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教学案例】 《理想的风筝》一文共出现了三处省略号,都表示省略的意思。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略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从无字处读书,深刻体会省略号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除了文中孔乙己说的“不要取笑”中的一个“笑”字外,全文就有十三处写到笑。文章以“笑”贯穿全文,自始至终扣住一个“笑”字,虽只一字,却表现了“众人”的精神面貌,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一个突出标志。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语文教学与研宄》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不少方便;我现在正在教《故乡》一文,深为本文的省略号所难,也想求您们予以方便。省略号在《故乡》中用得较多,共有二十多处。我将《语法修辞讲话》等书中关于省略号的讲解综为八条,用来解释《故乡》中的省略号,有好多就无法说清楚。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是否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语法功能而起到了某种修辞艺术表现力的作用?望赐教。郧县柳陂兰善清兰善清同志: 你提出的问题很好,本刊特将杨存根同志的《试淡<故乡>中省略号的用法》一文介绍给你与广大读者,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然”字共出现了38次,其中有1次是用作构成人名(季子然)的;《孟子》中“然”字共出现184次,其中有6次是用于构成人名(然友)的;我们将用作人名的“然”排除出研究范围,对比《论语》中的37处“然”和《孟子》中的168处“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从“云”字所处的句法位置上来探讨“云”字的用法是科学的、可取的;《马氏文通》对“云尔”等的分析细致入微,可称精到。但是,就“云”字部分所涉及的17处引文来看,《马氏文通》在“云”字的一些语法与释义上还存在着武断之处。本乎此,从三个平面对17处引文的“云”字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8.
内被贬滁州知州时,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解读《醉翁亭记》,关键在“乐”字,因为乐统全文,乐中有景,以乐显志。  相似文献   

9.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许蓉蓉 《中学文科》2007,(6):105-105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小散文,全文仅300多字,却气韵生动,精美如诗。  相似文献   

11.
罗冉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3):120-123
《颜氏家训》中共有语气词"也"字457个,约占全文总字数的千分之二。其中,用在单句或复句末的"也"字有335个,占总数的73%;用在句中成分或偏正复句的从句之后的"也"字为122个,约占总数的27%。其主要作用是表达陈述、感叹和疑问等多种语气,有的兼及提起下文的作用。相对于上古时期,此时的"也"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尔雅》与《说文》是中国传统"小学"中的两部重要典籍。《尔雅》先成,《说文》后出,《尔雅》对《说文》的成书有一定的影响。《说文》明引《尔雅》凡31处,其中15处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其余则在用字、释义及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文》明引《尔雅》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从中既可以窥见古本《尔雅》的内容,亦可以发现《说文》有误或《尔雅》有误。  相似文献   

13.
《氓》是《诗经》中《卫风》的一篇,全文不足三百字,却清晰地叙述了女子与男子相识、相恋,最后被男子抛弃的全过程。作诗者欲告诫女子要及早了解男子的人品,不要轻易沉溺于爱情。《氓》是一篇经典文本,几乎每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选入了这篇文章,就部编版语文教材《氓》的注释来看,有几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中的同部或异部某两个形体相同的字——重出字共38处,从出现原因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因辗转传写而造成的同部误增字、因既从A又从B而出现的异部重出字、异体字造成的异部重出字、同形字四类前两类属于误增,宜删,后两类重出字各有其用,宜留。  相似文献   

15.
省略号又名删节号。在《阿Q正传》里的省略号之多,竟达七十余处。省略号看去虽然是那么简单的六个圆点,但不能随便使用。必须让读者知道的意思,决不能省略。有时写出了上半段话,读者可以从而体会到下半段话意的时候,可用省略号。有时在举例或者引用的时候,已写了一部分后,估计读者已经可以理解了,那时也可以用省略号。特别是在抒发感情时,写到适当的时候,就可用省略号,使人有言无尽而意亦无穷  相似文献   

16.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在细细品读后,可以发现文中有不少妙处。一、结构精巧,层次清晰 文章开篇便气势不凡,作者大笔点染,虽仅用了33字,但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写得异常的美。就这么一笔,写了磅礴的山势,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散文作为定篇编人现行中小学教材,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按惯例,文学作品编入教材,编者通常会作精心的加工润色。教学之暇,我拿原著①跟教材⑦作了一次细致的比照,发现《春》的改动最多——六七百字的短文竟有18处改动(文字13处,标点5处),这让笔者深感意外。因此,笔者在参阅各种版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现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8.
屈原作品《天问》、《招魂》、《离骚》、《九歌》、《九章》是楚国反秦复郢斗争历史献,前人用汉代兴起的词组词义去注释它,破坏了先秦句一字一词一义的格局,因此产生了诸多无法读通的离奇错误。本着重探讨《招魂》的读法,提示其内容梗概。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十二首菊花诗全是七言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严谨。押韵严格,大多处对仗比较工整,个别对仗稍嫌欠工,平仄的使用也比较讲究。用普通话语音分析菊花诗,有90个字平仄不合。其中62个字属于"一三五不论",26个字是古代入声字,两个字在平水韵中有两读。  相似文献   

20.
《春》语言朴素、清新,感情亲切、炽热,别具特色。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谈谈看法。 首先,《春》大量运用对称、排比的短句,语言充满春的旋律。 《春》全文仅有八十多句,但两、三个字组成的短句就有十三句之多,七个字以下的句子约占六十句。语句简短、活泼,适宜表现春的旋律和作者欢欣的情趣。简洁的短句,再加上整齐、匀称的结构,使全文的节奏也愈显轻盈、活泼,充满春天的活力。读《春》,耳边如闻春水淙淙流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