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子认为死是必然的,生存是虚无的,但他并没有沉沦在虚无的境界中。面对死亡,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先行到死中去",达到他对自由追寻的目的。"太阳"、"土地"、"天空"等是海子死亡意识的承载物。海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有助于唤起更多人反思,乃至拯救当前所处的贫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王峥 《文学教育(上)》2014,(16):124-125
有人说"对于一个诗人或是作家毕生的写作,有人习惯于慢跑,而对于海子,他却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生命的冲刺,并迅速到达了终点与顶点。"还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诗歌的奇迹,他的翅膀飞向天空,灵魂却回到大地。"海子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本文从海子对于麦地的热爱,对于幸福的崇尚,对于死亡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子性格特点,通过对应的诗作分析使海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造神运动中,海子俨然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一些狂热而有欠冷静的评论者带着对诗人的一知半解就匆匆上路,将海子误读为"抒情诗人"、"诗歌英雄",甚至还将他神化为"为诗而死"的"殉道者",这些论调不仅严重歪曲了海子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当下评论界一些人的病态心理。之所以要对这些显失合理的观点展开深入的批判,目的在于还原出一个本真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4.
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因为教育是生命间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既然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那么学习应该是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海子的决绝选择是以尊重、祝福他人乃至大众生活为前提的,这与极少数悲观厌世者疯狂报复社会殃及无辜的行为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情基调更多的不是悲凉,而是悲壮。必须说明的是,海子的自杀带有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后人不应去模仿、效颦,但他的诗歌启示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属于这个年轻诗人的"天鹅之歌",是充满温暖而悲壮的生命绝唱。  相似文献   

6.
卢山 《文教资料》2012,(32):102-104
海子有大量诗作直接从《圣经》取材,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上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基督教文化视角探究海子诗歌文本,解读海子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暗合"与"共鸣",旨在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海子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生命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这是无比明媚而幸福的诗句, 然而海子走了,他不能承受生命之 重。这位王家卫的御用诗人用生命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的重量是 难以承受的,但我们要坚持下去。 海子的死让人伤感,更让人气愤。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才是对待 生命最好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无比明媚而幸福的诗句,不过海子走了,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这位王家卫的御用诗人用生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是难以承受重量的,但我们还要坚持下去。他的死让我们伤感,也使人生气。  相似文献   

9.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在整个新诗史上,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紧紧围绕“幸福”二字展开,视野聚集于具有生命哲学深度与高度的生命存在的主题上。读罢此诗,我们似乎能清晰地审视到海子悲惨的处境及内心激烈的冲突——海子要寻找的幸福是那样简单,又是那样的遥远!他在痛并快乐的矛盾世界中挣扎着。我认为,这种矛盾的纠结在此诗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诗人海子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关于乡土中国的优秀作品,他从乡土中抽象出"麦子"、"村庄"、"土地"(包括麦地)等元素作为诗歌意象,在诗歌和生命行为中实践了他对"生命存在本身"的执著关注;并结合个体生存经验,使乡土在诗歌中得到了真实且富于诗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诠释了他与世人不同的幸福观。他追求的幸福乃是一种世上每一个人皆获得幸福之后的那种幸福,他的这一幸福观,让我们又重新解读了海子。本文对苏教版高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的全新赏析,别样地展示了海子的精神世界,给予了海子又一全新的认识。希望本文能对师生解读海子及此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对于一个诗人或是作家毕生的写作,有人习惯于慢跑,而对于海子,他却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生命的冲刺,并迅速到达了终点与顶点。"还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诗歌的奇迹,他的翅膀飞向天空,灵魂却回到大地。"海子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本文从海子对于麦地的热爱,对于幸福的崇尚,对于死亡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子性格特点,通过对应的诗作分析使海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相似文献   

14.
海子被描述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他的死成为蕴含丰富的现代性隐喻。通过对海子诗歌中"村庄"意象的解读,可以发现"诗人之死"其实被过度诠释。海子的"村庄"是完整的,更是分裂的,而无论作为叙述主体还是抒情对象,海子只是一个匆匆的村庄过客。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在整个新诗史上,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紧紧围绕“幸福”二字展开,视野聚集于具有生命哲学深度与高度的生命存在的主题上。读罢此诗,我们似乎能清晰地审视到海子悲惨的处境及内心激烈的冲突——海子要寻找的幸福是那样简单,又是那样的遥远!他在痛并快乐的矛盾世界中挣扎着。我认为,这种矛盾的纠结在此诗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今天与明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篇开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诗人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今…  相似文献   

16.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与海子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固定而独特的意象,如"麦地"、"村庄"、"黑夜"等。除了这些意象以外,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也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因为海子的"桃花诗"没有继承传统,完全是他自己独创的,并且与当代诗歌中的一些描写桃花的诗歌含义也有所不同。他诗歌中的"桃花"与"血"、"火"等意象相关联,象征着死亡与毁灭。而海子也是以"桃花"自喻,暗示了自己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纵观海子诗歌及其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其内在发展的趋势与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种之境界"的第一境、第二境是相符的,这种相符之处可以将王国维的"境界说"概括为一个花瓶来结合分析:第一境为海子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至1985年,从瓶底上升并扩大至瓶腰;第二境为1985年至1989年,继续从瓶腰上升并收缩至瓶颈;王氏的第三境可划分为从瓶颈扩大至瓶口之外,包括天、地、时间和人相融合的一个整体,海子在通过第二境后并没有顺利地从瓶颈展开进入第三境,而是跃入了第三境之外一个不可知的地方——"黑洞",但终其诗歌追求,海子毕生都在向着王国维所言的第三境不断逼近,他所具有的这种长远目光对现代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永军 《江苏教育》2010,(10):23-24
近年来,洪泽县实验小学从生命的高度,以"成长教育"为切入口,把"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办学使命和教育理想,为教师营造适合自己成长的文化,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尊重生命,张扬个性,以"自然、自觉"的意识,"做学创合一","做最好的自己",走出了一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力 《现代语文》2008,(1):72-7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名篇,也是距海子自杀最近的诗篇,解读此诗是研究海予思想很好的切入口.本文就试着由此进入海子的世界,探寻海子真实的精神世界,解开他为什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把尘世的幸福献给除他之外的每一个人.他挣扎于尘世幸福与隐逸情结之间的原因是什么,这与他的自杀有无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文坛对海子"太阳"系列长诗的批评经历了几段历程。与海子同一时期的骆一禾、"盘峰论剑"之后的燎原以及秦巴子的批评较具代表性。但这些批评又缺乏应有的理性,往往陷入到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中:要么全盘肯定、顶礼膜拜;要么又全盘否定、肆意嘲讽。批评者们的这种极端化思维与他们对于长诗文本本身的忽视,不仅导致了批评的"异化",也遮蔽了海子长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