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歌苓在旅居海外以后创作了大量的移民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从这些小说中可以发现严歌苓始终以高度自觉的女性意识去观照其笔下的女性,创造出一个个强韧的在异国求生存的女性形象。扶桑,小渔,多鹤,菲比等女性形象可以说都是严歌苓心里"包容一切的无限体","只要不被打碎打烂,她一直可以接受"的强者。本文选取严歌苓的作品中的三个寄居异国的女性形象为例,试探析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在异域夹缝中顽强求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严歌苓是当代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关于美国移民故事的书写是其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移民小说中,严歌苓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美国形象,在对美国“他者”形象的观照中,折射出“自我”的形象。严歌苓站在移民的边缘立场上,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感恬,来关注东西两种异质文明之间的相遇、碰撞和交流,通过对美国异域体验下的独特感受、文化差异下的他者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自我和他者的认识,展示出对自我和他者共同规范之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扶桑》体现了移民身份带给严歌苓的文化身份认同焦虑,及由此引起的对Fantasy的关注和书写。面对身份的焦虑和困惑,身处边缘的严歌苓放弃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一个绝对的归属,进而选择寄居于文学这个超越文化藩篱的归属,并以她独具风格的写作,将个体、民族特质融合在文化属性和文化身份的寻找中。边缘的身份会引起对异质文化各种经不起现实考验的Fantasy。严歌苓运用新移民文学的创作验证、思考这些Fantasy和Fantasy破灭后对现实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的短篇小说《红罗裙》和《约会》为我们了解新移民女性的这种尴尬无言的生存境遇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移民作家中,严歌苓是一位代表作家。其创作的小说作品大多以描写海外移民生存状态及心态为主,这些移民小说作品中所塑造的移民形象,对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有着很大的贡献。下面笔者就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是当代中国移民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在其小说创作过程中,严歌苓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边缘人物形象,对我国的当代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就严歌苓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作为当下北美华文文坛的新移民作家,其小说《扶桑》呈现出多元丰盈的叙事美感,如人称交叉的复合叙事、现代拼贴式叙事、时间化的叙事结构等特征,文章力图从叙事学角度深入解读《扶桑》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作为新移民文学的领军人物,海外移民的身份和自由穿梭的空间距离使她更理性、更冷静地审视东西文化,其作品一方面对异域的西方文化进行审视,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故国文化的依恋与反思。这种在异域与本土之间游走的状态体现了她对文化的双向审视态度。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的作品多从女性视角出发,描写流散他乡的寄居者形象。本文即从她的三部作品(《扶桑》、《小姨多鹤》和《无出路咖啡馆》)来分析探讨她笔下的寄居者群体。无论是卖笑女、普通家庭主妇,还是小知识分子,她们都背负同样的命运。严歌苓以女性独有的敏感,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在对异域文化碰撞中所产生的错位意识传达中,完成了对东西方关系的自省和审视,证实了东方是可以自我言说的。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的《扶桑》对新移民的精神根基进行了重新探索,体现了移民的寻根情怀以及对整个人类精神心灵变化的探寻。为此,本文结合小说创作的内容,从传统文化、移民情怀、人类精神心灵几个方面具体探究小说体现的寻根意识,旨在加强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