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下要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需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制度保障做出努力,力争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在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后,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为导向,开展各种创新创业人才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赋能。文章分析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价值,审视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深入研究农业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包括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创业是将创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创新是创业的前提。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从我国实际出发,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校要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注重对科技与创业项目的培育和孵化等,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大连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等问题。因此,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高校内部不同院系、部门之间的合作、相互补充,也需要学校与政府、企业、相关中介机构等部门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即形成"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赋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厘清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构建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构建以第二课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举措,搭建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层出不穷,有效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和内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深,因而还存在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精神不及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地位不突出等尴尬局面.文章通过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归纳以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涯规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其内涵在于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从而探索建立自主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和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优化教育机制、提升教育对象针对性,同时通过保障智力支持、丰富教育形式、科学构建课程、搭建各类平台等措施,达到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校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质量和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教育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本科生数量已成为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群体。创新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提高高校整体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双导师制本科生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方式,由于其独特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肯定。深入探索双导师制下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对健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文章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模式和机制保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学校实际,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实践,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形成国家战略、政府主导、高校引领的联动态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四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基本弄清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现状、大学生创业者的精神动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着力抓好因材施教,建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着力抓好非智力教育,突出创业精神培养,着力抓好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并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应用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立足"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明确应用型高校融合教育目的,分析当前融合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提供思路,真正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具体实践,探索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三早三化”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各高校根据学校基础、实际条件、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和路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在教育理念、模式和路径选择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和瓶颈,因此,我们就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种共性模式,给出了改进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路径,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谭轶群  马辉 《大学教育》2022,(2):171-174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教育教学过程目前仍存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脱节等问题。一体化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可通过推进课程互通共享,构建双向驱动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课程、竞赛和成果孵化打造校校、校地、校企相互协同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师生一体化的互动评价体系,完善现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