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雪宁 《考试周刊》2011,(47):22-23
川端康成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形成了独特的美意识。本文以《伊豆舞女》为例,分析其中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是一位热情地、执着地追求芙的作家.他一贯热心地探索美,热心地表现美.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古都>,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继承日本自平安朝<源氏物语>以来的古典美学,并结合西方的现代派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手法,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美学风格,表现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对自然美的偏爱.文章从季节感、色彩感和空灵感三个方面分析<古都>中无处不在、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进而探讨意蕴深刻、情景交融的自然美所蕴涵的象征意义,以及川端康成独特的日本美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4.
董玥 《考试周刊》2012,(57):18-1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1968年他凭借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物哀之美、幽玄之美、自然之美,让他获得了世界文坛的广泛认可。他获奖的三部作品《雪国》、《古都》和《千只鹤》是东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中都充满了“死”和“美”的主题,但是在不同审美观和死亡观的影响之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维度,死之美在川端文学中呈现出无常、虚幻、哀怨的美感,而三岛文学则表现了自我选择、血腥、真实的死亡之美。这样的区别与他们经历的差异和在文学上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不同吸收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梁萌萌 《文教资料》2012,(13):25-26
川端康成作为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前朝和歌、《源氏物语》等"物哀美"特质的文学影响较大。作品《雪国》是其"物哀"美学影响下的代表作,基调优美哀婉,情节平和含蓄,却让人在掩卷后不断回味。本文分别从"物哀"的形成与理解、《雪国》中的物哀之美及其中的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日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物哀"之美这一明显特质入手,结合《雪国》,分析这种独特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包含于其中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伊豆的舞女》作为川端康成的成名之作,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虽然川端康成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他的实际创作又并非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而是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了东方传统文化。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正是在汲取西方文学并将其溶化在日本古典的传统与形式中诞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调虚无、哀伤、悲悯,又极尽含蓄蕴藉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本文拟以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为例,从生即是苦、虚无之美、物哀之美、幽玄之美几个方面来分析贯穿川端康成作品的佛禅精髓。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深受日本古典物语小说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溢着对日本山川林木自然风光的深情歌颂和对普通人民,特别是下层贫苦女性的由衷赞美,这是他对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间风情的审美选择,表现了他对日本传统美的理解与追求。因而受到日本和世界人民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曾以《伊豆舞女》获得纳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向以表现各种颇有特色的美著称。本文为此试论他所创造的这种美的特点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雪国》男主人公岛村丧失现实感的人生使其迷恋虚幻之美,此精神物质与西方传统悲剧主人公的追问真相相反,也不同于“多余人”开象的痛基失落,而是日本传统的“情的世界”——礼、情、欲的严格划分在爱情和审美情趣上的独特体现,更是川端康成对生命之纯真瞬间显现的孜孜以求和幽微洞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性灵"学说,并受到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的民主个人主义的创作基调。他的诗歌柔美清丽,自由洒脱,形式多样,将中西文化熔入一炉,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唯美的意境、东西方艺术技巧的融会等特点,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家.从"传统文化的追寻"和"东方美学的挖掘"两方面论述,可体悟其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唯美的意境、东西方艺术技巧的融会等特点,是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家。从“传统文化的追寻”和“东方美学的挖掘”两方面论述,可体悟其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美的追求者,他的代表作品《雪国》自1948年出版后,就被公认为体现美的集大成之作。川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尤其从结构、景物、女性等角度充分体现了川端对美的追求,以及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他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生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川端康成描绘了融人自然中的人,表现了自然人性之美,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思想;川端康成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传统文化——森林文化、原始神道与禅宗思想等,以及川端对现代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文学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抒写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从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日本文学传统中所特有的物哀、风雅和幽玄之美.本文通过对<古都>中自然描写的分析,力图揭示川端文学中的自然意象之美,探索流淌在川端世界里的东方美.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集中表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虚无思想.作品描写了人生的虚无、景物的虚无、意象的虚无,向读者展示了一方充满虚无关的净土.作者对西方虚无主义思想的接受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系列因素促成了川端康成日本式虚无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向我们展开了一个表现“日本文学之美”的世界。 早期的川端康成并不是一个大力提倡日本文学传统的人。这一点同他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川端康成走进社会、走上文坛的时候,正是日本处在大正末期和昭和初期的大混乱时期。当时,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原本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