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一个同学向老乞丐身上撤尿.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半天。老师顺带着给全班同学讲了张良拾履的故事: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头.故意将鞋子丢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捡鞋!”张良强压住怒火把鞋子捡回来。那老头说“给我穿上!”那张良竟真的弯下腰给他穿上了。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方是良好的做人品质和处世方式.但是,什么样的大方最值得称道?近来读《东坡志林》中关于“还履”的一段文字记述,笔者深感大方也是有讲究的. 苏东坡是宋朝进士、文学家、书法家,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于是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便要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刘凝之却拒之不收.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随后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于是将沈麟士的鞋送回,沈麟士说:“不是你的鞋吗?”并笑着收下了.  相似文献   

3.
这天,我们一行9人在王院长带领下驱车150余公里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偏僻村庄北阳沟村医疗扶贫。刚一下车,我们就听到人群中有一个孩子喊“:那个大官给俺看过病!”稚嫩的声音显得既兴奋又自豪。两个月前,230医院扶贫医疗队下乡曾到过北阳沟村。当时也是王院长带队,院长是上校军衔,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大官”了。那一次,我们刚把诊治桌椅和药品摆好,一中年妇女就抱着一个孩子来到王院长跟前,焦急地说“:大夫,快给孩子看看吧,他发烧两天了!”大家仔细一看,孩子嘴唇发青,脸色煞白,两眼微闭,言语不清,一测体温:39.4℃—…  相似文献   

4.
激情主义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跋涉在群山之间的旅人,正倾倒出他鞋子中的砂石,旁白是:“使你疲倦的往往并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石。”  相似文献   

5.
2003年夏天,杭州疗养院新闻干事李晓方告诉我,他要把60年前侵华日军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史实抢录下来,编、出版一部画册,留给后人。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个意义非凡的“忧患工程”,意义很不一般,当即表示:“祝你成功!待你成功后,我要写你!”现在.他成功了,于是,我践约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6.
“请报道一下李光华吧,他可是把满腔热血倾注于新闻事业的人啊!”岳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每次来长沙,都一再恳求我们,可是采写李光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和他交谈不到5分钟,电话来了,接着便是他抱歉地笑:“我又不能给你时间了。”为了“咬”住他,我坐上了李光华的采访车,一看,  相似文献   

7.
“有人在家里私藏了枪支!”、“道上有几个伙计屁股上都别把抢,可霸道了!”、“好像专门有人往万州卖枪!”……2004年入夏,关于“手枪”传闻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一伙社会青年持有枪支,重庆万州区公安局局长邓绪学急了。于是,他召集了仅有5人参加的秘密会议;一次神秘的全城寻枪行动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8.
镁光灯倏地亮起,一个瘦长的身影走上台,有些拘谨地向台下挥了挥手。“2004年度十佳记者第一名,新闻评论中心陈玉林!”主持人高亢的声音把全场的目光引向了那个身影,“又是他!”“三连冠!”……掌声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响起。这是不久前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年度表彰大会上的一幕。人们为一名年轻记者所取得的出色成绩而感叹,更为他扎根新闻战线十年如一日、执着不懈地求索精神而感动。  相似文献   

9.
潮流新品     
能提醒你运动的智能鞋由英国科学家发明的这双智能鞋,能计算出主人在一天之内花了多少时间锻炼身体,并根据时间的长短“决定”是否“允许”主人看电视。科学家们在鞋底中置有电子压力传感器和微型电脑芯片,用以记录鞋子主人一天之内走的步数。无线传感器会把这一信息传送给与电视相连的接收器,根据鞋子主人每天的锻炼强度,接收器会提醒鞋子主人在晚上看多长时间电视最  相似文献   

10.
“不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的领导不是好领导。”这是第106医院党委“一班人”的共识。正是在他们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下,医院的新闻报道工作才取得了突出成绩,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李院长热心当顾问李炳汝院长是新闻报道的热心人。他经常这样对人说:“新闻报道工作不能只靠报道骨干单枪匹马拼杀,领导要靠上去,帮到位。”李院长抓工作时时处处留心,经常给报道骨干提供线索。去年10月初的一天,他到治疗区检查工作时,耳闻目睹了许多医护人员热心为兵服务的事迹,感觉这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好线索,他当即打电话把这一线索通知报…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洛杉矶著名脱口秀演员罗素·皮特斯(Russell Peters),在他的新节目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桥段——说他在上海某商场买鞋子,因为柜台里找不出适合他脚的鞋子尺寸,于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会,全世界的鞋子不都是你们中国制造的吗?”引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显然,他的这段调侃,恰好印证了中国商品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他从日本来,欲刺蒋介石……蒋介石怒言:“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脑袋!”……女特工轻舒玉臂,就把男刺客推进了地狱……  相似文献   

13.
谢振平的长孙,曾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院长的谢纪康说,由于祖父的政治身份,谢家两代人一直没有把谢振平的事迹公开出来。“父亲生前多受祖父政治身份的牵连,屡遭政治劫难,他至死都希望能够还祖父一个公允的评价,如果他的这一夙愿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完成,谢家将深感安慰。”  相似文献   

14.
徐城北  大荒 《出版参考》2007,(10):39-40
1958年夏的北大荒.到了收割麦豆的季节。一个高而瘦的老头手持镰刀割麦.连队指导员掏出怀表测试其速——老头每分钟只割十刀.而其他右派分子每分钟平均可割八十刀!指导员仔细观察。发现老头每次把握的麦秆甚微.于是手把手教他“握大把”和“砍滚刀”的要领.老共还算机敏.经过数次演习.“握大把”勉强可以对付.遗憾的是镰刀每砍下去.只能断麦二三茎矣!指导员叹息地说:“我找个小娃儿来.一根儿一根儿地拔.也要比你快哟!”老头直起腰来,“嚓”地一声点着蹩脚香烟:“干农活有两怕,一怕劲头小,二怕个子高,都让我占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6,(5):43-43
逃跑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对方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截掉了,他再次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获批准。再后来,他的右腿也截掉了,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战俘问:“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这次不行?”对方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是分期分批地逃跑。”粗心夫妻在汽车里,妻子突然抓住正在开车的丈夫,惊恐地叫道“:快停车!我们回去!我忘了把电热器的插头拔掉了,一定会起火的!”丈夫楞了一下,涨红了脸说“:不要紧的,我早就应该告诉你,我忘了关水龙头。”中国幽默网小幽默…  相似文献   

16.
魏剑美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2):14-14
张某属于那种典型的“新好男人”,上班听领导的,下班听老婆的。路上听交警的。从没听说他和谁发生过争名夺利的事情.更不要说什么风流韵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碰上同事说荤段子他总是乐呵呵地听得津津有味.还经常主动“自暴隐私”。同事叫他打牌.他摆摆手说:“快别提了,最近手气痞.昨天打麻将还输了千把块!”事实上.所有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根本就不打麻将。也不上网聊天.更从不拈花惹草。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如此描黑.一次酒后他坦诚相告:哥们.还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要不这样我哪里混得下去!  相似文献   

17.
功能手机     
《出版参考》2005,(3):57-57
办公室的小李新买了一款功能齐全的手机.他把每个人的号码都设置为个性十足的语音提示铃声,很是有趣。比如说局长来电的提示声音是:“小李子啊,最近干得不错嘛!还要继续努力啊!”  相似文献   

18.
严农 《军事记者》2004,(11):63-64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告诉父亲,说:“名记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父亲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19.
扬名     
F县委宣传部李部长,上任五个多月还寸功未立,眼看自己在县委书记面前夸下的海口真要“泡汤”,他那个急哟!不过,李部长确实有精明过人之处.这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拨了个电话,把通讯组的王组长叫来了. “你把这个通知马上发下去,动员全县通讯员积极写稿,为咱们县扬扬名争个光。”李部长把一叠自己起草的“通知”递了过去。王组长面露难色,唯喏半天,才挤出一句不连贯的话:“李部长,这通知……下过多次,就是……”李部长笑了:“你呀,脑子不开窍!老下通知为什么不见效?空对空不行嘛!这回要订任务,搞承包.指标可以低点,一个乡每月五篇,不,三篇。奖金可以高点,省级五十元,中央级一百元,头版头条——加倍!你再看看!”  相似文献   

20.
秘书:“经理,青工小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社写稿,引起了某些人的风言风语。”经理:“写稿是好事,是无可非议的嘛,怪事就是多!”“有人说他署真名实姓。”“啊,那就不好了,分明是在求名嘛!”“听说他一次就拿了十几元稿费!”“唷,还拿稿费?原来他还有求利的思想!”“那还可不可以让他写了?”“当然可以!谁说不让写?让他马上就给我写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