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写诗歌、散文、小说需要真本事,写新闻同样需要真本事。有人说,“新闻有啥难写的,把事情说清就行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人常说“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就有亲身经历:以前我听广播、看报纸,也曾觉得写新闻容易,也想用自已手中的笔讴歌身边的新人新事,心里还想自己读了十几年书,写那么三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倒爷,如今在新闻圈子里也倒腾起来了。广西某地两名“新闻倒爷”,从报上抄袭他人写的新闻,写上自己的名字或署以化名,“倒”到其他报上发表,捞取稿费,影响极坏。其中一位,看到《广西日报》上刊出“广西赖氨酸厂在南宁建成投产”的消息,抄袭后投到《湖广信息报》。因“倒爷”身处贵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编辑命题约稿,让我结合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谈谈“专与博”的话题。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实践,只谈“专与博”的理论对于舞文弄墨为职业的我来说不是难事,问题在于理论要联系实际,特别联系自己来谈难免就有王婆卖瓜的嫌疑。所以命题作文比较难写,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突然想起前天我在大学新闻学院讲课,有位读过我一些作品的研究生也曾问我:我见你主编了很多书,好像你在历史、考古、文艺、新闻甚至于风俗文化研究领域都写过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觉得你在几个领域里都颇有见解和建树,获奖也不少,很受专业圈内专家们的认可。那么你到底应…  相似文献   

4.
当今抄袭剽窃之风盛行,屡禁不止。“文窃公”不仅有当教授的,也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报载某村庄整村人都在抄,某农民将报刊上别人的文章打印寄往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一年得稿费十几万元。“文窃公”的伎俩多种多样:1、原文打印,署上自己的姓名。2、改头换面或斩头去尾或作少许改动。3、原文打印,原作者名字不改,但通联地址改为自己的,注明发表署名为“笔名”,真实姓名写上自己的,以领取稿费。4、将原作者名字和自己名字并列,自己的姓名排在前面,以制造合作假象,而通联地址是自己的。5、改换作者名字,如原作者叫“张三”,他的“笔名”就叫“张三…  相似文献   

5.
《套,也是一种抄袭》的杂谈(见本刊第8期)发表之后,有人赞成;也有人不赞成,认为套“即模仿、仿效、学习的意思”,因而得出“套,并不是一种抄袭”的结论。套,算不算抄袭?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是把它与模仿混为一谈恐怕不妥,如果与借鉴成功的写作经验相提并论,就更加失之准确。固然,一个新闻写作的新手,在生活中遇到认为可写的新闻事实不知怎样下笔,看看别人怎样命题,怎样写导语,怎样结尾等等,琢磨一下人家的路数,启迪自己的思维,这是自然的,也是应该的。但是真正动起笔来,就应当立足于自己的思考,让别人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1987年第一期潘敏写的《稿酬也应按质论“价”》一文,觉得似曾相识,经查,果然是抄袭之作。该文曾以《短篇与稿酬》为题刊登在1985年第3期《新闻知识》上。抄袭者不顾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把别人的“建议”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变成了自己的“建议”,真是太不象话了。希望编辑同志对这种抄袭行为予以揭露,以帮助和教育作者,维护新闻刊物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书业内外     
“抄袭事件”牵连出版社呼吁建立诚信档案据《青年报》报道:最近书坛“抄袭事件”一时间成为谈论热点,郭敬明、成君忆等写手身陷抄袭官司不能自拔。资深出版人李孝国认为,尽管在书海中搜寻所谓“抄袭”线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鉴别图书独创性是出版社不可推卸的责任,编辑是预防“抄袭”的重要“把关人”,但这“把关人”的能力却逐年下降:一些编辑只纠正稿件的错别字,编辑成了校对;还有人什么书都编,其实对许多领域的出版物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倒爷,如今在新闻圈子里也倒腾起来了。广西贵港市两名“新闻倒爷”,从报上抄袭别人写的新闻,署上自己的名字或写以化名,“倒”到其他报上发表,捞取稿费,影响极坏。其中的一位,看到《广西日报》上刊出“广西赖氨酸厂在南宁建成投产”的消息,抄袭后投到《湖广信息报》。因“倒爷”身处贵县,怕露马脚,抄稿时隐去了建厂地址。编辑编稿时发现五要素残缺,便据稿子投寄处写为“广西赖氨酸厂在贵县建成投产”,结果闹出笑话(见《地市报信息》1989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9.
新闻好写,写好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抓活鱼”,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好新闻。笔者将其归结为“五官”采写法。  相似文献   

10.
初做新闻报道工作,往往把精力用在钻研写作技巧上,不注意研究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思想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就会走许多弯路,据我自己的体会,起步伊始,要注意“三忌”: 一忌“未会走就学跑”。记得我刚搞新闻报道,看到老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十分羡慕.手痒痒的。于是也拿起笔来,第一次就写了篇三千多字长稿子,是消息还是通讯,自己也弄不清楚,送给老同志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学“乖”了一点,看报纸上登什么,就写什么;別人写小说,自己也写小说;老同志写诗,自己也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倒爷,如今在新闻圈子里也倒腾起来了。广西某地两名“新闻倒爷”,从报上抄袭他人写的新闻,写上自己的名字或署以化名,“倒”到其他报上发表,捞取稿费,影响极坏。其中一位,看到《广西日报》上刊出“广西赖氨酸厂在南宁建成投产”的消息,抄袭后投到《湖广信息报》。因“倒爷”身处贵县,怕露马脚,抄稿时隐去了建厂地址。编辑发现三要素残缺,便据稿子投寄处写成“广西赖氨酸厂在贵县建成投产”,结果闹出笑话(见《地市报信息》1989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为初学写作的通讯员开设的栏目。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写道:“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他还引用惠列赛耶夫的话说:“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这说的是文学创作。新闻写作也同理。初学者最好是将发表稿和发表前的同一篇稿加以比较,才能领会写作的真谛。本刊就为大家做了这样一件事:选择一些典型稿件,将发表前和发表后的同一稿件一起刊登,并请原编辑讲解为什么要这么改。本期发表《改制方案该不该让职工参与?》以及编辑尹晓燕的文章《新闻稿件行文要简练》,希望大家仔细研读,也希望大家对这个栏目多提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在郭敬明就自己的抄袭行为拒绝道歉并进而引发了文学界群情激愤的“封杀”之后,成君忆就《水煮三国》抄袭的侵权事实却迟迟没有道歉。该案已经于今年6月19日由北京市二中院做出终审判决,纠正了朝阳法院一审对中信出版社允责的判决,同时判令成君忆在判决生效一个月内在《中国经营报》公开赔礼道歉。针对这一名人抄袭事件的台前幕后,近日,本刊记者独家采访了《水煮三国》抄袭事件的当事人中国企业报评论员相晓冬。  相似文献   

14.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15.
在首都举行的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的游行队伍中,知识分子队伍有点不那么整齐,不那么规格化。特别是到天安门,队伍突然展出了一条横标,上写四个大字“小平您好”。知识分子的这种表现,在下面引起了不少的议论。有的说:“你看,就数知识分子队伍乱。”有的说:“这才显得有生气,活泼,他们又不是部队。”有的说:“那个横标,小平后面连个同志都不加,太没一点礼貌了。”有的说:“这样才亲切。”有的  相似文献   

16.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有些记者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意思,按总编辑或自己事先确定的意图,写出来的稿子平平;而通过偶然性的发现或突然灵感爆发,搞出来的东西,却常常“爆响”。那么,作为记者是否可以依此现象就去热衷于“插柳”,而放弃“栽花”呢?抑或为了写好遵命式的必栽之“花”,就心甘情愿地放弃可能“爆响”的即兴之“柳”呢?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给儿童阅读的期刊,题名日“小朋友”,那是再贴切、再好也没有的刊名了。它,充分地表现出这个刊物是儿童自己的刊物。如果这个刊物真正能够把它编成名副其实的“小朋友”,那一定会受到广大小读者的热烈欢迎的。如果编辑需要了解自己编的这个刊物好或差,作家需要知道自己写的作品优或劣,那么,从儿童文学范畴来说,儿童是最忠实的审判员,也是最公正的评论家。听听这一庄严的声音吧! 鲁迅先生说:“……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这是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中,学会准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多学习、揣摩优秀作品的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诚然是帮助自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但是,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学习语言,即认识和分析新闻稿中容易出现的语病,懂得一点“不应该那么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挑挑新闻稿里的语病,研究一下“不应该那么写”,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报刊用语中常出现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热门…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本刊开设“我的书”专栏,请名人名家自述“我的处女作”和“我的成名作”,目的是为了匡正以往的“莫衷一是混乱现象“,”“为今后提供准确可釜底抽薪资料”引言《中国图书评论》要求我写《我的处女作和成名作》。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当然,我并不是不知道处女作好写,因为它只限于自己Z成名作不好写,因为它不能不牵涉到别人。不过,我又想,我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当立即依照事实写下去,不要考虑那么多。一、我的处女作《易通》是我的处女作。我写《易通》以前,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所以《易通》是我货真价实的处女…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豆腐干”:编者读者都喜欢郑日金 “你都是大学里的学者和干部了,怎么还老是写‘小豆腐干’文章呀?”有人不无揶揄地问我。是的,我多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写小言论,小体会、小通讯及知识小品,每周一篇,有时数篇,可并非一开始就乐于这种“小打小闹”,这一业余写作习惯乃是在听从编辑引导和遵从实际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是不是文章短小、简明,就可以信手拈来、一蹴而就呢?不,我对“小豆腐干”同样有自己的严要求,力求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细”,“把短东西写深,把小东西写透”。在坚持多年写短文、说短话的实践中,我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