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的怀疑和对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依据或理由的背叛。研究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价值是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意义的标准。社会道德价值是被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价值,源于一定的文化或民族范畴。类道德价值是人类的底线道德价值。类道德价值既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和时代性,也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前者指各个民族和国家在具体历史时期的道德理论和具体伦理实践,后者指各个民族和国家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共同道德价值,当代道德教育要通过多元对话消除不同文化和民族间的价值隔膜.达成和谐世界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信仰面临严重危机。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道德的笃信与敬仰,是实现道德自律的内在机制。道德信仰的实质是人们对人性和生活的一种价值承诺。通过价值承诺,人获得了内在的尊严与价值,生活获得了自身的意义。道德信仰危机导致人们对道德的否定和摒弃。传统道德的合法性危机、道德需求的萎缩、社会支撑系统的脆弱等严重损害了人们的道德信仰。要重建道德信仰,就个人而言,必须养心立德,提高道德能力;就社会而言,必须弘扬传统美德,强化道德的社会支撑,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就是不同文明形态更替的过程。在不同文明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道德信仰危机现象。我们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毫不例外也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关键是进行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和如何进行道德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式微无力,新的价值体系又建立不起来,因而产生了空前的道德困境和信仰危机.而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清静寡欲、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天道承负等思想元素,可以安妥抚慰人们的心灵,成为当下人们突围道德困境和信仰危机的重要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道家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化解生命个体的信仰危机,而且可以为当下社会的道德危机探索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构成:道德规范是形式,道德价值是内容。道德价值亦即所谓行为应该如何,它是行为事实如何对于道德目的(亦即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社会的道德需要、社会的道德要求)的效用,因而又由道德目的与行为事实两因素构成:行为事实是道德价值实体;道德目的是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道德价值推导法是伦理学所特有的发现和证明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发现和证明任何行为或规范的道德价值,首光必须弄清道德价值终极标准:道德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究竟如何?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一个前提;其次必须弄清道德价值实体,亦即弄清所要发现和证明的行为或规范之事实如何,也就是行为或规范的事实依据;是否实际存在抑或纯系子虚乌有?如果实际存在,它属于何种行为类型?它的本性是什么?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另一个前提;最后用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来衡量这种行为或规范之事实,便可以发现和证明它们的道德价值;符合者便具有正道德价值,便是应该如何的行为或规范;违背者便具有负道德价值,便是不应该如何的行为或规范,这是道德价值推导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道德评价是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已经发生的行为和道德现象做出善恶或者正邪的道德评判,以表明其褒贬态度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活动。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在伦理学界历来存在多种分歧,因此,要想做出科学、客观和公正的道德评价必须确立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道德失范现象作为转型时期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制度层面分析,它是对社会现有制度约束体系和道德原则、规范的一种违背和破坏。而在更深层次上从人的角度分析,它引发人们的道德信仰危机,这些都必然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较为深远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具有了比较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道德知识和行为“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道德信仰的终极价值支撑。而没有道德信仰教育引领的道德教育,处处凸显了其价值上的无根性,这就致使道德知识与规范杂乱无序。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根源及其扭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有:道德理想目标的丧失和道德失范,道德情感的麻木、困惑、缺失,道德生活动力的欠缺或扭曲和道德人格分裂等。道德信仰危机的社会根源包括德行与幸福的严重背离,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人们道德信仰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道德信仰政治化的后果等。扭转道德信仰危机的措施包括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建立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社会制度.正确对待个人自我利益追求与道德信仰的关系,加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道德失范现象是困扰我们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主观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价值追求搅乱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追求;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消解,使得功利价值追求的最后防火墙被拆除;道德底线的丧失则使得人们的行为肆无忌惮;道德情感教育的不足或缺失则使人缺乏对美德或德性的喜好和鉴赏力。而道德的重建也应立足于其产生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但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却不是绝对的。信用行为可能具有负的道德价值,非信用行为也可能具有正的道德价值。伤害了更高道德原则、伤害了公共利益和从恶的目的出发的信用行为,都不具有正的道德价值。市场交易时价格商谈过程中出现的“不诚信”言行、出自善意的不诚信言行和无违道德原则的不得已的谎言,都不具有负的道德价值。判定信用行为的道德价值应该遵循公信原则、大义原则和经权原则。  相似文献   

15.
道德信仰是信仰的基本形式,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道德体系中的最高价值理想或最高人格境界,凝聚或整合着各种道德诉求和规范。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重要阶段,由于旧的道德信仰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的道德信仰价值观尚不完善,以至于出现了普遍的道德信仰危机现象。在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道德信仰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该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价值哲学与人生、社会哲学学说。它是科学理论(历史主义)、哲学观点与价值学说(人本主义)的内在统一。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探讨人生、社会、道德现象的状态、规律;反思构建人生、社会、道德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探讨确立人和社会实践的行为法则;研究道德实践的机制和广泛运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指它是科学学科还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在这个问题上尚有争论,我们认为,它仍然是哲学性质的,这是因为:第一,这是由其研究对象-道德观象的抽象性与广泛联系性所决定的。第二,道德作为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本身具有世界观意义。第三,在哲学史上,伦理问题一直是哲学思考与研究的中心问题。伦理学不仅是哲学,而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哲学而非认识哲学,是人生与社会哲学,而非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17.
发展的异化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无法逃逸在伦理道德的价值评判之外。立足于伦理视角,我们在讨论发展的道德价值之维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标尺之外,无法回避对真假发展进行伦理价值的辨析,否则,发展终将会因为缺乏道德价值导引而走向虚假。为了能够立足于"善"的基点超越"恶",消除贫困成为了基于道德之真实发展的优先考量。传统发展的伪道德性和不科学性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的虚假发展等异化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发展需要伦理价值的导向、定位与道德规约,使之趋于"善"、彰显"真",并走向科学,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全体人民的真正幸福。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背道而驰的现象,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悖谬”现象。例如,医生本应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收授红包是一种违背医德的行为,人们对收红包的医生和行为深恶痛绝。但是,一旦自己有病要治,或者要动大手术,出于对医生责任感的不放心,相当多的病人又会放弃原来的道德准则,主动向医生投之以桃。价值取向的“悖谬”现象源于一种作为弱势群体的无奈,也源于某些居心险恶者的投机取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德治的脆弱根基:实事求是精神和勇气的缺失。社会价值取向的“悖谬”现象不可阻挡地会蔓延到…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教师也不例外。信仰危机、行为失范、心理失调是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应对社会发展的时代挑战,呼唤教师的价值自觉势在必行。清醒的价值意识、坚定的价值立场、理性的价值判断、创造性的价值活动是教师价值自觉的主要特征。教师自身、学校及师资培养机构是提高教师价值自觉水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