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博物馆自2007年以来,一直坚持观众问卷调查工作,以观众的要求为服务导向。为进一步了解苏州博物馆对苏州经济的影响力,苏州博物馆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经济影响力调研。基于对全年3618份有效样本的综合数据统计,并与苏州文旅集团、拙政园等相关单位比较,发现苏州博物馆对苏州市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并逐渐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古城苏州商会创始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初名苏州商务总会(1905~1916),后两度更名为苏州总商会(1916~1931)和吴县县商会(1931~1949),直到1949年4月苏州解放后,改组为工商业联合会。 按照清商部规定,苏州商会统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会分会,与上海、南京商务总会分管江苏商务。加之其地处水乡、商业繁盛、交通便捷,以及本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8):162
<正>光绪三十一年(1905),苏州成立商会,初名苏州商务总会(1905-1916),后两度更名,即苏州总商会(1916-1931)和吴县商会(1931-1949)。1949年苏州解放,改为苏州工商业联合会。晚清时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凇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苏州商会成立后,把自己的势力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在地方上处于特殊地位,发展成为与京、津、沪、汉、渝、宁等地商会  相似文献   

4.
业内动态     
中国图书馆学会2007年新年峰会在苏州举行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苏州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2007年新年峰会于2006年12月10—12日在苏州举行,来自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校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生平     
正叶圣陶,名绍钧,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吴县。1912年1月,毕业于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次月任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二年级国文教员,校址在苏州干将坊言子庙初。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任高小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任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教员。该校在苏州水乡甪直。在这里他和同事们试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苏州独支——中共苏州地方组织的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中,苏州学界成立了苏州学生联合会,统一领导学生运动,全市20余所学校万名学生举行罢课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反对北洋军  相似文献   

7.
苏州石路步行街的美景自不待言,但地名碑“鸭黛桥”是错的。首先是把桥址弄错了,现在立碑题名的应该是“万源桥”;其次是把“鸭蛋桥”写成了“鸭黛桥”。  相似文献   

8.
<正>苏州评弹是一种曲艺说唱艺术,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统称。苏州评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故事。苏州弹词(俗称小书)又说又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苏州评话和弹词均用苏州方言表演,江南地区广泛流行。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称赞苏州评弹是"中国最美的声音"、"天籁之音"。2006年,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积极予以扶持,但苏州评弹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如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2012,(7):62
1992年5月,在阔别老家数十年后,范敬宜先生回苏州考察工作十余天。随后撰文《苏州人的性格变了》,指出新苏州人的特点一个是"实",一个是"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句),既有远见、有魄力、有办法,又不乏江南人的细腻、致密。二十年悠忽而去,在《中国记者》杂志记者本次采访的十余位苏州日报人身上,这种新苏州人的性格特质依然明显,并且成为他们在当前全媒体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胡发强 《兰台世界》2017,(11):112-114
颜文樑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之一。颜文樑于1922年成功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并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重视实用美术、发挥美术的社会服务功能等教育思想。苏州档案馆所存有关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档案资料反映和记录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三十年的办学历程,是研究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极为丰富可靠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10,(3):124-124,F0003
成立于2001年9月的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经过历年的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广电事业和产业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苏州电视频道组黄金时段本地市场份额达到64.3%,苏州广播本地收听市场份额达到7737%。经济实力从全国城市台排名35位跃升为地级市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苏州,是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又是处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名城。作为这座古城名城的党报——《苏州日报》,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尤其是包括一个难得的一等奖,这在全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中创造了奇迹。2007年以来,全国新闻界特别是全国地市级党报前来学习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甚至有不少专家和学者称其为“苏州日报现象”。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苏州日报》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迈出如此矫健的步伐,打造出如此惊人的精品工程?在跨入2008年新年之际,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刘文洪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与其采访交流中,刘社长道出了他们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的“苏州日报现象”奥秘。  相似文献   

13.
新年之际,我才从苏州回来,导师就授我以两厚本介绍苏州的新书,一本是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徐刚毅编著的《苏州旧街巷图录》(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9月版),一本是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与苏州市档案馆联合编选的《百年商会》画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两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展现了苏州市民生活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4.
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苏州市委外宣办公室、苏州电视台、苏州金阊区商业局主办的姑苏风情外宣片《变化中的苏州》联合采访拍摄比赛活动,于1994年5月18—27日在苏州举行。这次由全国20家省市电视台参加的联拍,从40个摄点中制作了近40部电视片,对宣传苏州、发展友谊、交流经验、开展协作,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和实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博物馆》2009,(3):78-78
2006年10月6日至11月,苏州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写姑苏繁华展盛世滋生——姑苏繁华图特展”,该展是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推出的第一个重量级展览,它让三百年前的盛世苏州与现今的繁荣苏州巧妙对接,穿越历史直观对话,让外地观众不仅能看到现在的苏州,也能看到历史上的苏州,让本地观众在找寻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相似文献   

16.
在苏州图书馆邱冠华先生帮助下,笔者与钱亚新先生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以下简称"社教学院图博系")任教期间的学生,原苏州图书馆馆长许培基先生取得了联系。按:1938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设立培植社会教育人才专科的学校,1940年设立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已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我们积极实践,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资源、社会合作、开展延伸等,从小到大,打造出了"苏州大讲坛"品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并就"苏州大讲坛"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陆文夫《美食家》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先生(1928-2005年,江苏泰兴人),不是苏州人,却被美称为“陆苏州”。他自少年时到苏州求学,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60年,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凭着一颗对苏州的赤子之心,一支不知停歇的笔,写录了苏州的点点滴滴。小说《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自1983年获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以来,被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如此妙文,长久以来却未寻得单行本,直到2005年,方见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全力打造的插图本《美食家》。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近20年苏州楼市从起步、发展、繁荣到今天的壮大,在改变了古城面貌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状态。那么,苏州过去有着怎样的"楼市"?人们又是如何进行房产、田地交易的?历经三年编辑出版的《苏州房地产契证图文集》(主编余同元、唐小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历史上的苏州"楼市",当然这个"楼市"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楼市。  相似文献   

20.
1994年2月调到新华社苏州支社时,我30岁,已在四川分社工作了8年多,虽然此前从未到过苏州,但我坚信这里的经济、文化都很发达,新闻资源一定极为丰富. 一花一世界--如何认识一座城市 在苏州的最初三四年,我一直没能在报道上打开局面,也得不到当地人的承认.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发现在全国背景下苏州的独特优点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