,也就是国内所说的志愿者,她们不是固定的。澳大利亚有很多从事各项工作的义工。我们海外Mothers Group遇到节假日就会举行庆祝,比如复活节和圣诞节,这两个节日都是大假。复活节在4月,连周末共放4天假。说实话,我对西方节日的具体意义说不清楚,只是和孩子一样,觉得只要有假放就很好。不过我想也应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万一孩子问我这个问题,我也好回答他。  相似文献   

14.
孩子,你快乐吗? 我常常会问女儿这样的问题。作为母亲我不仅仅希望我的孩子每一天都拥有快乐,而且还希望她能学会自己去寻找快乐和用内心去感受快乐。“五一”劳动节对我们全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节日,有7天的长假,而且是因为这一天是我女儿小妞妞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和节日赶在了一起,全家上下自然增添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因此,“五一”节也就  相似文献   

15.
走进农村     
以前,我最羡慕农村的孩子,放学以后就可以尽情地在野外追跑,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而我们城里孩子呢,一放学,就被锁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要是能够跟农村孩子换换,那该多好呀! 可是,经过了这两天的江浦之行学农活动,让我真正体验了一回农村孩子的生活,真是不虚此行! 在这两天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就是采  相似文献   

16.
<正>2月5日学校开家长会,爸去参加了。晚上放学回家,爸让我坐下,问了我一些事情。爸说:"你们班是不是很多同学都有MP3?"我说:"当然,早两年都有了,你大概在学校也看到了,边走路边悠闲地挂着MP3听歌的多了去了,哪像我,现在还在听收音机、录音机!"爸又问:  相似文献   

17.
“爸,昨天同学都选我当班长,这学期可能就更忙了。”我边吃饭边说。 沉闷的父亲一言不发。 “爸,吃完饭后我还要去学校搞活动呢!” “把班长职务辞掉,好好看书,哪也别去!我都知道了,昨晚我去了你班主任那里!”凭直觉我感到有些不对劲。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由一个普通村镇上的中学考入毛坦厂中学的。之前一直听说毛中是个比较严厉的学校,一度懒散惯的我不太想去。但是要知道,当时的毛中已经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对于当地的家长们来讲,那就是金字招牌。所以我爸跟我讲,就去毛中。最后我妥协了,也是怕自己将来落后了去毛中的同学。接下来就是辛苦的三年高中生活了。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谁,改变了老爸》。几年前,有一个亲子节目特别火,"‘爸比’你会唱小星星吗?"没错,就是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那个时候我经常梦见老爸带着我去冒险,可实际上呢,我是一边看着《爸爸去哪儿》,一边问自己:"我爸哪儿去啦?"  相似文献   

20.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孩子变了,变得和我们小时候大不相同,读懂孩子的心也变成了一件难事。一、可怜天下孩子心儿子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晨7点起床,紧紧张张,吃过早饭去上学;上下午共6节正课,加1节课外小组活动,晚上5点回家。马上写作业、练琴,然后吃晚饭,再稍微磨蹭一下,看看电视,收拾收拾,就该上床睡觉了。上床前,他经常嘟囔的一句话就是:“我还没玩呢。”按说,双休应该是他们自身解放的日子吧,但是,他还得去上“奥数”或别的什么“强化班”,去私人老师家里学钢琴或别的什么乐器,甚至忙得连去看看爷爷、奶奶的时间都没有。孩子经常恳求:“妈(爸),让我玩一会儿吧!”如果遇到孩子一天表现都不错,作业也做得差不多,孩子将得到“通情达理”的回答:“去吧,就玩半小时啊。”否则,回答就难免“悲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