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短篇小说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3-74
2011年上海本地作家(注:上海籍作家与在上海生活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总体态势是平稳中有突破。上海中短篇小说创作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创作态势,是因为上海有一批作家一直执著于中短篇小说创作。像滕肖澜、薛舒、朱晓琳、王小鹰等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创作力,如滕肖澜2011年创作了4篇中短篇小说,分别是中篇《拈花一剑》(《上海文学》第4期)、中篇《大城小恋》(《收获》第3期)、短篇《正在害喜》(《江南》第5期)、短篇《天堂再见》(《作品》第4期);  相似文献   

2.
正一《人世间》是1939年在上海出版的一种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并不显赫。但是,读者常常容易将它和《人间世》混淆。那是林语堂旗下的品牌刊物,以提倡"闲适"而广为人知。1934年4月在上海面世,半月刊,1935年12月停刊,共出四十二期。检索《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老杂志创刊号赏真》(河北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3.
文学综述     
《上海文化年鉴》2012,(1):69-70
2011年是上海长篇小说出版最多的一年,除了王安忆的《天香》外,还有徐生民的《大变局》、王琪森的《上海·1912》、里程的《气味》、陈丹燕的《莲生与阿玉》、叶辛的《客过亭》、吴礼权的《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和《冷月飘风:策士张仪》等。这些作品内容各异,但视野几乎都离不开上海。作家们是有感于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人文、社会的影响,或者寻根,或者探讨历史,总之,城市生活赋予他们文学灵感。王安忆的《天香》是有意义的文学探索,作品描写明代松江一地顾绣工艺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上海越剧院集中主创力量,新排历史名人越剧大戏《韩非子》。该剧主要讲述两千多年前,在秦国统一六国前夕的历史大变局中,法家思想家韩非子与秦王赢政兄妹一段传奇的情感历险和命运悲剧。该剧3月在上海首演,并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获得上海市2008年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当年上海越剧团还新创了《尘缘》、《打薛蟠》、《探春别母》、《雪地追子》、《屈打香菱》、《千里送京娘》、《昭君出塞》、《罗衫案》、《真情无界》等小戏9个;改编、移植和新排了小戏《范进中举》、《评雪辨踪》、《坐楼杀惜》、《惊魂》、《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27-12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记述江泽民1985年6月~1989年5月在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期间,领导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历的《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6月21日下午,《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一书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6.
2008年恰逢改革开放30年,《上海文学》以特辑的形式,邀请国内的作家、批评家,畅谈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文学。上海作协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丛书”(包括《改革开放30年短篇小说选》、《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和《改革开放30年中篇小说选》卷一、卷二)。也就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老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贾植芳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王元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象征着以他们为代表的文学时代进入了缓慢的结束期。与此相对照的,是上海的一些中青年作家、批评家活跃于国内文坛,  相似文献   

7.
1998年5月,址在上海的国家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列入计划,印行16000册,推出由我主编的《中国西部散文》(上下)。此书是西部散文家第一次阵容较为齐整的全方位展示,出版后在文坛颇受好评,《文艺报》、《人民日报》、《文学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飞天》、《西藏文学》、《草原》、《青海湖》、《上海文学》、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上海木偶剧团创作了《两只蝴蝶》、《大耳朵图图》、《阿里巴巴》,重点修改了《海的女儿》。作为2008年上海市文艺创作重点剧目的大型音乐木偶剧《两只蝴蝶》,针对青少年盲目追星,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而创作。舞台剧版《大耳朵图图一梦想英雄》,是上海木偶剧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次合作成果。该剧充满了儿童喜爱的戏剧元素。《阿里巴巴》在遵循和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采用新视角,对人物和情节进行全新演绎。根据安徒生原著为基础改编的《海的女儿》修改后,以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童话故事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林夏 《寻根》2014,(4):102-106
##正##《生生》,1935年在上海出版的文艺月刊。李辉英编辑。李辉英(1911-1991),原名李连萃,笔名有梁晋、叶知秋、东篱、南峰、西村等。吉林吉林(今永吉)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立达学园,毕业后入中国公学。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炸毁了他心中的梦幻,起而执笔为文,以反映抗日为主题的作品跨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坛。1932年,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发表在《北斗》。当年加入"左联"。次年3月,长篇小说《万宝山》由上海湖风  相似文献   

10.
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担任指导单位,徐汇区文化局和刘海粟美术馆主办,徐汇艺术馆承办的“大时代之光——上海青年美展30年回顾展”于12月5~21日在徐汇艺术馆举行。上海市文广局、徐汇区政府、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书画出版社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展览梳理了以往10届上海青年美展的获奖作品,并从中选取了39幅作品展出,其中《我要向毛主席报告》、《渴望和平》等作品都是当年影响广泛的时代精品。为保证展品充分反映30年上海美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上海芭蕾舞团年演出80场,其中大戏53场、普及演出26场、海外1场,观众人数逾10万人。2008年芭蕾舞团大力推动本土市场演出,《天鹅湖》、《梁山伯与祝英台》、《粉墨嘉年华》、《花样年华》、《欢乐颂》等多部芭蕾作品相继在上海各大剧院上演,使本土商业演出场次比上一年度增长了73%。为配合世博会和北京奥运,4月芭蕾舞团的《芭蕾精品》赴新加坡参与世博宣传演出,大型现代芭蕾舞剧《花样年华》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演出。2008年芭蕾舞团新创排了2部现代芭蕾舞作品《欢乐颂》、《梦回上海》。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2-73
作为2011年上海长篇小说的重要成就,沪上小说名家王安忆刊发于《收获》杂志的长篇新作《天香》,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在这部《天香》中,从未写过古典题材的王安忆首次将叙事的笔触伸进晚明时期的上海,对明朝后期江浙一带的园林、建筑、木石、器物、纺织、刺绣、书画、美食、风俗、世情做了一番悉心的知识考古与爬梳,以清雅、细腻、舒缓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晚明上海风情画。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57-358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满族,河北大兴人。早年学习京剧,1943年转入影剧界。先后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中华影片公司、徐州淮艺剧团、青岛中华剧社、上海原子广播剧团、上海影星剧团、上海大众剧团任演员。1950年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任配音演员。主要配音作品《朱可夫》、《金环饰》、《水晶鞋和玫瑰花》、《追捕》、《蛇》、《卡桑德拉大桥》、《斯巴达克斯》、《巴黎圣母院》等。其中《追捕》、《斯巴达克斯》和《啊!野麦岭》3部影片分别获得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相似文献   

14.
余冰 《寻根》2013,(4):106-110
1940年5月5日,一种名为《译林》的小杂志在上海创刊。译林社编辑兼发行,金星书店经售。32开本,155页,一期而终。 《译林》没有"发刊词",编者在《后记》中诉说了创刊的初衷:"纯翻译的文艺杂志,以前有过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等所主持,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94-195
2011年.上海舞台艺术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进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并力求在表演风格与表演技艺方面有新的突破。新创作剧目有京剧《梨园少将》、沪剧《军礼》、中篇评弹《上海光复记》、话剧《共和国掌柜》、《四一一·上海夜》、《人面桃花》等近40部,音乐舞蹈杂技作品有舞蹈《茶山情歌》、《心中的达卜》,歌剧《那时花开》,杂技《双人软钢丝》、  相似文献   

16.
这话说起来距今整整70年了.那是1922年的一天,上海某剧场戏迷多得出奇.原来是名噪上海的京剧名演员夏可珊破天荒地将莎士比亚的名作《威尼斯商人》移植成京剧《借债割肉》进了中国的戏文,搬上中国舞台.上海的戏迷能不感到新鲜吗!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3-184
5月30日,瑞典电影周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揭幕,整个电影周持续至6月5日,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同时举行。电影周集中展映了《霓虹心》、《乒乓男孩的烦恼》、《不义之财》、《小丑之夜》、《地下理想国》、《女孩》、《永恒时刻》和《噪反城市》8部首次在中国公映的瑞典经典影片。除了深受中国影迷追捧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53年的作品《小丑之夜》之外,其他所有影片都是瑞典近年来的最佳电影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36-341
汤晓丹(2004年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 演员、导演。原名陶秉钧。江苏苏州人。童年随父母迁居北平,1934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系,后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戏剧训练班学习表演。1935年参加中国旅行剧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雷雨》、《日出》等剧目。1936年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主演《黄浦江边》、《女同学》、《杨柳村》等影片。后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实验剧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上海抗日救亡演剧四队,辗转武汉、重庆等地演出话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自由魂》等。1942年人中国电影制片厂,先后主演《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入昆仑影业公司。  相似文献   

19.
上海鲁迅纪念馆于9月25日举行日本友人古西呖子捐赠鲁迅珍贵手迹的仪式。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日本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横井裕、三菱商事株式会社社长小岛顺彦,以及中日各界人士15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古西呖子是鲁迅生前好友田中庆太郎的外孙女。田中庆太郎经营的“文求堂”书店曾于1932年出版了《鲁迅创作选集》,收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小说。该书出版后寄赠鲁迅。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7,(2)
正一《六艺》,1936年2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十六开本。4月15日,第三期出版后停刊。高明、姚苏凤、叶灵凤、穆时英、刘呐鸥编辑,六艺社发行。发行人姚苏凤(1905-1974),原名姚赓夔,笔名苏凤,江苏苏州人。曾任明星电影公司宣传科长、上海《晨报》《每日电影》副刊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