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学说与思想反映在《老子》中。“道”、“德”、“道德”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为宇宙本体,“德”即“道”的体现,“道德”是互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思想中存在着入世的精神,通过老子对于现实的关注以及为人生的宇宙论和治国理论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但是,由于老子哲学体系建构的独创性,尤其是他的独特的“逆向”的入世方式。使得人们忽视了其学说中的入世思想和治世之学。  相似文献   

3.
叶适是我国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学本体论亦即心必学说。在些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心性养学说。最后,由以上两方面(说要是心性学说和心性修养学说)建构起他的本体功夫思想。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道家的开创者,老子的思想以"道"为核心而展开,老子的政治哲学同样也是以"道"为根基的。老子的"道"采用了一种宇宙论的建构模式,然而老子关注的重点显然不在于宇宙生成的方式,他更关注的是社会和人生,尤其是政治生活的合理性问题。老子将"道"采取一种宇宙论的方式来进行构建,为其政治哲学寻找到了一种最终的理论基础,并为现实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依据。同时,老子以宇宙论为构建方式的"道"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老子德论是关于人生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学说。老子“道德合一”的本体观体用形态,既逻辑地展现了老子哲学的德论主题,又首次点明了“德”即得“道”之德性的内涵和实质,并内在地构成德论之“道——德性——德行”的逻辑结构。“自然”的理念则是贯穿老子德论的基本原则。这一逻辑结构内在地体现了老子德论之本体论、价值论、修养论等基本内容,以及德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追求真理是哲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对真理问题不断反思是哲学家们绕不开的路。德国古典哲学中自我学说的发展历程隐含着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从康德到黑格尔)对真理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回答。这一阶段自我学说的发展呈现为自我的逻辑化和自我的本体化逐渐融合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以自我为明证性基础寻求真理的过程。揭示自我的形上建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必然性不仅能够加深对真理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探询现代之后自我解构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7.
老子学说是以道为本位而展开的,对于道的品质、特征,老子从诸多方面予以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老子极力推崇道的品质和特征并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老子在宣传其以道为中心的学说时却不自觉地展示出了阴柔美的种种品质特征,老子学说中处处闪烁着阴柔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传统儒学的缺陷在于道德世界和物质世界杂糅不分,熊十力哲学区分了本体界、现象界和道德界。他以体用不二为宗旨,建立了本体论;以翕辟成变说明心的现象和物的现象。建立了宇宙论;以本心和习心的区别开出了道德界。熊氏认为本心即是本体,见心即是见体,以明心见性的方式使本体界、现象界、道德界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9.
全球和宇宙背景中的道德教育:两种哲学范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中英 《中国德育》2006,1(5):27-29
人类发展的进化论是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根基。教育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个体自我塑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教育是环境的、全球的、宇宙的和本体宇宙论的。基于这种新的教育观,需要重新探讨和比较教育哲学的两种基本范式:经验的、实用主义的杜威范式和自我修持的、本体宇宙论的孔子范式。这两种范式各有长处,应相互借鉴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在本体论视角下对教师存在的性质和意义的哲学考察,是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教师本体论的研究大体呈现3种观点:教师作为工具性本体存在;教师作为伦理本体存在;教师作为精神性本体存在。这些研究对我国在哲学层面上研究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各类本体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基于本体的领域资源平台建模方法的基本步骤,并指出核心本体构建技术、方法及具体过程,通过构建概念本体来实现逻辑模型和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12.
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后期最重要的学说。李泽厚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从"人生在世"即"人活着"这一事实出发,以"实践"、"行动"("做")联结起中国传统哲学的实用理性、度的智慧和来自西方马克思的实践观念,把一种本是纯西方的学说(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脉即儒家哲学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即"情本体"理论。情本体成为实践美学最终的落脚之点。"情本体"理论的思想基础仍是实践哲学。它一方面是对李泽厚80年代的"内在自然人化"、"心理本体"学说的具体化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关于仁-孝的思想。它的主旨是探讨个体面对强大的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偶然性,从而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本文主要以《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论语今读》、《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哲学探寻录》等论著为主,对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的内涵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情本体的生活实践基础:"做"的哲学与"度"的本体性;二、情本体的世界观:"巫史传统"与"一个世界";三、情本体的伦理内涵:礼仁分疏与两种道德的建构;四、情本体的核心:人性情感的塑造;五、情本体旨归:"立命"与个体主体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道是老子哲学立论的基础。老子的道在其哲学系统中主要包含本体之道、规律法则之道和人生准则之道三重意蕴。本体之道是具有高度抽象意义的存在本体,又包含宇宙生成的动力和物质性的存在两种含义。规律法则之道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把握,主要包含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循环运动规律。人生准则之道是人生活方式与处事的方法,包含生活方式和人或事物状态两种意蕴。本体之道是老子哲学的出发点,规律法则之道是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人生准则之道是老子哲学的落脚点。三重意蕴下的道紧密相连,在老子哲学中贯通始终。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现状和水平做基本判断与分析。认为青少年体育和体质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一是认识方面没有弄清楚体育的本体,混淆了体育的本体性功能和派生性功能;二是价值方面因缺乏本体意义上的体育信念而急功近利。指出,青少年体育是以强化体能为本体的身体运动;强化体能是一种超越的主体精神追求;青少年体育现状诉求一种超越的体育观;强化体能是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体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现状和水平做基本判断与分析。认为青少年体育和体质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一是认识方面没有弄清楚体育的本体,混淆了体育的本体性功能和派生性功能;二是价值方面因缺乏本体意义上的体育信念而急功近利。指出,青少年体育是以强化体能为本体的身体运动;强化体能是一种超越的主体精神追求;青少年体育现状诉求一种超越的体育观;强化体能是青少年体育应有的本体观和超越性追求。  相似文献   

16.
老子同孔子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明星。老子学说思想的核心是“道”。在目前国内外研究道教热中,对道教祖师老子认识上的分岐,集中在于他的“道”如何理解。道本来是人走的道,经过引申而具有规律的意义。如“天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讲是天象运行的规律;“人道”,则包括了人生吉凶祸福的规律的意义。道含有规律、规则的意义,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老子之"道",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但"道"又是物质的,既表现为天地万物形体的总和,又表现为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常规,其宏大的思想体系在更高层次上超越西周、春秋以至古希腊有关宇宙本原的学说,而更近于宇宙的本体本相;孔子与其不同之处在于,他侧重于人世的政治伦常,希图解决形而下的现实问题,他不懂辩证法,是老子引领他瞧见了哲学的恢弘宇宙;柏拉图的"理念"是事物奉行的条理、法则,很类似于老子所奉行的"道",他<理想国>所理想的"城邦"也类似于老子的"小国寡民"之说.但老子先于柏拉图而成了旷世之才.  相似文献   

18.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学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人物,“体用不二”是其最有特色的思想。“体用不二”的宇宙论解释,既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本体论学说,又为本体大用提供了哲学宇宙论前提,因而这一解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识老子“道”的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道是宇宙终极本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源,万物皆由道所生;二是道之“无”与“有“。道既无始无终,也无边无际。就道的无形质、无限性而言是无,就道的实存性并含有万有而言,是有。无与有的统一密切联系于老子的体用观。三是道与自然。”自然“与”无为“历来被视为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与关键,道本身就是自然,而自然则是道及一切宇宙万物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对本体的形上致思,作为西方哲学最基本的特征与内容,以丰富的内涵和抽象的思辨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处处彰显着独特的思想魅力。这最突出地体现在,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真正开启了西方哲学发展史的逻辑进程,此后,沿着柏拉图—黑格尔哲学路线,致思本体犹如一湾活水始终牵引着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进程,直到后现代主义哲学解构策略的引入,才对之作出了一次深刻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