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上,荒诞体验一直伴随着作家的创作。荒诞体验是人对自身生存处境的一种感悟,它随着人的物化的日益加深而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果说,以卡夫卡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主义作家对人的荒诞性感到惊诧不已,存在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抵抗来摆脱荒诞感;那么,以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则已经认同和接受了荒诞的现实,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只剩下等待和调侃。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先锋小说"浪潮中,马原的小说创作的意图旨归已经明确地经由西方现代主义而最终指向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细察其作品,其中具有清晰可辨的这样一种经由现代主义而至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裂变。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共有的内在精神轨迹。我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非理性主义特征不能只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文坛中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深远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一位代表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的作品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也因此受到世俗的抵制。她在创作中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以及现代派绘画风格,用以表现出人物的瞬间意识特征,借助于后现在主义表现方式以及"持续现在时"的艺术风格,采用大量的重复技法,深入融合其创作理念。以斯泰因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斯泰因的文学语言创作风格,可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已有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浪漫主义之所以区别于古代,根本上在于它所具备的"现代"特质,其核心内容是个性主义。个体的"我"被抬高到了史无前例的地位,在艺术上确立的以创作主体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学本体论,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它强调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要讨论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带有现代主义元素的文学,范围包括新感觉派、象征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和范围较为广泛的“唯美—颓废文学”。上海是现代主义全球旅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但正如李欧梵指出,中国的现代前卫作家虽然在新文学运动中引荐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不过我们很难在这些中国作家本人的创作上找到标志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入手,在论述了其出现的理论及历史和文化背景后,进一步概括了"黑色幽默"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元小说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戏仿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不确定性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当下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采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论述了文学转型中的三个“主义”及其基本流变:一、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三、现实主义的归去来兮。并结合有关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既成说法进行质疑与修正;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印证,对现代主义文化运动、文学现象的梳理与论述.以及具体描述了现代主义文学追求空间形式的特征表现.阐明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消解与营构的两面性表述。从而阐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解构价值形态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意义的重建、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主义,在西方是个"庞然大物",它广泛地影响了现代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许多文化领域.弗洛伊德主义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主义作家言必称弗洛伊德,是已经流行了近四分之三世纪的"时髦".近几年来,随着关于现代主义的讨论逐步深入,弗洛伊德主义在国内也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加准确、更加深入地对弗洛伊德主义重新进行评价,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英美文学当中最重要的两种诗歌流派当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无论从形式到创作原则,还是对创作主客体的选择上,后现代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将简单分析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上的差异,比较二者的创作渊源、创作的主客体、动机及手段,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自然派形成和发展时期走上文坛,创作明显受到自然派影响,但他努力寻求新路径,思想意识上表现出尼采哲学、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征兆,几乎是“前现代主义”,艺术方法上表现出心理现实主义、立体化结构、作家退出作品等现代主义模式。他扎根现实主义,却跨入现代主义门坎,是现代主义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5.
简论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文学观念高伟光现代主义作家的文学观念,是二十世幻动荡不安的欧美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现代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体现。现代主义作家虽然在流派的纷争和时间的流逝中各具特色,但他们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也形成了共同的文学观念。这种观念既是...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卡夫卡创作中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夫卡生活在一个现代主义风行的时代,但他对现代主义颇有隔膜,他的创作的独特性、难解性迎合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卡夫卡虽然没有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则,但他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特征却是非常明显的;正像"延异"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一样,"延缓"则是卡夫卡创作的基本特征;卡夫卡也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在强调语言存在论意义的同时,意识到了语言的危机,并为此而深感焦虑。  相似文献   

18.
在蓬勃发展的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中,有两大"主义"特别引人注目,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二者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不同。一般读者很容易将其混淆。本文将浅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廓清其基本内涵,并将二者进行比较,找出其在语言、文本形式、思想及艺术倾向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以期读者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时期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汉译与接受史上,"京派"作家拥有无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们对"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领袖伍尔夫的现代主义美学和意识流小说的仰慕,是其审美主义旨趣和推进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自觉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伍尔夫作品的汉译作出贡献的"京派"成员主要有叶公超和卞之琳,萧乾的伍尔夫研究则具体而微地映现出现代主义文学在特定语境制约下的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