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整理加工,使之形成一种理性美——数学美。对称、比例、简洁、深广、厚重、协调、统一、精确、循环、往复、回归、韵律、平衡……无不统一于其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宝库的一把钥匙,数学更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吴凤涛 《职教论坛》2003,(24):27-27
在数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美教育是我国职教中迫切需要提倡的课题。数理老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大力探索科学美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美,激发学生的科学美感,用审美眼光去开拓数理科学的宝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科学美的内涵科学美是建立在自然美基础上,是美的高级形式。自然美表现的是自然界的现象美,科学美体现自然界的内在美。自然美可以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如翠竹之美,秀雅、清白;青松之美,挺拔、坚强。科学美认识不那么容易,只有那些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3.
科学美的实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美是在揭示自然界运动规律和内在结构的过程中用一定手段塑造的科学形象 的美。科学美作为美的一个子系统,包括科学品格形象美、科学形体形象美、科学风格形象美。科学美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都具有形象性、悦情性、创造性特征,但是它们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科学美是科学认识及适合表现这种认识的物质载体这些美的内容与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科学论著和科学模型等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有的学者以传统美学为主要立论依据来否认科学美,是既有违客观事实又不符合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科学与审美 ,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极走到了一起。一个新的概念“科学美”也随之诞生 ,并成为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但是科学与审美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 ,科学对于审美是排斥的、背离的。科学中所存在的美并不能简单定义为“科学美” ,科学中存在着美 ,而“科学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科学家的审美目光在于发现它、改造它、升华它,而不能像艺术美那样主要借助于虚构.科学美是感性美与理性美的交汇.它不仅体现为一种结果,也往往体现在过程之中.研究科学美既不要排斥科学美中的理性美因素,也不能陷入"泛美论"."科学美"是科学中某些方面的美,而不是说所有的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科学行为都是审美对象.科学美突出地表现在巧趣、妙趣(部分表现为情趣),诸如图像或公式的艺术化、幽隐世界的拟像化、奇异对象的趣释化、科学行为和言语的隽智化以及某些对象的情感化.  相似文献   

6.
科学美是在科学理论公式、实验中所反映和显现的自然界本身和谐、 简单、新奇的内在美。其主要特点是和谐、多样统一;简单明了;新奇、 雅致。技术美是人在生产劳动中所生产的兼有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 的产品所具有的美。其特点是这种创造性劳动中包含大量的科学知 识创造能力和操作技巧;它的实用功利性以及它的直接会同性。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中是否存在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给以肯定回答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亚里士多德分别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认为数学科学全不涉及美或善是错误的——数学科学特别体现了秩序、对称、明确性,而这正是美的主要形式."再者,我们也实实在在看到无论是数学的结构和方法中都存在美的因素.一、数学之美体现在和谐性数学内在的和谐统一性问题,其实也是自然界、宇宙间万物关系的客观反映,因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科学理论及逻辑结构的分析,着重讨论了牛顿科学美思想的特点.作者认为,牛顿对自然界统一性、简单性的审美判断集中体现了他的科学美思想,而《原理》逻辑结构的统一性、简单性及其数学美则构成其理论体系科学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美的感性力量和科学美教育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定科学中关的存在,重视科学美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科学美作为美的形态的一种,科学美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子概念,具有美和审美教育的最基本的“感性”特征,科学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追求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充满美,不仅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征,又具有艺术美的特性.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我们去发现,数学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挖掘和欣赏,无疑是一种缺憾.数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浅议有机化学中的科学美范双双在美学上,一般把美分为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科学美四种。而科学美是建筑在自然美基础上的美的高级形式,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美学内容包括公式美、实验美、内容美。恩格斯曾揭示过这样一个深刻思想:理论自然科学,必须把自己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中,美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善于挖掘物理科学中关于美的一切因素,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美的审美教育。在学生享受美和体验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文中笔者从"物理理论美、物理规律美、物理实验美和物理学家品德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物理美的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中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物理学中丰富的美学内涵,重点论述了蕴藏在物理科学理论体系之中的三大美学特征:即反映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所固的简约美;揭示物理定律的奥秘与神奇的对称美;展示在自然界最深层面上显现出来的和谐美。结合多年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阐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物理科学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以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著名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美的追求为素材,充分发掘物理学的美学内涵,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培养他们欣赏美、发现美和追求美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冯泽松 《物理教师》2002,23(11):43-44,47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中物体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物理中蕴含着美也就是必然的。物理中的美是科学美的一部分,而  相似文献   

15.
美是一种综合形态,凡美都是综合美。科学美与艺术美都是美的高级形式,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美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美。领略这种综合美对人类的思维与高等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文辛 《学周刊C版》2023,(35):148-150
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地理教学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模块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自然地理,探寻科学美;旅游地理,提升审美素养;自然灾害与防治,体会生命之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之美。力求通过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层次美试探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层次的,所以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以及对自然美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结果——艺术美也是有层次的。层次美在现实美和艺术美当中普遍存在。从层次美的视角研究美,将引领我们进入审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美学涉及功能之美、科学之美与技术之美。功能不仅是实用功能,亦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功能美的因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联系着,另一方面标志着感性形式本身符合美的形式规律;科学与艺术是密切相联系的,科学家亦在探求美;技术美界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它通过工艺材料、形式和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对物理教育提出了美育要求。本文在对物理学中的科学美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美。  相似文献   

20.
提起物理学一般人认为它深奥难懂,枯燥无味,其实物理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美的因素,因为自然界内在的本质美是一种科学美,科学美着重揭示自然规律的内涵美。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涵了自然界内在的本质美———科学美。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和鉴赏这些美,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一、物理学体现的美学特征1.简单性物质世界的构成和运动,客观地展现了其简单的风采:一切物质都由最简单的粒子组成;光沿着最简单的直线传播;行星沿着最简单的几何曲线、圆、椭圆、抛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