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纵观当下,汉语的学习和使用者数量急剧增长,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也更加广泛。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更是同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的精华所在,成语翻译问题关系到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英汉词典是汉语成语英译的重要媒介,其中有许多内容是针对外籍汉语学习者编写,因此,其中的成语翻译质量高低关系到我国对外文化的传播成效。将翻译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分析英汉词典中的成语翻译问题,以期能对词典编篡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羡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各个层面大量存在羡余现象。通过对汉语词汇中的最基本元素——双音词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将羡余成分的界限作出大致的划分,排除几种貌似羡余的情形。双音词两个词素的羡余性可以分为单向羡余与双向羡余。羡余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各机制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柯敏 《现代语文》2013,(5):60-62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羡余现象十分常见,前人从双音词羡余、音译词羡余、词汇羡余等角度,在羡余定义、类型、成因、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在前人"羡余即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的羡余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定义更为严格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并对其结构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词汇羡余的六种类型,总结了词汇羡余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四字并列成语是在成语并列关系结构中,有少数是四个单音节词并列如柴米油盐、琴棋书画、亭台楼阁、梅兰竹菊、绫罗绸缎等。通过对四字并列成语类型、特点、来源、运用情况的分析,希望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成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汉韩同形同义成语为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提供了很多便利,但由于汉韩句法不同,有时也会对学习者在句子中的使用造成困扰。以新HSK六级词汇中的汉韩同形同义成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汉语与韩语汉字成语在中、韩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及使用的差异,并对成语所担任的语法成分进行比较。这些成语在韩语中比在汉语中应用得更加灵活,两者的不同之处多于共同之处。这些不同也反映在教学方法、教材结构、词典例句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一些原本表示否定的词在特定句式中不具有否定意义,且有没有这样的否定词不影响句子的肯定意义.这些词可以被称为否定羡余词.本文考察了汉语中否定羡余词的多重特性.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句中存在着一种重复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语病,而是一种羡余现象.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说明了羡余现象的存在和羡余现象存在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数字成语作为特殊的一族,已成为汉语成语的一个鲜明特点.数字成语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特点,总结其表现形式、内部结构、数字表意等,有助于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成语学习.  相似文献   

9.
"羡余"是从现代信息论引入的术语,在语言学领域用来描述语言中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本文从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的类型、成因、作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羡余现象进行论述,认为它是语言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汉语为汉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为汉族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人们把汉语进行了压缩凝练,从而产生了固定的词组,即汉语成语。汉语成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我国文化的进步。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不断交流,汉语成语翻译成为了当前文化发展的难题。主要通过分析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而阐述文化定型对汉语成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词缀羡余现象是指词缀语素不参与词义构成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表现明显。从位置角度考察,可以分为前缀羡余和后缀羡余,几乎在各个词类上都有表现。羡余词缀表示高度抽象的范畴意义,不定位、不成词,容易发生轻声化。这些羡余的词缀在构造双音词、辅助成词和促使词根语素语义具体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羡余现象是任何像语言这样覆盖面广而又富于弹性的交际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羡余现象。本文试从语言习惯、审美观念和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分析汉语中羡余现象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消极和积极羡余的界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汉语源远流长,词汇丰富多彩.汉语中的习语包括成语、俗语等,而英语中的习语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等多种形式.英语习语在英语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汉语习语在汉语语言中也承担重要角色.而英语和汉语是高度发展的两大重要语系,历史悠久,各自都拥有大量的习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更好地学习英汉语言,广大学习者必须加深...  相似文献   

14.
石娇 《海外英语》2012,(3):137-138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加大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频度和范围。汉语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西民族背景、文化因素和汉英两种语言结构差异,汉语成语英译困难重重。如果汉语成语翻译不当的话,就会引起交流误解。目的论是汉语成语英译中重要的理论,该文将目的论作为指导原则,在分析汉语成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目的论的三个法则在汉语成语英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的语义类型有十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共同的类型特点是状语传达的语义都是中心语的重要属性或特征.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汉族人认知上的时间次序观念是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现代汉语状中结构羡余成分在认知上的突显性则是在语用上有突出强化效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有的现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视角观察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异同,探讨习语与成语翻译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换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民族语言特色的一种反映,是一国语言所固有的。除了少数偶然巧合之外,绝大多数甲种民族语言的成语,不可能在乙种民族语言中找到铢两悉称的等值成语。成语翻译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就在于这一点。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极为优美丰富的语言。我国文化悠久,领域广阔。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它是我国文学的精髓。英语是英吉利民族的民族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用英语。英语中也有大量的成语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体,这与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声调规则以及传统的诗文形式密切相关。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绝大部分是四言句,对汉语成语的四字格有着重大影响。现把从《诗经》中直接援引的比较通用的成语找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成语大部分与古代典籍有关,从整体来说,成语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的,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也可以说,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成语中不仅保留着不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读音,保留着大量的古词义,而且还保留着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古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本文拟从词类活用、倒装、省略、判断句、被动句等方面对成语中遗留的主要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作一梳理,以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语言简而易晓,含蓄有致,堪为语录的典范.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了结构稳定、意义完整的成语,对后代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产生自<论语>的成语的形成方式、结构形式以及古今意义的分析,我们就能以小见大地看到汉语成语的发展演变,了解到汉语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从而体会到汉语语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