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7,(10):33-33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笔者认为,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现象,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插嘴"现象的正面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2.
小议插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学生插嘴的现象也随之越来越多地涌现在数学课堂上。针对课堂上学生的插嘴现象,我们要做出理性的思考。首先应肯定的是学生插嘴现象是无可非议的,它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它的产生也可以说是新课改中涌现的一种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定义为学生的恶意捣乱。  相似文献   

3.
钱玉珠 《海南教育》2014,(20):33-33
对于学生的插嘴,有人认为是对教师的一种不尊敬,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一种表现;有的则认为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本文并不是从"允不允许"、"能不能"的观点来剖析插嘴现象,而是对"学生为什么要插嘴"、"插嘴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的现象十分正常,一般是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表现。不能简单地把插嘴看成学生的恶意捣乱,而是学生渴望实现自我的表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一个学生被提问的机会不可能均衡,有些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情急之下只能“一吐为快”了。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教育中,"应该"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学生总是被告知"应该"做什么,而"我想"做什么则往往被忽视。教育者基于各种理由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却很少问学生"我想怎么样",久而久之,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想做什么。"应该"话语的肆虐与"我想"话语的失落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在教育中的丧失。自主性的缺失,其后果是多方面的,既...  相似文献   

6.
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在下面插嘴的现象,学生插嘴难免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程序,一般情况下是令人反感的,可能多数教师都曾经或多次批评插嘴的学生。这种做法很武断,是不明智的,该文由案例出发,通过对实际课堂的体验,引出了关于"课堂上的插嘴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学生插嘴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插嘴往往会干扰教师正常的授课进程,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听讲。因此,很多教师对插嘴现象非常反感,一旦学生随意插嘴,教师往往会停止讲课,对插嘴学生展开一番"思想教育"。学生本来想说,愿说,但由于害怕被迎头棒喝或说错受批评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新课改更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老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却"遭遇"了新的麻烦——"插嘴"。如何看待和处理"插嘴"现象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怎样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一直是全疆职业学校汉语教师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近几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又明确说明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自治区也提出了"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这既是对职业学校汉语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也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检测就业能力的体现。然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许雪梅 《辽宁教育》2014,(12):82-83
"你怎么又插嘴了?先听同学讲,把同学说的听懂,你有什么想说的再举手发言。""哎,这个班的学生太爱插嘴了,我的教学内容还没有上完呢!而且一插嘴还不知跑到哪儿了?我好不容易给拉回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爱插嘴的学生,被学生一插嘴很可能教学时间就来不及了,如经常这样,将会赶不上教学进度,在我们的心里始终装着"教学任务"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威力"毋庸置疑,然而学生的心灵是广阔的,思维是活跃的。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德育,如何有效地"释疑解惑",让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和主题活动就是德育工作一双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方法中特别强调"要充分依靠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得到提升。"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13.
祁生川 《考试周刊》2011,(11):129-129
长期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因此,教师往往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一个"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具有教育性,育人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三维教学目标之首。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学生课堂上的插嘴、发言、行为、情绪等是我们捕捉教育的着眼点。"育"不是教,而是学,是体验,是内化,是生成。一、从学生的插嘴中捕捉教学片断一:苏人版九年级"感受社会变化"。师:在社会发展、文明...  相似文献   

15.
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又有很多人认为"身正为范"重于"学高为师",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有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都会或多或少体现其班主任的风格——只要班主任严谨治学,干脆利落,学生大多数专心学习,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6.
耿淑  黄俊丽 《考试周刊》2011,(44):104-105
课堂教学评价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这一视角的转变给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主体性。因而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情境教学",甚至可以独立地"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以人为本",而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给学生一个灵敏的头脑,让学生更聪明"——这是笔者化学教学的着力点,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在态度价值观上,注重情感,激发热情;在教学内容上,把握"三点",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本位观",课程内容要体现"体验创生观",师生关系要体现"平等合作观",学习方式要体现"自主探究观"。  相似文献   

19.
孟凡含 《考试周刊》2010,(49):200-200
近代的传统教育有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是历来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师生为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学校教育始终摆脱不了"满堂灌"、"填鸭式"和"死记硬背"等痼疾,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这个低层次的培养目标。在这种培养目标,以及由此而制订的严密的教学体系和刻板的教学程序的统制下,  相似文献   

20.
张宇 《考试周刊》2011,(49):3-3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理念是教会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