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道”罪并非始出现于汉代,战国中晚期“不道”罪名既已出现,但至汉代,它的内涵急剧膨胀。在汉代“不道”罪不仅指反国家、反社会的行为,而且也包括违反家族伦理的犯罪行为。正由于其内容灵活、庞杂,自汉以降,“不道”罪处在不断地分化中,总趋势是内涵不断缩小、明晰,至唐定型。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国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由汉代的“礼入于法”、“引经决狱”,到魏晋南北朝礼的法律化,到隋唐“礼法合一”以礼法释法律,唐律对中国法制史及周边东南亚诸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顺天”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生并存;崇拜上天,敬畏自然;顺应天意,善待自然。“顺天”自然观体现了汉代的环境伦理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秦汉不孝罪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家国合一的族姓统治形式和忠孝一体的哲学观念,是不孝入罪的社会背景.不孝罪随着时代的发展、孝观念的变迁而变迁.它在先秦社会是一种轻罪,到了战国时期的秦,始被刑罚认真对待.两汉四百余年,不孝罪又随着以礼入法的进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西汉初不孝罪只限于不养亲、殴骂杀伤尊亲、诬告尊亲、不听教令等罪名.刑律似乎对轻慢父母、妻后母之类没有特殊关注,尤其是居丧奸、居丧嫁娶、居丧生子、别籍异财等更是社会正常现象而不被刑律所涉及.西汉中期以后,这些罪名相继入律,至东汉"与母别居"也成为不孝罪的内容之一.之后各代,沿着汉代以礼入法的进程步步深入,对于不孝罪的惩治愈来愈重,到唐律终入"十恶不赦"之条,永不得翻身.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与学校危机管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制度伦理是学校危机管理的“软件”部分,它对危机管理具有启动、导向和制约功能。危机管理的制度伦理建设包括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基本部分。制度伦理化是制度合法化的基础,它包含以人为本、程序公正和负责等基本价值。伦理制度化是把伦理要求以制度“硬化”,可以采取分散渗透和专门化规定两种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汉代统治者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公开倡导以“孝”为本,使原本只属于宗法伦理的孝道走进了国家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泛道德观念的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进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汉代孝治文化,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孝治在汉代成为治国纲领,并终两汉四百余年而不变,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由汉代的历史根源、社会土壤以及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综合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据胡家草场汉简所见汉律可知,汉文帝时期赎刑调整大约发生在文帝十三年至后元元年间,内容主要是律文中的具体赎刑转化为罚金刑,赎刑的适用则被限定在“以赎论”的范围。其原因是汉文帝废肉刑以及保持赎刑体系稳定性的需要,体现了彼时立法者对律文系统性的重视以及立法技术的进步。赎刑调整强化了汉代罚、赎不分的观念,对汉代经学及晋律的制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汉律中“以赎论”的适用方式则被唐律所继承。  相似文献   

8.
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命题时,以晋律"准五服以制罪"为标志。这包含两层基本意义:一是晋泰始律之前的秦汉律令条文与决狱定谳是非儒学性的,尤其是未曾引入五服制;二是泰始律"准五服以制罪"才将刑无等级的法家律令改造为维护等级的儒家律令。通过对东汉时期典型案例"何侍搏姑案"的细致分析,可证汉代已存在以丧服决狱,并且,这一决狱方式颠覆了传统礼俗,使丧服由亲疏程度的表征,被异化为行为规范。于是,礼所原有的双向性原则被摧毁,代之以法的单向性原则。对于以服制入律的准确评价,不是欺骗性的"法律儒家化",而是"儒学暴力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行政伦理问题研究存在的缺陷是:行政伦理问题界定过于宽泛,导致行政伦理建设途径设计的宽泛化。而且,这种途径设计集中到一点,就是制度化(法制化),制度化设计方式是解决行政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但不应该构成在行政伦理领域重制度、轻德性的充分理由,相反,我们应该提倡从制度——责任意识——伦理自主的逆向思维,培养和确立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这应该成为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成为行政伦理建设的核心内容,广大公共行政人员应该切实树立“行政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杂文》篇末提到的“汉来杂文”,涉及了四种汉代以来出现过的不同的“杂文”观。“典诰誓问”是先秦古老文体,在汉代以来已经失去生命力,在《文心雕龙》中附入《史传》和《诸子》。“览略篇章”与一般的文体有明显的性质差别,属于类文体,附入《附会》和《练字》。“曲操弄引”指琴曲歌辞,是琴曲的陪衬,附入《乐府》。“吟讽谣咏”泛指富于情采的诗赋,在西汉被视为小道,《文心雕龙》附入《明诗》《乐府》和《诠赋》。它们都是曾被边缘化的文体。正确认识《文心雕龙》所称“汉来杂文”,对于我们理解汉代至南朝齐的文体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伦理研究是译界热点,但科技翻译伦理的探讨却没有成为关注的重点。科技翻译伦理的建构有助于解决科技翻译本体存在“德”“能力”和“监督”三缺失的问题。此研究试图以“善”的视角探讨从“自律”和“他律”两维度、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两层面建构科技翻译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12.
伦理的制度化及其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和法律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控制模式,在实践中需要相互支撑,伦理与法制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现代转型,使伦理的制度化成为必要和可能,同时也决定了伦理制度化的基本界限。伦理的制度化、法律化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过分的制度化,既会侵损道德,亦将消解法律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奥塞罗爱妻子但却残忍地扼死了妻子并终于自杀。他的妒忌仅是一种表层的理诱因,更深层的原因乃在于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偶像崇拜意识。一方面,他将自己打扮成令妻子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又将妻子视为敬拜他的信徒。一量妻子被疑为“不忠”,偶像崇拜、唯我独尊的罪性便必使其杀妻,并以自杀维护自身偶像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民俗化的角度,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阐释学上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首民歌在焦、刘爱情悲剧的叙述中,客观上反映了东汉末年纲常伦理“礼崩乐坏”和婚姻观念趋于开放的社会现实,因而《孔雀东南飞》又是一曲汉代纲常伦理将倾的挽歌。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的影响,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精神,对女性美的认同与肯定的标准也不一样。汉代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认为女性的美应是体格上的“和谐美”与伦理上的“品德美”的结合,是”自然美”与“修饰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汉代是忠伦理专官吏激励制度整合的关键历史时期,由汉代励忠之原因、励忠之渐进性、励忠之类型等方面,可以探讨汉代忠伦理与官吏激励制度整合之特征及其获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污染环境罪既遂形态的判断关键在于对“严重污染环境”的理解.坚持传统的结果犯理论会导致入罪门槛过高,难免有放纵犯罪之嫌;而危险犯理论在应用于本罪时,极难就“危险状态”做出认定.《刑法》第338条所规定的污染环境行为,本身就是内涵损害的行为,且本罪要求行为达到“严重”程度方可入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等典型行为犯的构造特征契合,认定其为行为犯更符合立法者本意和司法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具有恰当性,但未将“吸毒驾驶”、“无证驾驶”等同质性危险驾驶行为入罪。对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要从成立本罪的地域范围限制、对象限制、时间限制、具体行为种类及行为程度等方面进行。司法适用中要注意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相关罪名的衔接;对本罪关涉的程序、证据问题的处理,要注意公正与效率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是汉代伦理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改交了儒家伦理不受统治重视的历史,促使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董仲舒的儒家伦理与先秦时的儒家理论已有很大的不同,先秦儒家多谈仁义,罕言功利,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施政方案,董仲舒的伦理思想则体现出政治化、宗教化倾向,并使伦理秩序走向专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