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朋党之争与宋代政治息息相关,且贯穿了整个大宋王朝的政治发展史。仁宗时期的党争是宋朝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党争,对后来熙、丰时期的党争产生了较大影响。两宋时期,随着中央专制主义集权的加强,监察制度也进一步发展。宋真宗时御史台与谏院合二为一的趋势逐渐形成,这使得宋朝台谏的职能远远超过了唐朝,面对党争——宋朝政局动荡的最直接反映,台谏在党争中的作用亦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仁宗朝殿中侍御史赵与知谏院范镇因对于弹劾宰相陈执中杀婢一事的主张不同,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本文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的考查,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台、谏关系、台谏风气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宋仁宗至和二年陈执中被免相的过程中交织着台谏、宰辅与皇帝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其中既有宰辅与台谏的矛盾,也有仁宗对台谏的抗拒。陈执中身为宰相,无论是在为政还是做人方面,都难以成为朝官的表率,以监察宰相为任的台谏自然会寻找机会予以弹击,这是台谏要求罢免陈执中的重要原因。台谏越职干涉宰相的任免,让仁宗由信赖台谏转为抵触台谏的行为。此时以陈执中为首的相权并未威胁到皇权,在仁宗看来陈执中无大过,故无意罢相,最终罢相是因为顾及到公议,慑于"拒谏"的恶名而屈从。皇帝既要借用台谏制衡宰辅,又不允许台谏滥用风闻言事的特权,制约相权的正常发挥,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  相似文献   

4.
略论北宋仁宗朝的豪纵狂怪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仁宗朝时期存在着一种以豪纵放逸、粗鄙狂怪为主要特色的诗风,其形成和当时文士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石介的推崇盛赞及一些诗人对韩孟一派的“变怪以仿”密切相关。此种诗风有廓清西昆旧弊之功,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前奏,对宋人成熟个性之形成亦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朝的风闻监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风闻具有不同于前代的特点和作用。宋代风闻以台谏为主体,并向一切监察力量开放,阵容强大。宋朝风闻“不问其所来”、“不责之必实”、“不白台长”,比前代更为宽松自由。但宋代既不许风闻诬劾,也不许风闻皆劾,有所禁止和约束,风闻只是监察制度的一种特殊的补充的方法和手段,因而不能把它视为导致滥劾党争的洪水猛兽。但由于专制集权政治的内在规定性,风闻运作又始终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不能完全发挥预期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宋仁宗朝是北宋士风重建的重要时期,民族边患、积贫积弱的政治现实激发了士大夫文人的济世情怀.与此同时,道教思想在仁宗朝也有长足的发展,成为士人摆脱现实困扰、慰藉心灵的重要依托,并深刻影响着仁宗朝的士风与文风走向.  相似文献   

7.
叶玉琴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17-20,24
通过阐析晚清立宪改革中,台谏中人的许多奏疏是围绕着变封建体制为君主立宪体制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指出谏议的内容、性质明显带有近代议会民主色彩、资本主义倾向。台谏中人从君主立宪的角度去维护皇权,当他们看穿清廷假立宪时,群起抗争,掀起台谏风潮,在社会上造成积极影响。他们是一群代表统治阶级中下层拥护、参与宪政改革的中坚力量,应给予恰当的地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宋朝诗词中的哲理意蕴进行了简略分析。从宋诗词这一特点产生的根源入手,提出宋朝哲理诗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论证了宋朝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独特地位和对后世的重大影响,指出宋朝诗人的创新是值得后世认真总结、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北宋仁宗朝嘉祜时期,文人关于<明妃曲>及其重阳节之会的唱和活动与唱和诗作.在内容上,前者讲究立意的翻新出奇,充满浓郁的议论色彩,这对宋代诗歌的好发议论,直至形成"以议论为诗"的"宋调"有一定的影响;后者其创作内容与创作态度,具有明显闲适性、世俗性的特点.同时,诗歌的娱乐功能得到肯定,雅集唱和成为文人们遣玩智力、释放压力的有效手段.这是对"美善刺恶"功能的一种补充,对宋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介于私学与官学之间的积聚大量图书、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唐末五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其中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兴盛于宋朝(9&y-1279年)。宋朝书院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办学形式、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书院的教学经验独树一帜,其精华至今仍闪射着不灭的光辉,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启示。一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大兴书院,其数量之多,规模之…  相似文献   

11.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晋宋的文学批评,涉及对彼时文学理论总体状况的评述、对具体文论家及其文论观点的认识、对当时重大理论问题的辨证等。对今人而言,《文心雕龙》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魏晋文学批评的窗口,也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魏晋文论资料。总结和剖析《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江右地区的迅速发展,表现尤为明显。钟传、彭玕等豪杰竞起,保境安民,重视教,治绩卓。彭玕家族迁入湘西土家族发展,延续至于明清。宋齐丘对南唐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赋税政策的积极影响,持续至北宋中期。江右豪杰的活动不仅为本地区在宋代的繁盛奠定基础,并且在唐宋之间学术取向与思想建设重心的转换中,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两宋之交的战争为切入点,考察岳州北宋末年战争之下的经济状况,通过对南宋岳州战后重建工作的归纳,认为尽管战争带来的创伤影响甚大,由于南宋坚持经济建设,所以较北宋仍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宋社会转型,宋尚文治,为《史记》在宋朝的传播开辟了历史素地。《史记》内容包罗万象,体大思精。《史记》在宋代的传播对宋代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研究《史记》在宋代的传播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宋社会变革日益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成果颇丰,但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从制度层面分析,对社会变革的另外一个方面,消费价值观的变迁,关注不是很多。唐宋社会在俭奢论、阶级消费以及精神娱乐消费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国古代的消费史上有重大影响,对此进行研究也将更有助于我们对唐宋社会变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 ,太学本为品官贵族子弟而设 ,宋代太学却将庶民纳入招生范围。王安石改革太学教育 ,实行三舍法 ,太学具备了一套严密的考试、选拔、奖惩制度。至宋徽宗时 ,太学达到鼎盛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对宋代太学发展历程、原因、意义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张之翰是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他的《西岩集》里保存了一部分宋末诗人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宋诗纪事续补》、《宋诗纪事补正》直至《全宋诗》之遗佚。而那些对于这部分诗人、诗作的评论,则又可以为《宋代文学批评史》尤其是宋代的诗论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丁忧制度是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去官守孝的一种礼法制度。在极度提倡"孝"的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有极大的影响。宋朝政府为确保丁忧制度的执行,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在宋代,大多数官员能主动执行丁忧制度并完成3年守丧的期限,但政府在遇"金革之事"时对具有"捍卫封疆之能"的武官进行起复,对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加以夺情、起复。对个别官员为了权位、利禄而"匿丧"或营求起复等有违孝道的行为,不仅社会舆论会进行谴责,而且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而对于"孝感于天"的人朝廷则会授予官职或加官进爵。此外,在宋朝的党派政争中,丁忧制度还会成为打击政敌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是白居易杰出的长诗,但宋代文人对它的阐释,无论是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多有贬低甚至是否定性的评价。宋人的不满并非仅仅是对叙事诗的接受问题,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宋代是君主专制加强,士大夫对皇权依附性显著加深的时代,这种政治文化影响了他们的阐释和文化接受心态。他们对《长恨歌》的阐释是君权至尊的政治伦理意识在诗学批评领域的话语体现,尊君的道德思维模式成了他们诗学的话语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