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的小学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小皇帝”、“一把手”。家庭的这种特殊位置,使儿童心理和性格过于脆弱,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蔡文 《家长》2009,(8):62-63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白领家庭理财存在五大病症:消费指标过剩、资金流动性不健康、家庭保障不足、收入构成过于单一、获取投资收益能力差。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影响包括: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和过于优越的家庭经济背景。针对中学生厌学现象,从家庭教育角度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父母多关心子女,多与其沟通;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4.
随着重组家庭的增多,重组家庭幼儿的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的棘手问题。为了让这些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寻找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另一半结合成一个新的家庭,我们称此类家庭为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最主要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关系复杂,而且相对来说,家庭成员也过于敏感。因此,重组家庭中的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蔡文 《家长》2009,(Z2)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白领家庭理财存在五大病症:消费指标过剩、资金流动性不健康、家庭保障不足、收入构成过于单一、获取投资收益能力差。  相似文献   

6.
作家声音     
白烨批评“打工文学”过于粗糙;王蒙说懂点文学能成全爱情;王朔坦言写小说的野心毁了他的家庭;李敬泽批评各类文学排行榜;  相似文献   

7.
该文论述了家庭文化和幼儿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和特点,并指出了两者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割裂、家庭教育过于强调成绩导向、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文化的融入等。最后提出了家庭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互补方法,包括建立沟通机制、注重品德和习惯培养、融入家庭文化元素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家教信息     
据《现代家庭报》报道,美国目前正流行一种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在教育孩子时,避免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以防男孩过于粗犷、勇猛而缺少平和、细腻气质;以防女孩过于柔弱、内敛而缺少勇气、自立精神,缺乏竞争心及刚强的心理素质。专家指出,实行双性化教育的孩子,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家长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呢?美国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1.孩子向异性学习。2.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3.不宜将性别特征区…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爱的港湾,孩子们在家庭里感受着父母对他们的浓浓的爱,可有的孩子在这爱的港湾里却感受不到爱,他们感受到的有时是家庭的冷漠和不和睦,产生了消极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呢?晓文是一个学习成绩较好且文静的小姑娘,观察其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过于“安静”了,上课时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它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在富裕时代的背景下,家庭德育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家庭过于注重孩子智育发展和物质或金钱上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无法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利于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随着重组家庭的增多,重组家庭幼儿的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的棘手问题。为了让这些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寻找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另一半结合成一个新的家庭,我们称此类家庭为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最主要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关系复杂,而且相对来说,家庭成员也过于敏感。因此,重组家庭中的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重组家庭一般从单亲家庭演变而来。从单亲家庭到重组家庭使幼儿的心理一次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家庭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成人未必都能很好地适应,更…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中相当大一部分自我意识往往过于膨胀,而对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的责任感淡薄。因此,改造现行的学校教育,强化德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  相似文献   

13.
潘君 《早期教育》2006,(5):25-25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与生俱来的,这种责任不仅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不仅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甚至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我赞成自然、平和又不失威严的宽松型教育方式。因为父母过于严厉,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养成孩子胆怯、懦弱、内向的性格;过于溺爱,则会使其骄蛮任性,自私自利。  相似文献   

14.
纵观传统的德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传统的品德教育与生活脱离,教材过于学科化、知识化,课程的设计和编排多采用知识类课程的形态,课堂教学以语言说教为主,道德行为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家庭、社会割裂;学习过于强调知识记忆和概念认知,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评价方式单一。现行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未成年人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值过高,使青少年处于很大的压力,家长这种过于急功近利的办法,往往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它使孩子失去乐趣和自信,并可能滋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性格。另外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面临新的困难和困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处理学生说谎问题既是教育方法问题,又是教育理念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中学生说谎行为产生的诱因,关注那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说谎行为,及时矫正,保证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中学生说谎行为诱因分析中学生说谎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教师教育、学生自身等三方面。(一)家庭的教养方式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惯用粗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在学校过得并不开心,中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为:社会上存在过度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学校里信仰教育缺失,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大量存在,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家庭中问题家庭增多,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增强中学生幸福感的策略为:让中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创设快乐的情景,组织...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但家长在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所谓家庭阅读环境的创设包括心理和物质环境的创设.绝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创设家庭阅读环境时存在"重物质轻心理"的现象.部分家长过于强调阅读成效,过多地强调读本数量和硬件投入,而忽略了对孩子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初中生公德呈现"素质参差不齐""过于依赖外在约束""道德态度消极""知行脱节"等特点,这是学校、社会、家庭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就学校而言,要提升初中生的公德素质,当务之急是加强初中学段的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会独立     
如今,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这已经在许多家庭中不觉得新鲜了。但多数家长认为,这是见怪不怪的小事,不值得注意,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过于溺爱孩子的危害有多大,那样会使孩子变得自私、无礼、蛮横、懒惰。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一下古今中外一些大家的生平和环境: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教育?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