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们有隐私吗?爸爸妈妈们为获取孩子的隐私是不是常常和孩子斗智斗勇?孩子们怎样看待父母的这些行为呢?让我们来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吧!  相似文献   

2.
读懂母亲     
很多孩子总是对父母有很多误会,孩子们总是气父母的小气、唠叨、严厉。可是有几个孩子能站在公平的角度上去看待他们的父母呢?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回放父母会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快到时,他们总是提前几天为孩子的生日做准备。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呢?广东潮州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背出班上一些同学的生日,却从不关心父母什么时候过生日。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说是因为"爸爸妈妈从来不提醒"、"父母不喜欢过生日"等;少数学生说父母曾经提起要过生日,自己却没有记住。  相似文献   

4.
孩子们有隐私吗?爸爸妈妈们为获取孩子的隐私是不是常常和孩子斗智斗勇?孩子们怎样看待父母的这些行为呢?让我们来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尽力为孩子祝贺生日,孩子却从不过问父母的生日。凡此种种,值得深思。为此,设计了一次主题为"爸爸妈妈我爱您"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发现爱孩子对父母了解关心甚少不是孩子们的错,是父母过于  相似文献   

6.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对事情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是如何看待未经允许就擅自拿父母的钱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思想与情感,已成为当今父母们倍感烦恼的事。父母们往往感到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困难,对生活在自己身旁的孩子越来越陌生,孩子们不仅变得对父母越来越不依赖,而且也开始对父母越来越不信任。其实孩子们何尝不为此苦闷?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6年对3349名10-15岁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情况的调查结果,有  相似文献   

8.
寒假终于到来了,孩子们辛苦了一个学期,总算可以彻底放松一下啰!孩子的兴奋还没来得及释放,父母的担忧随之而来:如何能让孩子在寒假里过得既轻松休闲又健康有意义呢?假期的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孩子的功课要不要补习……主持:在如今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父母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孩子们的快乐也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假期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部分家长们的做法吧。  相似文献   

9.
张密 《父母必读》2014,(2):102-103
正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幼小衔接上出现问题,所以想把孩子送到学前班,但是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上学前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了给父母更好的建议,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11.
正乍一读,估计许多成年人都莫名惊诧,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居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怎么竟然分不清水稻与小麦?其实,扪心自问,你记得亲人的生日吗?咱们的孩子分得清水稻和小麦吗?能说出亲人的生日,显然是有孝心的一种表现,但孝心的表达是多元化的,孝道的考题应该是开放题,而不是拘泥于一个生日的考查项目,能记住亲人的生日固然说明孩子懂事,有感恩之心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孩子祝贺,然而知道爸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为自己的爸妈祝贺生日的。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去爱自己的父母。教学这课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做一个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又能关爱父母和关爱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在收听省广播电台节目时,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大致内容是:一位小学老师教学生如何关心和体贴别人,其中有一个细节颇耐人寻味,这位老师问全班学生:“你们都知道妈妈的生日吗”?不料竟有半数以上不知道。这位老师很吃惊,我心里也沉甸甸的。孩子年幼,不知道妈妈的生日,这怪不得孩子,倒是做父母的要好好反省一下:你那套培养孩子的方法是否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呢?  相似文献   

14.
正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更好发挥和孩子在学校的更好发展。对于单亲家庭的子女来说,更是如此。如何与单亲家长谈孩子的问题?如何协助单亲家长管教孩子并更好地处理自身问题?以下将就这些问题作简要探讨。一、教师如何面对单亲家庭(一)应以优势观点看待单亲家庭单亲不一定是弱势,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学习独立,甚至与父母形成更紧密的亲子关系,单亲家庭中的成员更有机会彼此体恤、彼此了解,学习感恩与付出。所以,教师应以优势的观点看待单亲家庭。老师应思考:我是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5.
我们前面留下的是一道“老”的问题:孩子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回答?之所以说这问题老,因为孩子们问了几千年,而父母们也被困扰了几千年。孩子们成了父母,又被他们的孩子所困扰,又在重复着  相似文献   

16.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文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你是否会给孩子过一个简朴的集体生日,你是否想到孩子对自己生目的要求是什么?近日,上海浦东新区某小学三年级的100多位学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所有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都被邀请到上海大世界,给孩提时的生日换了一种过法。学校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过生日不愁宴会和物质获得,缺的是如何让生日更有意义,集体生日就是试图让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学真情沟通的机会,明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正童书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是如何看待孩子、看待童年的。孩子喜欢的童书都有一个本质的特点,那就是这些童书都能和孩子达成某种秘密共识。马库斯的采访故事也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这个名字,但是要提起《逃家小兔》和《晚安,月亮》这两本童书,恐怕不少父母都会马上尖叫起来——这是我家孩子的最爱!是的,这两本童书经典到全世界的孩子们都爱它们。玛  相似文献   

19.
眼下,家长一般都很重视孩子过生日。这本是一次向孩子传递他们又长了一岁,鼓励孩子在新的一年中学习、品德诸方面能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但是许多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的生日大操大办。给孩子买名牌时装,送贵重礼物、玩具,大吃大喝,好不热闹。这样给孩子过生日有些父母觉得脸上有光,有些父母则是无奈的心情。然而,如此为孩子过生日,无形中却助长了孩子对礼物、吃喝、金钱、排场的追求与攀比心理,使孩子物欲和虚荣心膨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但无利,反而有害。家长有没有想过,该怎么给孩子过生日才更有意义?一个什么样的生日,才能让孩子难以忘…  相似文献   

20.
推开家门,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没有妈妈的家还称得上家吗?屋子里无声无息,比家里充满爸爸妈妈吵架的硝烟味让我更想哭……童年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可父母的离异却给孩子们美的童年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让我们来听听孩子是怎样看待父母离婚的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