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草原文化如何造就了草原文学?一是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学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二是草原文化为草原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生活宝藏和资源优势;三是草原文化给草原文学提供了纯厚的审美艺术情趣。草原文化是一种植入民族血脉的地域文化,草原文学就是为了表现地域文化而出现的文学样式。草原文学,正是从草原文化这个母体中诞生出来的。现当代的内蒙古草原文学,是古代草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饱含古代草原文学的独特风韵和民族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题材的绘画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绘画可以将草原生活、草原景色、草原饮食和民族风俗生动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内蒙古草原绘画对于草原文化文化来说具有一定的承载和传播作用。而事实上,内蒙古草原绘画也深受草原文化的洗礼和影响。草原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自身深厚的哲理内涵、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体系对草原文化的阳刚质朴之美、苍茫雄浑的浪漫色彩、率真粗犷的民族性格、本色重情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拓展,进一步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形式,使草原文化的艺术性体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新时期草原题材绘画不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题性绘画,主要表现为风情性。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创作出了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作品。他们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式,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对草原风情及其背后的深层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挖掘,体现出从民族风情到民族精神的渐趋深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草原文化是草原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必须紧紧围绕草原文化这个核心内容进行开发,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强有力的吸引力。目前,内蒙古的很多草原旅游景区景点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游客渴望领略大草原和了解草原文化真谛的愿望,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供给互不对称现象;内蒙古草原旅游业中的大多数景区景点以及很多旅游企业已经意识到草原文化对草原旅游业的重要价值,并对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浅层开发现状表示不满意,他们有着深层开发的要求,渴望在文化和技术方面得到有效支持。因此,当前内蒙古草原旅游产业中缺少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制约草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试图从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度、知名度、开发难度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美丽的草原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草原书画院、草原书画网、草原岩画、草原版画等等异军突起,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热爱草原,关注草原.草原文化的领军人物促动了草原文化走出了草原,奔向世界.草原文化的发展无疑也会带动草原书画文化的日新月异,使得如今的草原书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面貌.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草原文化保护与草原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旅游业发展和草原文化保护存在互动关系,传统草原文化能否合理开发和保护传承关系到草原旅游业能否持续地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而草原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急剧变迁背景下的传统草原文化保护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了则相得益彰,协调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因此要把握好旅游开发的"度"的问题,寻求民族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间的最佳平衡点,使民族旅游既能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反哺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伊犁草原文化是中国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伊犁草原文化的研究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独特的意义.文章通过应用社会学角度,根据国内外学界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成果,追踪梳理伊犁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文化社会学原理,对伊犁草原文化的含义作了初步界定,提出并分析了伊犁草原文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以及伊犁草原文化给予我们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6,(6):33-37
"草原文化是指生息在草原地区的世代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1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当今,这种独特的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正在被人们加以保护、传承和创新,蒙古族题材中国画正是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形成、发展。蒙古族题材中国画表现出对草原独特的赞美和依恋,同时也是画家主观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从儿童成长的现实处境出发,近年来非常活跃的内蒙古作家张我愚创作了渗透草原文化精神的童话作品,其中寄寓了对传统文明、草原文明的比照思考,抨击了僵化的教育模式、不良的社会风气,彰显了崇尚自然、推重诚信、尊重个性的草原生命意识。张我愚童话不仅增添了民族儿童文学的独特意蕴,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对于中华多元文化格局的建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的开创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草原文学是草原生活生命动态过程经验性的生动记忆,它以完全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忆了鲜活完整的草原生活图景。因此本文认为草原文学是对生活在草原上的、以游牧生活为特征的、蒙古族为代表的文化生活的记忆书写。草原文学用语言符号记录下了民族文化生活的形成史,在其中摹写草原之美景,叙写草原制度与民俗,留住草原民族的日常生活,展现民族精神,书写了民族历史的生命记忆。  相似文献   

11.
简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因此,我们要讨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应该从草原文化的内涵、特征、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入手,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精神实质。笔者在深入分析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精神、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将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和睦友善的价值取向,崇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崇信重义的精神和诚实正直的价值取向,提倡社会交际的广纳包容;以乐观豪迈的精神和崇拜英雄的价值取向,坚持宏伟事业的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化"是指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人民所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复合性文化.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它作为草原人民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草原文化这一核心理念,对发展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元代,传统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形成新的复合型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便是元曲.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融合的印迹.传统农耕文化的道德观念、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固然对汉族知识分子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已夺取统治权的蒙古族文化--草原文化的代表,对汉文化的冲击力也是难以抵挡的.特别是在政权更迭过程中,草原文化所表现出的抒情、自由、奔放、粗犷、多元的文化特质对汉族知识分子具有强大吸引力,并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使元曲创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剧曲在表达上更注重以现实的人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感情强烈恣肆、酣畅淋漓;散曲也不同于传统的诗、词、赋,追求委婉含蓄之美,而是以方言、俚语入曲,本色泼辣、嬉笑怒骂,充满"蛤蜊风味"和"蒜酪味",从而使元曲浑身散发出浓郁的阳刚豪放、多元包容、鲜活灵动、率性任真、通俗质朴的草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大都出身于游牧民族,很多长期生活于北方,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草原文化的沃土里.尽管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吸收与融合,但其创作也依然是依托于厚积的民族文化传统,依然弥漫出草原文化的浓郁气息.他们的诗歌充满草原文化阳刚豪放、自然和谐、开拓进取、积极乐观、多元包容、鲜活灵动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5.
生态自我的觉醒——解读多丽丝·莱辛的《日出草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日出草原》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是其生态意识的觉醒过程.这个过程跨越了"本我""社会的我"的成熟阶段,并表现出生态意识的萌芽.在小说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再对立,而是被放在完全平等、互相影响、互相需求的生物链中进行诠释的.  相似文献   

16.
草原游牧文化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是中华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作为适合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而形成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研究和挖掘,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文化不是单纯的存在,它的重视度和发展度不仅仅只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文化,它与其社会依存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草原游牧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我们需要理性的定位这种文化形态的内涵特征及战略价值,实现其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制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叙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草原》不仅描写了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情,表达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歌  相似文献   

18.
邓一光在长篇小说《想起草原》中运用二元对立的艺术原则 ,将小姨放在与她的几个丈夫、与众人所生活的世俗社会的对立的位置上塑造 ,而且写出了那几个男人自身的对立 ,作者通过对小姨的形象的塑造与性格的刻画 ,表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 ,同时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值得总结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草原文化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影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也是世界各国传播民族文化的首选工具。内蒙古影视在草原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应借助这一有利条件,加快草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是依托草原和游牧业形成的具有强烈动态意识的文化形态,它以崇尚自然、讲求群体意识、倾慕自由、兼容开放为特点。草原文化对内蒙古会展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目前草原文化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求草原文化在内蒙古会展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