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漫天地     
五月的炽热已将春天带入夏季,在龙潭湖公园举办的第二届北京龙潭动漫节暨第二届"动感地带"杯Cosplay大赛,正在这盛夏般的气温下为全市人奉献一场又一场精美绝伦的Cosplay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2.
正太阳先生一到夏天就毫不吝啬地发出它的光和热,令气温节节攀升。这不,气象预报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达38℃以上。办完案,奇奇冲破热浪,来到了妙妙家。"今天外面真热,你看我都出了一身汗了,受不了了,我要喝冰水!"奇奇一进门,就大声地嚷嚷着。妙妙:"奇奇,你总是一热就喊喝冰水,这样对胃不好。今天我们不喝冰水,我告诉你一个更解渴的办法,你试试看?"奇奇:"给我吃冰激凌吗?"妙妙:"你就想着吃冰的、冷的。试试这个,闻闻看,香不香?"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将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重新组合,以生活实例做引,以实证的思维贯穿,尝试问题探究的研究型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得基本知识的同时,受到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的训练,培养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1. 识记0℃等温线的分布,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2.学会阅读使用等温线分布图,气温年变化的曲线图等,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3.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具:投影片、板图。四、教学过程1.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了“收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离不开气温。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气温…  相似文献   

5.
"六一"节前后,幼儿园常出现幼儿发热人数突然增多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常见的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引起发热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州地区六月份气温较高,此时细菌、病毒很活跃.此外由于天气炎热,人的体能、律液消耗较大,幼儿容易疲劳,抵抗力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课内六才     
《中学生电脑》2010,(10):38-38
1,教室外的气温节节下降,洪尘将温度计摆放在走廊墙壁上,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液面慢慢降低,“水银液面降低”的原因,是因为水银的哪一种物理量变小了?  相似文献   

7.
"世界的气候"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气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阐述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世界气候的学习。气温和降水是学习气候的前提,气候则是对前者的高度概况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气  相似文献   

8.
夏季到,宝宝生病次数也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而增加。最让妈妈发愁的是宝宝生病除了吃药,在饮食上吃什么有助病情康复,又有哪些食物吃了会加重病情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气温节节攀升,大家是不是越来越渴望冰爽的感觉呢?肯定有不少朋友在不停地点头说是吧?如果是这样而且大家也正努力这样做的话,那大家就要小心了,因为夏天正是各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大气运动部分,先介绍了热力环流,然后介绍了三圈环流,它们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非常容易陷入把气温和气压的关系理解为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大博士,我发现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比 我们测量的实际温度低,这是为什么? --湖南省冷水江市金星学校 李晓 大博士:其实,这是因为人们不 了解感觉气温、室内气温、室外气温与标 准气温之间的区别,所以才会造成这种 "误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一版)第二章的内容是:"世界的气候",第二节的内容是:"世界的气候类型"。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较准确地阅读与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相应的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这对初中生而言,这是个难点。如何找到一个快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众所周知,不同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要描述气候特征首先必须知道气候类型。可见确定气候类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气温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教材正文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分析冬季气温分布时,却详细地描述了等温线分布特点,以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时,则突出了  相似文献   

14.
正"春捂秋冻"这句俗语大家都知道,但"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它和节气、气温、时辰、身体部位、环境都是有关系的。天天这几天眼屎多,出现了口腔溃疡,咳嗽还有黄痰,大便也干,妈妈问医生:"天天是不是上火了?"看到穿着好几层厚衣服的天天,医生告诉妈妈,天天穿得太多,捂着了,所以才有上火的表现。妈妈说:"不是说‘春捂秋冻’吗?春天就得捂着点啊!"  相似文献   

15.
程凯 《父母必读》2021,(2):32-32
"春捂秋冻"这句俗语大家都知道,但"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它和节气、气温、时辰、身体部位、环境都是有关系的。天天这几天眼屎多,出现了口腔溃疡,咳嗽还有黄痰,大便也干,妈妈问医生:"天天是不是上火了?"看到穿着好几层厚衣服的天天,医生告诉妈妈,天天穿得太多,捂着了,所以才有上火的表现。妈妈说:"不是说‘春捂秋冻’吗?春天就得捂着点啊!"  相似文献   

16.
宝宝的皮肤柔软娇嫩,对外界气温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还很弱。尤其是在气候相对干燥的秋冬季节,宝宝的皮肤更需要妈妈的悉心呵护。  相似文献   

17.
<正>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是说在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两部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围,为学习本章及后面各章节分区地理气候特征的描述,提供必备的知识.<课程际准>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气温的分布"框题,教学要点有三:一是等温线图及其对气温分布差异的判读;二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原因;三是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海洋气候与沙漠气候的成因徐英铎(安徽省潜山县三妙中学246314)华东版初中物理新教材第21章第2节“比热,热量的简单计算”中有这样的提问:“你能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而在沙漠地区昼夜气温变化却较大的现象吗?”如果仅凭对水和砂粒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