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依照新奥运周期(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对艺术体操难度体系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剖析,逐一解读身体难度、舞步组合、结合旋转和抛的动力性动作、器械熟练性4个基本组成部分,并顺应规则的变化规律前瞻国际艺术体操难度体系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规则的不断调整引导着艺术体操难度向“超高、超美、超惊、超巧、超稳”的全新方向发展;“价高、美韵、惊险、巧妙、完美”将成为艺术体操难度发展的主体特征;新奥运周期的变化特点,将创新的编排和完美无缺的完成做为基石,双重拉动成套动作最高分值的获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与图像解析为研究方法,对艺术体操的时空特性在新时期规则的环境下展示出时空美感,并达到完美境界进行了论述。阐述了艺术体操的时空特性与动作的创新、组合编排及运动员身体综合素质的关系。提出新奥运周期成套动作的编排侧重点,合理巧妙的运用身体与器械结合从而体现“难、新、险、美”的编排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985~2005年以来7个版本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的比较研究,发现艺术体操项目正在朝着动作规格高标准化、单个身体难度动作结构复杂化、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美”、“难”、“新”是竞技性艺术体操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和2014年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的个人全能前8名优秀运动员4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依照新周期国际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评分规则的变化特点,遵循新周期规则强调艺术体操向艺术性发展的脉络,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价值为出发点,从编排的细腻技术环节入手,对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舞步组合编排特征进行详实剖析,旨在探寻其编排存在的差距,提出适应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舞步组合编排的新趋向,以期提高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的编排水平,为力求走在国际艺术体操发展前沿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新周期下舞步组合是体现艺术体操艺术性的典型代表,舞步组合呈现形式简化单一,器械运用缺少技术含量,主题色彩匮乏,是我国个人项目舞步组合编排的症结所在;赋予"优化"的动作表现形式,富含"优质"的器械技术内涵,凸显"个性"的主题色彩,打造"完美"的艺术美韵,是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舞步组合编排的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奥运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个人项目器械难度(AD)在成套中的运用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解析器械难度在中外优秀运动员成套中的运用,对各项器械的器械难度进行总结归类,剖析设计精美绝妙、衔接自然流畅的器械难度的构成因素及编排特点,指导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编排,加强器械难度的训练手段,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新周期个人项目成绩的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1976年以来9个版本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难度的发展和创新始终是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主题,在创新难度动作时要以确保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为原则;2)对于艺术体操运动来说,成套动作完成的高质量是艺术体操运动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必须在动作规格上下功夫,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3)器械技术动作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在器械技术动作的开发和训练上多下功夫;4)加强成套编排的艺术性,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艺术表现力;5)跳步类和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艺术体操的特性,并有利于与器械的结合,应加强运动员这两类技术动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针对2009-2012年国际艺术体操新规则变化特征从技术难度的数量、结构、艺术性和完成质量等方面对新旧规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2版规则总分值变化促使成套动作各项技术价值必须均衡发展;身体动作难度在数量上的较大改动使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基本构成向着量少而精的高规格方向发展;难度内容体系的巨大变动使器械技术成为难度进行评分,更加强调了艺术体操需要多样化、多维度发展;艺术价值分值比重加大,更加突出了艺术体操以美为基准和谐发展的项目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资料、图像解析、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对近两届奥运周期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棒操器械技术的运用趋势与规律进行探寻。结果表明,棒操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特殊艺术性加分最为丰富;在与不同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结合中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戴晓敏  洪小平 《体育学刊》2005,12(3):120-122
身体动作难度一直都作为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一大突破口.难度是一套动作的主干,是决定成套动作技术价值评分高低的唯一因素.2003年版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最大突破点就在于,身体动作难度数量的迅速增加,动作类型增多和动作技术复杂化加大,并将其身体动作难度的难易与分值结合,实践再次说明了难度是当今竞技性艺术体操美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艺术体操"全国冠军赛"成年个人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4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研究。主要依照2009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对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的选编特征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顺应规则的变化规律探索器械难度的发展走向。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对圈操难度选编与技术驾驭的最好,其次为绳操、球操,带操为弱势项目;各项器械熟练性动作的选编形式较为简单,缺乏多样化;提高带操器械难度技术与惊险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选用器械惊险性动作作为成套结束动作是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用手"运用器械将是今后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李卫东  张景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81-482,487
采用纵向测试追踪调查,比较分析了大众艺术体操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形态及机能状况的影响,证实大众艺术体操能改变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形态,增强体质,对于预防肥胖、心血管疾病及延缓人体衰老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中老年妇女值得选择的一种效果理想的健身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奥运赛场上,汇聚了世界顶级的艺术体操精英,使我们领悟到细节的成功孕育着成功的必然.通过对国内外国际裁判的调查和访谈,世界强队的长盛不衰都有着相同的经验:在竞赛中追求场上成套动作的完美诠释;在训练上重视专项基础阶段中动作细节的训练,认真落实训练大纲,重视对国际评分规则的研究和国际裁判员的培养,这些都是世界艺术体操强队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来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跟踪调研,比较世界艺术体操强队,我国必须加大后备选手的储备量、认真负责地抓好后备选手的基础训练、推进国际裁判的重点培养,才能促进中国艺术体操队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3.
通过艺术体操新旧规则的对比,分析得出它们在技术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完成扣分等方面都存在着的差异看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为艺术体操项目的训练及创编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特征的体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形态与机能测试研究,旨在探索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与体能训练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体能训练的身体形态优势,身体机能水平在训练中较稳定,提示运动员有进行大运动量体能训练的潜力和空间,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对体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120名退休中老年女职工六项体质指标的测试,经过四周的实验对比研究,讨论了健美操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制约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表现力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乙君 《体育科研》2005,26(2):36-37
针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动作完成过程中缺乏表现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性格、器械技术、音乐理解等方面对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进行论述,进而提出在日常训练中应加强对器械基本技术、音乐知识及各相关艺术门类的学习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改善动作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伴奏音乐是艺术体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艺术体操的灵魂,这就对如何选择伴奏音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就伴奏音乐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音乐和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艺术体操转体动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应具备的3种竞技能力:转体启动能力、旋转适应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针对上述技能研制了不同的专用训练仪以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进慧  熊鹰 《体育科技》2003,24(2):37-39
对少儿运动员在艺术体操竞赛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并结合少儿心理、竞技心理及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 ,对竞赛中少儿运动员的心理调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七运会艺术体操团体冠军贵州省(成都体院)艺术体操代表队的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进行了测试研究,为教练员科学地掌握本专项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建立优秀艺体运动员的选材模式、运动训练的控制及运动竞赛的成功,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