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937年至1946年间,故宫文物为避战火在四川乐山、峨眉及巴县等地秘藏数载。1946年夏,四川省美术界人士以"抗战七八年来,故宫文物虽与四川人民近在咫尺,皆因空袭频仍,川民无缘亲睹皇家艺术品"为由,函请四川省府转请中央及管理当局设法在成都举办一次故宫文物展览会。1946年11月至12月间,100件故宫书画在成都少城公园民教馆展出,引得川省民众踊跃参观。四川方面将这场展览名为"故宫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我与故宫五十年》那志良黄山书社定价:20元作者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他在书中再现了这些往事。  相似文献   

4.
故宫的藏品管理制度是全国博物馆甚至世界上博物馆中最严格、最全面的,是落实制度的时候出了问题。我们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主动增强故宫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故宫2012年1月,单霁翔接替郑欣淼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此之前的一年,故宫一度处于前所未有的批评之中,博物院内隐秘的私人会所、展品被盗、文物损毁……公众开始质疑"这是谁的故宫?"曾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并担任过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这个当口上任故宫院长。上任不久,他即对媒体表示,"故宫的工作应该更透明、更阳光。"4月21日,单霁翔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相似文献   

5.
创新、实验、传承--《故宫》创作构想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兵 《现代传播》2006,(1):89-94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播出后,受到了传媒界、文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与文化现象。2005年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大型纪录片《故宫》研讨会”,就《故宫》及其相关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此,本刊特约大型纪录片《故宫》总编导周兵,就《故宫》历时三年多的创作历程撰文,于本期“个案研究”独家刊发,同时刊发的还有本次研讨会的综述文章。  相似文献   

6.
一、七十四年故宫情——单士元与故宫的终生之缘"我这一生看过五种旗帜在故宫飘扬:大清的龙旗,共和的五色旗,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日本的膏药旗,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单士元回顾其在故宫工作的70余载,寥寥数语便拂掠过纷乱兴亡,落定在新时代[1]。这就是我国著名历史档案学家单士元与故宫相守的一生。当然,岁月贻留给单士  相似文献   

7.
于淼 《青年记者》2016,(17):95-96
纪录片《故宫100》用每集6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关于故宫的100个故事,继2003年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将故宫的细节与恢弘、历史与当下呈现在影视语言中.与12集《故宫》不同的是,它将故宫的元素拆散重组,用短小精练的方式讲述细枝末节,用微纪录的方式放大鸿篇巨制无法触及的角落,将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升华,将故宫打磨成为一座穿越时空的全息影像博物馆,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崭新容颜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经过七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2004年至2010年藏品清理工作终于结束,故宫首次彻底摸清家底。故宫博物院向社会通报了藏品清理情况。故宫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相似文献   

9.
何熙楠 《中国出版》2022,(S1):224-227
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为什么故宫这么大?为什么故宫里很多宫殿的屋顶都是金色的……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会发出关于故宫的“十万个为什么”。毫无疑问,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两朝的皇宫,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就像是一个文化宝库,承载了太多文化,等待人们不断探索。然而,小朋友应该从哪儿入手,认识故宫、了解故宫呢?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多年对故宫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内容包涵重新解读故宫的文化价值,记录故宫文物南迁、西迁,以及对故宫的文物守护与传承历史的记录,对故宫藏宝的文化密码进行揭密,对故宫文物的修缮与鉴定过程中的匠艺观察与匠心品读,揭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与运营内情。  相似文献   

11.
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有着悠久的科研传统,21世纪初提出的"故宫学"概念,标志着故宫的科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故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等,内容丰富、彼此关联,是一个文化整体。故宫学术研究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故宫博物院90余年的学术研究秉承开放、多元的合作交流理念,重视学术成果的积累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重视成立有关机构与加强学术力量培养。  相似文献   

12.
图说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12-15
(新华社照片。台北)2011年11月18日,台北故宫举行前瞻数码科技应用成果发表会,观众们可以欣赏《古画动漫》影片,观赏由台北故宫院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所衍生的人物生活动画,或是通过网络观赏3D版《国宝娃娃入宝山》短片。书画多媒体室中的互动桌则展示了故宫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的“十亿象素文物摄影”成果。图为参观者在台北故宫欣赏长达十公尺的《古画动漫》影片。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2,(11):110-111
<正>这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20世纪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全面揭开了600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出故宫上百万件藏品中的100件珍品,全景讲述了300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相似文献   

14.
陈瑾 《青年记者》2012,(11):69-70
大气磅礴——《故宫》 2005年,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了12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故宫》,并于2005年10月底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受到了传媒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和文化现象.《故宫》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几乎凝聚了所有成功纪录片所包含的因素:专业精良的制作团队、资深的专家顾问团体、优质精良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主流媒体的宣传与表达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故宫》题材本身所承载和蕴涵的浓厚的经典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郑欣淼 《出版史料》2009,(4):64-64,65,66
宏伟同志将关于故宫的一些论文结集为《故宫问学》,问序于我,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以来,每看到一本故宫员工的著作问世,都倍感欣慰。特别是关于故宫学术的论著,我更加关注。  相似文献   

16.
赵曦 《现代传播》2006,(1):94-96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10月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受到了传媒界、文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和文化现象。播出期间,《故宫》收视率最高达到3.09%,收视份额最高达到9.36%,并连续两周进入央视收视排名前十名,创造了纪录片多年来少见的收视高潮。《故宫》所引发的许多话题,如纪录片与传统文化,电视媒体与经典文化,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电视衍生产品的制作与推广,纪录片在新形势下的创作,以及《故宫》自身创作的得失以及启迪等,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广泛…  相似文献   

17.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处理日常政务、生活起居之地,被称为“一朝兴王地,两代汗王宫”.2004年7月沈阳故宫申遗成功,与申遗活动有关的大量满、汉文档案成为珍贵的世界遗产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也是沈阳故宫维护其作为世界遗产的完整性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介绍了沈阳故宫世界遗产档案的保存情况及管理与保护措施,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故宫100》是一部以故宫为蓝本,通过镜头表现元素展现故宫的建筑、人物、历史的100集系列纪录片。片中运用拍摄角度、影调、运动镜头等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故宫的历史和现实,并通过线条的勾勒,表现故宫的建筑构造和格局。动画的渗入,一方面再现当时情景,另一方面让镜头的表现更为直观,而对比技巧的应用,使得电视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相似文献   

19.
《冬官纪事》是明朝万历年间故宫建筑文献.它记载的是获嘉籍人氏贺盛瑞,在明朝万历二十四(1596)年任工部营缮司郎中时,主持修缮故宫中乾清、坤宁两宫的详细经过.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转型之事实与历史考量1、两种事实2005年10月,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摄制完成,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独家代理其国际版的海外发行;11月,《故宫》开始发行音像制品,不到半年时间发行量已经达到15万套,总收入近千万元。2010年年初,大型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