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其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纷纷增设非师范专业。从现状上看,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远远超过师范专业;从政策上看,非师范专业经历了从禁止发展到限制发展、谨慎发展,再到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历程。探明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为了自身发展,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在办好师范专业的同时,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高师院校应利用现有资源并优化组合,在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提高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师院校的重组或转型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不宜操之过急;还要明确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应当尽快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9,(4):76-79
随着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正向应用型转变,高师院校非师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集宁师范学院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国家、国内高校典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集宁师范学院非师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现状,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开拓和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就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原则、措施和功能的开发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我国高师院校自诞生之日起,主要承担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任务。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依据中学课程的需要,大多为师范专业。上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高师院校在承担培养师资任务的同时,开始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纷纷开办了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非师范专业。全国有7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高师院校97所,占近1/7,97所高师院校都在办非师范专业。1995年一般地方师范院校,常设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平均在1∶3,省属以上重点师范大学,比例在1∶1左右,到2007年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达到2∶1至5∶4左右。通过对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这一普遍、现实问题作系统地历史回顾,可以为高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强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先进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非师范专业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职技高师院校是主要从事中职学校教师培养的高等学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技高师院校发展既面临层次提升方面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和挤压,各职技高师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和部署各自的人才培养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办法,职技高师院校主要属于应用型高校,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适应性、应用性、师范性和综合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职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职教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他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斌 《文教资料》2005,(20):57-58
通过对广告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状况之调查,分析了非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特点,对制约非师范专业学生成长的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师院校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高师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凝固化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不足等问题。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职技高师自动化师范专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四个属性,为此必须构建适合职技高师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人才。  相似文献   

12.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高师院校的非师范热门专业,其培养模式需要教育者深思。结合高师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探讨了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并提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师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速和高师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师院校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和必然的趋势。但不同地区高师院校的转型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而且,转型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转型不仅仅是学科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综合化,更是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更新。高师院校要科学应对转型的挑战,必须处理好“师范性”与“非师范性”、“专业性”与“学术性”、内部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师院校增设非师范专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侯奎岩一、注重办学条件,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上良好的办学条件是保证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物质基础,增设一个新的专业,必须首先具备办好这个专业的办学条件,即起码要有一支结构合理、较为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有良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明显存在着重视艺术学科本体,忽视师范性、缺乏职业意识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明确高师艺术教育的职业性质,改革高师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师艺术教育在日益多元的艺术师资培养渠道中确立自己的独特位置。  相似文献   

16.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自身要具备高素质、高水准的音乐技能和扎实的音乐文化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水准的师范技能与执教技能。为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走出音乐院校的传统模式,开拓出符合师范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师范性是高师院校的首要特性。随着非师范专业的发展,高师院校专业结构和办学定位的变化使得综合性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和既定事实。如何整合师范性与综合性,成为高师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实现高师院校保持师范性与发展综合性,应实行管理多元互补,实现领导理念与思维的复合拓展;发挥学科综合化优势,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学科,突出师范特色;坚持分类指导,让各类专业释放活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师范性、综合性整合与高师院校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性是高师院校的首要特性。随着非师范专业的发展,高师院校专业结构和办学定位的变化使得综合性成为其发展的趋势和既定事实。如何整合师范性与综合性,成为高师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实现高师院校保持师范性与发展综合性,应实行管理多元互补,实现领导理念与思维的复合拓展;发挥学科综合化优势,在更高层次上优化学科,突出师范特色;坚持分类指导,让各类专业释放活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师院校参与合并组建的新的综合性大学继续举办高等师范教育要正视新的挑战 ,充分依托和发挥自身优势 ,把综合性、学术性、师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高师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选择上努力追求师范教育的综合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欠发达地区高师院校钢琴教育的落后现状,提出要编写适合欠发达地区高师院校钢琴教育的教材,以保证教学有材可依、有章可循;在教学中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等多种授课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的师范人才,突出欠发达地区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的"师范性、实用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