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题材创造的,组织群众表演的,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故事剧。"首开先河的是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栏目,十年后,该栏目剧的制片人马及人正式提出了"电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栏目剧现状来看,湖北有《经视故事会》,陕西有《都市碎戏》、《狼人虎剧》,浙江有《本塘第一剧》,江苏有《百姓聊斋》,广东有《夜倾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栏目剧已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2.
栏目剧,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睿 《视听界》2006,(4):61-63
近两年来,电视栏目剧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屏幕上,它以写实性的风格、亲民化的剧情很快在受众市场取得了理想的收获。2006年更是被一些业内人士预言为“栏目剧年”。实际上,栏目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已有数十年的发展时间。但栏目剧在近年来的走红则和受众市场的变化及媒介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栏目剧”在风格形态、长度、拍摄方式等方面与情景剧有许多相似之处。情景剧最早来自美国,有两个基本要素使其在本质上和栏目剧划分开来。第一,情景剧一定是喜剧。第二,情景剧必须是室内戏,一般不用外景。在我国,有些情景剧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栏目剧,在我国始于1994年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经过10多年的孕育和发展,到2006年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屏幕上处处开花。栏目剧起源于情景剧(最早由英达引入中国),它将新闻性、本土性等糅合进来,形成一种喜闻乐见的  相似文献   

4.
栏目带是一个频道在一周中有5至7天在固定时段播出的栏目组合,在频道编排表上因为贯通一周同一个时段,好比一个带状,所以称为栏目带。栏目带由每天播出的各子栏目组成,这些子栏目可以同一主题形式同一栏目名称,如重庆卫视《雾都夜话》,每天播出形式相同,都是由真人真事演绎的阐述社会家庭情感话题的栏目剧;四川卫视的《新闻连连看》以故事演绎新闻也属于这个范畴。  相似文献   

5.
韩晓飞 《现代传播》2007,(5):153-155
对于电视栏目剧这一新生节目形态,国内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总的来讲,它是"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存在,具有统一的片头、主持人及由演员演义的故事情节的电视节目形态."①其突出特点就是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完全模糊以至打破,例如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开篇便说"这不是电视剧,这是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广东南方电视台《真实故事》(News Story)更是从名字上就旗帜鲜明地将二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第一个栏目剧剧本交流平台“中国栏目剧网”的正式开通,在2007年的电视竞胜市场上,栏目剧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再次逼入人们的视野。除去早在1994年年初就已开播的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栏目之外,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视故事会》、陕西电视台的《都市戏碎》、苏州广电总台的《故事会》、湖南电视台的《爱情魔方》、  相似文献   

7.
吴斌 《新闻窗》2006,(5):42-43
1994年,重庆电视台推出了《雾都夜话》,开创了国内电视栏目剧制播先河。在经过十余年的培育期后,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一批电视栏目剧经过山重水复的坚持,已成为国内电视界的新贵。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和准备开办栏目剧专栏,最新的栏目剧有南方电视台的《真实故事》等。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重庆卫视推出《雾都夜话》栏目后,电视栏目剧便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也日益为很多电视台关注。在电视栏目竞争极为激烈的当下,这样一种完全本土化的节目形态的出现,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也为目前国内文化产品短缺的现状打破了瓶颈。然而,随着各电视台电视栏目剧的不断出现,电视栏目剧也呈现出几大令人担忧的趋势。如何正确分析电视栏目剧的现状及发展趋向,对于电视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自1994年开播以来,开国内方言栏目剧的先河,曾经创下收视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般的方言栏目剧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荧屏。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方言栏目剧却逐渐陷入低谷。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例,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成功的原因、发展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彦奇 《视听界》2011,(5):58-60
一.栏目剧的繁华与衰落1.兴盛1994年,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火热开播。之后,栏目剧一度遍地开花,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至几乎各个省市,数量近百。栏目剧的兴盛,不外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电视栏目剧是新近在我国省级地方台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如河南电视台的《中州夜话》,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新闻故事会》等,在出现一段时间后,电视栏目剧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因而被不少电视台当做“拯救”收视率的法宝和电视剧之外的重点自制节目。目前,电视栏目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已经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第一个栏目剧剧本交流平台"中国栏目剧网"的正式开通,在2007年的电视竞胜市场上,栏目剧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再次逼入人们的视野。除去早在1994年年初就已开播的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栏目之外,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经视故事会》、陕西电视台的《都市戏碎》、苏州广电总台的《故事会》、湖南电视台的《爱情魔方》、江苏广电总台影视频  相似文献   

13.
提到方言栏目剧,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地方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方言栏目剧.如重庆电视台著名的<雾都夜话>、陕西电视台广受欢迎的<百家碎戏>、<都市碎戏>等等.这些栏目一般在各地方电视台的固定时段播出;时长大约三四十分钟;内容以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琐事为主、各集内容之间没有相关性,是一种特殊的电视栏目.比如,播出语言是当地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演员以未经专业培训的群众演员为主,而不是职业演员;采取制播分离的方式,一般由当地私营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电视台购买和播放的电视短剧.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0月,全国第一档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在重庆电视台诞生了,到今天,栏日剧已走过了十四个年头.近儿年,栏目剧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2007年全国共有近百档栏目剧,具有代表性的是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浙江电视台<本塘第一剧>,山东电视台<绝对故事>,江苏电视台<欢喜冤家>,无锡电视台的<大话阿福>,湖南经济电视台<故事会>等.2008年,栏目剧的繁荣景象有所褪色,出现了节目同质化、收视率下滑、美誉度下降等现象,这使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栏目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栏目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创作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戈小燕 《视听纵横》2007,(1):106-107
2006年在全国的电视荧屏上,一下子出现许多栏目剧,有文章这样描述:"在栏目剧开山之作《雾都夜话》孤独地进行了10年探索之后,栏目剧在2006年终于得到井喷式发展。近年来,中国地方电视媒体进入日渐浓厚的以开发本土内容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1):37-39
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曾经取得辉煌的方言栏目剧为代表,总结其依靠准确的受众定位、独特的本土化色彩、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深入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在受众定位、题材内容、创作资源以及栏目自身等方面的局限,由此提出了方言栏目剧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电视栏目剧吸收了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的优点,并运用了电视的多种传播手法,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电视节目。《雾都夜话》、《绝对故事》、《本塘第一剧》、《经视故事会》、《教子故事会》等一批节目都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18.
王革生 《青年记者》2009,(18):73-74
作为继民生新闻之后的又一电视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近年来在各省市电视台悄然兴起,以其本土化、平民化、贴近性的特点为广大观众所关注和喜爱。如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浙江影视娱乐频道的《本塘第一剧》、四川电视台的《经视麻辣烫》、广东电视台的Ⅸ外来媳妇本地郎》等在观众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李三强 《声屏世界》2006,(11):37-39
电视栏目剧是新近在我国各级地方台火爆起来的一种节目类型,它通常以电视栏目为依托,以演剧的方式呈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时长多为半小时左右,每集均有一个完整的故事;2.风格上偏向喜剧色彩,喜欢用本地的方言俚语甩包袱;3.带有很强的纪实性,直面当下社会热点焦点,将镜头对准普通人普通事;4.制作方式较为灵活,直接招募当地演员(甚至群众演员),边制作边播出,对收视率有灵敏的反应能力……与刚出道时的寂寂无名相比,现在的电视栏目剧可谓风光无限。无论是广东的《外地媳妇本地郎》,重庆的《雾都夜话》,还是长沙的《故事会》,武汉的《江城一家…  相似文献   

20.
一、电视栏目剧的兴起与发展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依托于固定栏目,通过演员演绎、主持人转承来讲述故事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播出单元.它兼备栏目和戏剧的特点,“在栏目中演戏,在戏中做栏目”①.它以栏目的形式制作和播出,以剧的形式来表现,通过一些平凡人小事来阐述生活道理、认知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